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土高原风蚀水蚀交错区典型植被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引用本文:王嘉维.黄土高原风蚀水蚀交错区典型植被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8(6).
作者姓名:王嘉维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摘    要:以黄土高原发育约30 a的典型植被为研究对象,分6层采集0~30 cm土层土样,研究了3种典型植被对3种土壤水解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沙蒿的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25.2,27.6,19.6μg/(g·h),长芒草的3种土壤酶活性的平均值分别为20.6,23.1,16.3μg/(g·h),而藓结皮的3种土壤酶活性的平均值分别为10.1,12.7,4.5μg/(g·h),植被类型对3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大小是沙蒿长芒草藓结皮;3种典型植被的土壤酶活性呈现相似的剖面分布特征,即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减;沙蒿的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4 g/kg和51.4,5.0 mg/kg,长芒草的3种土壤养分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1 g/kg和34.7,3.3 mg/kg,藓结皮的3种土壤养分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8 g/kg和16.1,0.6 mg/kg,植被类型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大小是沙蒿长芒草藓结皮;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之间显著相关。综合认为,黄土高原风蚀水蚀交错区不同植被类型之间的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且植被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弱。黄土高原植被发育对土壤养分积累有重要作用,对生态环境修复意义重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