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玉米自交系灌浆期棒三叶光合特性及产量差异比较分析
引用本文:赵泽群,师赵康,张远航,王雯,冯万军.不同玉米自交系灌浆期棒三叶光合特性及产量差异比较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9).
作者姓名:赵泽群  师赵康  张远航  王雯  冯万军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工程研究所
摘    要:目的]比较分析6个玉米自交授粉后15d棒三叶的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方法]以玉米自交系PH6WC、PH4CV、唐65、郑58、综3和87-1为研究材料,测定各自交系授粉后15d的棒三叶面积、光合特性及收获后的产量性状。结果]在6个自交系中,PH6WC棒三叶面积和干重最大,分别是PH4CV、综3和郑58的1.5倍和2倍左右;在叶绿素含量上,所有自交系基本呈基本呈现穗位叶≥穗上叶穗下叶的变化规律,其中唐65叶绿素平均含量最高;从光合特性上,综3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及水分利用效率(WUE)均较显著高于其他自交系;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仅棒三叶面积与产量显著相关,而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均与产量不相关。结论]玉米棒三叶面积与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并不相关,通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不能预测玉米产量,本研究为选育强光效玉米新种质奠定一定基础。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