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刀鲚脊柱及附肢骨骼早期发育研究
引用本文:张宗锋,施永海,张根玉,张海明,严银龙,刘永士.刀鲚脊柱及附肢骨骼早期发育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2015,42(4):175-178.
作者姓名:张宗锋  施永海  张根玉  张海明  严银龙  刘永士
作者单位: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上海 200433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沪农科种字(2014)第4号],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1391901300, 15391901000),科技部与上海市共同推进重大任务科研专项(12DZ1909302),上海长江口主要经济水生动物人工繁育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13DZ2251800),上海市市级农口系统青年人才成长计划项目[沪农青字(2015)第3-1号]。
摘    要:为了解刀鲚骨骼的早期发育过程,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法对养殖刀鲚脊柱、附肢骨骼的早期发育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刀鲚26日龄时出现硬骨环,脉弓先于髓弓于第29天长出,38日龄时脊柱硬骨化完成,髓弓、脉弓均从前往后进行硬骨化。附肢骨骼的发育顺序依次为胸鳍、背鳍、臀鳍、腹鳍、尾鳍。胸鳍在第3日龄出现原基,50日龄硬骨化基本完成。19日龄背鳍间鳍软骨出现,50日龄硬骨化完成。29日龄臀鳍出现10个基鳍软骨,38日龄基鳍软骨和间鳍软骨才全部长出,48日龄硬骨化完成。29日龄腹鳍支鳍骨结构已形成,至50日龄硬骨化完成。尾鳍在29日龄时尾下骨全部出现,31日龄时出现尾上骨,50日龄硬骨化完成,期间涉及尾上骨联合、尾下骨与侧尾下骨联合等特点。首次记录了游离鳍条、腹肋及肌间刺的硬骨化状态。通过与鲱形目其它种的比较研究发现,刀鱼的分类地位较低。

关 键 词:刀鲚  全人工繁育  脊柱  附肢骨骼  早期发育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科技情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科技情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