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Ⅰ群禽腺病毒血清11型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
引用本文:兰虹,任广彩,叶俊贤,熊挺,何献铭,刘郁夫,杨泽坤,郝文茜,陈瑞爱.Ⅰ群禽腺病毒血清11型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J].中国畜牧兽医,2022,49(3):1067-1076.
作者姓名:兰虹  任广彩  叶俊贤  熊挺  何献铭  刘郁夫  杨泽坤  郝文茜  陈瑞爱
作者单位:1.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 广州 510642;2. 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肇庆分中心, 肇庆 526238;3. 华农(肇庆)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肇庆 526238;4. 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 肇庆 526238
基金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21B0707010009);肇庆市科技项目(2021C001);肇庆市西江创新创业团队项目
摘    要:【目的】 了解江苏地区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的基因遗传演化情况及致病性,为FAdV的流行病学研究和疫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SPF鸡胚盲传、PCR鉴定、电镜观察、全基因组测序、序列比对与相似性分析判定病毒血清分型,并将分离株以5×105.33 EID50剂量胸肌注射的方式感染10日龄SPF雏鸡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 PCR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为Ⅰ群FAdV阳性,在透射电镜下可见球型、无囊膜、具有腺病毒典型的二十面体结构,通过全基因组和Hexon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表明该分离毒株为FAdV D种血清11型毒株,命名为JSNT-1株。将该毒株感染SPF雏鸡,死亡率为10%(1/10),病死鸡剖检可见肝脏褪色变黄,出血肿胀,边缘钝圆;肾脏肿大出血,苍白等病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试验可从口腔及泄殖腔中检测到排毒,且病毒在鸡体内多个组织器官均有分布。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死亡鸡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出现嗜碱性核内包涵体;肾小球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心肌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分离株为FAdV血清11型,感染SPF鸡后临床发病不明显,致死率低,病死鸡能产生特征性的包涵体肝炎病变,且病毒可在鸡体内外进行复制。

关 键 词:禽腺病毒血清11型  包涵体肝炎  分离鉴定  遗传进化分析  致病性  
收稿时间:2021-09-06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畜牧兽医》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畜牧兽医》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