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秸秆还田模式下种植密度对玉米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引用本文:谭小敏,吕开源,马惠,吴宏亮,赵如浪,康建宏,吴娜.秸秆还田模式下种植密度对玉米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24(3):232-244.
作者姓名:谭小敏  吕开源  马惠  吴宏亮  赵如浪  康建宏  吴娜
作者单位:1. 宁夏大学农学院;2.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
基金项目:宁夏区重点研发项目(2019BBF02003;2018BBF02018);;宁夏自然科学基金(2021AAC03072);
摘    要:秸秆还田和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宁夏引黄灌区玉米农田开展连续5a设置裂区试验,探讨不同秸秆还田模式(H1:秸秆粉碎深翻还田、H0:秸秆不还田)和种植密度(D1:67500株·hm-2、D2:82500株·hm-2、D3:97500株·hm-2)下玉米成熟期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模式和种植密度两因素交互效应极显著提高了土壤真菌群落Chao1指数、ACE指数及香农指数(P<0.01),以H1D2处理下最高。(2)农田玉米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主要由子囊菌门(63.50%~81.82%)、担子菌门(4.83%~18.03%)和被孢霉门(3.18%~9.61%)等14个门及509个属的真菌组成,真菌群落组成分析表明,秸秆还田模式各密度处理间群落结构不同,优势菌门和优势菌属相对丰度差异较大。(3)秸秆还田模式和种植密度两因素交互效应极显著降低土壤pH值,提高了有机质、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P&...

关 键 词:秸秆还田  种植密度  土壤理化性质  真菌多样性  真菌群落结构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