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pH对嘉陵江鲇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引用本文:向枭,周兴华,陈建,朱成科,王文娟.pH对嘉陵江鲇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淡水渔业,2013(4):13-17.
作者姓名:向枭  周兴华  陈建  朱成科  王文娟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产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25B1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XDJK2009C165);西南大学水产养殖学科基金(SC1002)
摘    要: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pH对嘉陵江鲇(Silurus asotus)胃、前肠、中肠、后肠和肝胰脏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pH范围内,鲇各消化酶的活性均随着pH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鲇胃、肠道和肝胰脏中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2.2、7.0、7.4;淀粉酶的最适pH均为7.0,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7.0、7.0、7.4。除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酸性外,其它消化酶的最适pH均为中性或弱碱性。说明嘉陵江鲇的各种消化酶的活性存在着器官特异性。在最适pH条件下,蛋白酶的活性为前肠>肝胰脏>胃>中肠>后肠,淀粉酶的活性顺序为肝胰脏>胃>前肠>中肠>后肠,脂肪酶的活性顺序为肝胰脏>胃>前肠>中肠>后肠。表明在不同pH条件下,相同部位的同种消化酶活性的差异显著;在各自最适pH条件下,不同器官的同种消化酶活性也有显著差异。

关 键 词:鲇(Silurus  asotus)  pH  消化酶  活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