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黄鱼雌性亲鱼培育期间肌肉营养成分的变化
引用本文:章霞,李凌刚,徐志进,柳敏海,李伟业,傅荣兵,殷小龙,张川,油九菊.大黄鱼雌性亲鱼培育期间肌肉营养成分的变化[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9,34(1).
作者姓名:章霞  李凌刚  徐志进  柳敏海  李伟业  傅荣兵  殷小龙  张川  油九菊
作者单位:浙江省舟山市水产研究所,浙江 舟山,316000;浙江省舟山市水产研究所,浙江 舟山,316000;浙江省舟山市水产研究所,浙江 舟山,316000;浙江省舟山市水产研究所,浙江 舟山,316000;浙江省舟山市水产研究所,浙江 舟山,316000;浙江省舟山市水产研究所,浙江 舟山,316000;浙江省舟山市水产研究所,浙江 舟山,316000;浙江省舟山市水产研究所,浙江 舟山,316000;浙江省舟山市水产研究所,浙江 舟山,316000
基金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2016年省级海洋与渔业综合管理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7省农林渔业经营与管理体系建设专项资金
摘    要:为探究亲鱼培育模式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雌性亲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阶段性测定雌性亲鱼肌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的方法,将亲鱼培育期间分3个阶段:大黄鱼卵巢发育Ⅰ期或是少数Ⅱ期(记为A阶段)、卵巢发育Ⅱ期或少数Ⅲ期(记为B阶段)、卵巢发育至Ⅳ期(记为C阶段),进行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培育模式下,大黄鱼雌性亲鱼背部肌肉氨基酸总量C阶段最高(17.480%);是A阶段的1.206倍,是B阶段的1.160倍,腹部氨基酸总量B阶段最高(16.993%),是A阶段的1.174倍,是C阶段的1.229倍,但各阶段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大黄鱼雌性亲鱼背部肌肉、腹部肌肉的脂肪酸总量呈显著增长趋势(P0.05),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也呈增长趋势且C阶段均显著高于B阶段(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EPA+DHA含量均为C阶段、B阶段显著高于A阶段(P0.05)。研究表明,本培育模式下对大黄鱼雌性亲鱼肌肉的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含量影响不大,对肌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高不饱和脂肪酸有显著提高。

关 键 词:大黄鱼  氨基酸  脂肪酸  肌肉营养成分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