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海中部海域秋冬季中层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
引用本文:许友伟,江艳娥,范江涛,孔啸兰,张魁,陈作志.南海中部海域秋冬季中层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J].南方水产科学,2016(4):49-56.
作者姓名:许友伟  江艳娥  范江涛  孔啸兰  张魁  陈作志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
基金项目:农业部财政重大专项(NFZX201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13B0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4CB441500),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资助项目(2014TS17)
摘    要:根据2014年对南海中部海域秋冬季2个航次中层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层渔业生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和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共鉴定中层渔业生物241种,其中鱼类196种、头足类21种、甲壳类24种,冬季的渔获种类高于秋季,但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略低于秋季。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结果表明,秋季IRI≥100的优势种群有25种,其中IRI≥500的优势种有5种,包括蝰鱼(Chauliodus sloani)、尾明角灯鱼(Ceratoscopelus warmingii)、条带眶灯鱼(Diaphus brachycephalus)、日本乌鲂(Brama japonica)和条带多光鱼(Diplophos taenia);冬季IRI≥100的优势种群有26种,其中IRI≥500的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典型刺虾(Oplphorus typus)、蝰鱼和太平洋帆乌贼(Histioteuthis pacifica)。秋冬季的IRI组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个体数计算的中层渔业生物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冬季高于秋季,但优势度指数是冬季低于秋季。以生物量计算的多样性指标中,冬季中层渔业生物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高于秋季,而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低于秋季。利用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 curves,ABC)方法分析南海中部海域中层渔业生物群落的状况,结果显示,秋季中层渔业生物群落处于较大干扰状况,冬季群落处于中等干扰状况。

关 键 词:中层渔业生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  南海中部海域

Preliminary study on community structure of mesopelagic species in the central South China Sea during autumn and winter
Abstract:
Keywords:mesopelagic species  community structure  diversity index  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 curves  the central South China Sea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