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单季晚稻农田保护性耕作效应初探
引用本文:应婉琴,陈春华,胡敏骏,张佩胜,王庆斌.单季晚稻农田保护性耕作效应初探[J].耕作与栽培,2006(3):18-19,59.
作者姓名:应婉琴  陈春华  胡敏骏  张佩胜  王庆斌
作者单位:1. 浙江省富阳市农业局,杭州,311400
2. 浙江大学农生学院;贵州大学农学院
基金项目:浙江科技攻关项目(2005C22024)
摘    要:农田保护性耕作方式是指通过不破坏耕作层并连续多年水旱轮作、作物秸秆还田,以建成耕层深厚、富含腐殖质、保水保肥及持续生产的农田。为此,我们在单季晚稻上进行了农田保护性耕作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不同的农田保护性耕作措施在产量和经济效益方面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变化趋势,表现较好的免耕 Agri-sc处理,在产量上比ck(翻耕直播)高17·9kg,增加3·4%,在经济效益上比ck纯收入增加67·3元/667m2,增幅为13·1%;在农艺性状上除了出苗率、分蘖以及有效穗高于对照外,千粒重、株高和穗长差异不明显,总粒数、实粒数低于对照。

关 键 词:农田  保护性耕作  晚稻
收稿时间:2006-04-24
修稿时间:2006年4月24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