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诱蛾灵诱杀棉铃虫试验示范效果
引用本文:唐保善,杨安民,刘漫道,夏志明.诱蛾灵诱杀棉铃虫试验示范效果[J].陕西农业科学,2000(7):46-48.
作者姓名:唐保善  杨安民  刘漫道  夏志明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科院校区棉花研究所 陕西杨陵 712100
摘    要: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诱蛾灵是由山西省运城市绿洲公司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共同开发研制的新产品。该产品为人工合成的棉铃虫性外激素,以绿色橡皮塞为载体,商品名称:棉铃虫诱蛾灵。其运输应用方便,无毒无污染。诱蛾灵通过诱杀棉铃虫雄蛾,减少或避免其雌雄交配而降低田间落卵量和卵孵化率,压低棉田虫口。几年来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在渭南市的大荔、临渭、合阳等植棉县(区)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应用诱蛾灵的技术规范 1.1 诱蛾灵的安装 在田间用支架固定一直径30cm左右,深15cm左右的盛水容器,容器应高出田间作物顶部30cm左右,容器内盛入1%~2%的洗衣粉水,水深10cm左右,在盛水器上方中央用细铁丝固定一枚诱蛾灵,诱蛾灵凹面向下,距水面1~2cm。 1.2 诱蛾灵的田间放置 30~45枚/hm2,梅花点状均匀间隔放置。盛水器要安装牢固,以防刮风下雨倒塌。连片大面积应用效果更好。零星田块适当增加放置量。 1.3 诱蛾灵的田间管理 每天早晨打捞蛾子(作为预测预报时应记载诱蛾数量),并随时补充蒸发损耗的水分。天气炎热时,应及时更换新水,以免发酵变臭的水份影响诱捕效果。如遇阵雨,应舀出多余水份,以保持诱蛾灵距水面1~2cm的高度。每枚诱蛾灵的最佳有效期35d左右,每世代更换1次。 1.4 注意事项 随着田间作物的生长,应及时升高诱蛾灵的高度,保持其距作物顶部30cm左右;用过的诱蛾灵应集中处理和掩埋,不能随便弃于田间;诱蛾灵田间的位置不要随意变更,否则会影响诱捕效果。

关 键 词:棉铃虫  诱蛾灵  药效  杀虫剂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陕西农业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陕西农业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