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食用菌菌丝后熟理论的定性研究
引用本文:曹德宾,;王艳芹,;姚利,;付龙云,;宋效宗,;杨光,;迟明峰,;王广来.食用菌菌丝后熟理论的定性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4(5):70-72.
作者姓名:曹德宾  ;王艳芹  ;姚利  ;付龙云  ;宋效宗  ;杨光  ;迟明峰  ;王广来
作者单位:[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 [2]河北省承德黄林硒盛菌业有限公司,河北平泉067506; [3]青岛众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234
摘    要:真姬菇、白灵菇等品种需要菌丝后熟培养之后才能出菇,皆为生物学特性使然,但在平菇等品种的生产中从未有人提出类似概念。自新世纪初即在平菇等品种的生产中应用菌丝后熟培养技术,在近年的技术推广及技术服务中将之作为生产的必须工序,除可呈现爆发出菇的生产效果以外,一般可使生物学效率增加13%左右,并因出菇整齐、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病虫害等优势,受到菇农和企业的欢迎,效果理想。

关 键 词:菌丝后熟  三维精素  爆发出菇  底层制约  木桶理论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