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优质灌溉旱作稻--陆523
引用本文:洪立芳,刘建平,李增高,毛振武.优质灌溉旱作稻--陆523[J].农业新技术,2002(5):28.
作者姓名:洪立芳  刘建平  李增高  毛振武
作者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100089
摘    要:在我国北方年降雨量不足800mm的地区,要种植不灌水的“旱稻”是极其困难的,所以从栽培学的观点提出了灌溉旱作稻的概念,以区别于在生育关键时期需要保持水层的水田稻作或一般概念上的旱作农业,品种类型可以根据不同土壤水分和灌溉条件选择种植水稻、陆稻或水稻与陆稻的杂交种。由于日前多数陆稻品种产量水平较低、品质较差,因而选育优质高产的陆稻品种是提高灌溉旱作稻效益的一个途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1998年春在海南岛用优质水稻恢复系97-342与中国农业大学的陆稻品种旱297杂交,以期育成产量、品质有所提高的陆稻新品种或半矮秆优质陆稻恢复系。1998年秋在北京将F1由北京市细胞工程实验室进行花培,育成了陆523品种,2000年H4代进入鉴定试验。经过2年的鉴定品比,初步明确,它具有优良的品质,在措施配套的条件下有较高的产量水平,目前已进入区试和生产试种阶段。一、品种特征特性在灌溉旱作条件下全生育期135~140天,水田种植生育期缩短7~8天,而生育中期以后遇旱抽穗期会有所推迟。株高1~1.15m,叶片宽大,叶色较深,分蘖力弱。穗大、着粒偏稀,平均每穗粒数110~120个,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8~30g。无芒,属光壳...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