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猪生产学"课堂上融入思政元素,说好中国"猪故事"
引用本文:蒲蕾,郭亮,张建斌,洪亮,杨华,李留安."猪生产学"课堂上融入思政元素,说好中国"猪故事"[J].猪业科学,2022,39(3):60-63.
作者姓名:蒲蕾  郭亮  张建斌  洪亮  杨华  李留安
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天津市农业动物繁育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4
基金项目:天津农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021-A-20);2020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B201006102);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教高厅函〔2020〕20号,序号69);2020年天津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B201006104);天津农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021-A-19)
摘    要:习总书记曾说过:“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猪文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见证着中华文明的发展。我国具有7 000年的养猪历史;远古时期,猪的圈养,即代表着安稳的“家”,所以有“猪”才有“家”;猪同时还是勇敢、地位和财富的象征;现代社会,人们对猪有诸多误解,我们有责任为猪“正名”。所以深挖中国猪文化,让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们能够实现文化认同,把中国猪文化继续发扬和传承,是当代动物科学人才肩负的使命之一。中国有各具特色的优秀地方猪种,我们应该正视中国地方猪种的优势、特长和不足,为做好中国地方猪种的保护和利用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世界猪种的开发和利用贡献中国智慧。在非洲猪瘟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下,我们面对国内和国际复杂的形势,能够坚持本心,利用科学的生产技术降本增效。利用科学的技术多举措并施,生产安全健康的猪肉。保护环境的同时,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共建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利用“猪生产学”专业课程,实现学生强烈的猪文化认同,能够发扬,传承和发展猪文化,促进学生从懂猪文化开始,到逐步地懂猪,懂养猪技术,成为强农兴农的新农科人才。

收稿时间:2021/11/29 0:00:00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猪业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猪业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