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的中国近海棘头梅童鱼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引用本文:梁述章,宋炜,马春艳,等.基于线粒体控制区的中国近海棘头梅童鱼群体遗传结构研究[J].海洋渔业,2019,41(2):138.
作者姓名:梁述章  宋炜  马春艳  
作者单位:;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远洋与极地渔业创新重点实验室;2.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摘    要:为研究我国沿海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的种群遗传结构,运用线粒体D-loop区全序列比较分析了中国连云港(LYG)、大丰(DF)、崇明(CM)、舟山(ZS)、温州(WZ)、宁德(ND)、厦门(XM)棘头梅童鱼7个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特征。7个群体共208个样本的D-loop序列中,共检测到83种单倍型,66个变异位点,碱基组成符合AT碱基偏好性特点。7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55400±0.00998)~(0.95400±0.00067),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83~0.00708,说明我国沿海棘头梅童鱼遗传多样性较高;根据海洋鱼类遗传多样性划分的分布模式,符合高h低π特点,说明其经历了快速扩张期。群体总的遗传分化系数Fst=0.86647 (P=0),两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004~0.039范围内,且明显的分为北方群体(LYG、DF、CM和ZS)和南方群体(WZ、ND和XM),DF和LYG、WZ和ND两两群体间存在显著的基因交流。AMOVA分析显示组间变异百分比为85.97%,符合南北分化特点。基于单倍型构建的单倍型邻接关系树和单倍型简约网络图等结果均表明,棘头梅童鱼以舟山为界,具有明显的南北地理遗传结构。中性检验(Tajima’s D、Fu’s Fs)和错配分析结果显示,棘头梅童鱼在3.87~12.9万年前(更新世冰期)经历了种群的规模性扩张或定向选择。本研究结果可为棘头梅童鱼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关 键 词:棘头梅童鱼  D-loop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Genetic structure of Collichthys lucidus populations from China coastal waters based on mt DNA control region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渔业》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渔业》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