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原人工感染研究
引用本文:艾海新,王崇明,王秀华,刘英杰,李赟,黄剑宇,贺桂珍,宋微波.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原人工感染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03,10(5):386-391.
作者姓名:艾海新  王崇明  王秀华  刘英杰  李赟  黄剑宇  贺桂珍  宋微波
作者单位: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海水养殖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03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
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资源环境保护中心,北京,100039
4. 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海水养殖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0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课题资助(G1999012001).
摘    要:从发病疫区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组织中分离出病毒和立克次体(Rickettsia organism,RO),对健康栉孔扇贝进行人工感染。结果显示,病毒注射组死亡率为75%,病毒浸浴组死亡率为68.7%;RO注射组死亡率仅为18.7%;灭活RO注射组死亡率为31%;灭活病毒注射和空白对照组死亡率皆为12.5%;病毒注射、浸浴组与灭活病毒注射组、空白对照组死亡率有显著差异。而RO注射组与灭活RO注射组、空白对照组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电镜复检结果显示,发病扇贝的外套膜、鳃、消化腺组织中分布有大量病毒粒子,该病毒粒子的形态特征、病理学特征与自然海区发病扇贝中的病毒粒子特征完全一致。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证明,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cute Virus Necrobiotic Virus,AVNV)是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直接病原。

关 键 词:栉孔扇贝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  病原  人工感染  病毒  立克次体  形态特征  病理学特征
文章编号:1005-8737-(2003)05-0386-06
修稿时间:2003年3月10日

Artificial infection of cultured scallop Chlamys farreri by pathogen from acute virus necrobiotic disease
Abstract:
Keywords:Chlamys farreri  pathogen  virus  Rickettsia organism  infective experiment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产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产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