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调控稻田人工生物圈及其新耕作体系研究:Ⅲ.外源喷水系统的…
引用本文:黄毅斌,翁伯琦.调控稻田人工生物圈及其新耕作体系研究:Ⅲ.外源喷水系统的…[J].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96,11(1):17-21.
作者姓名:黄毅斌  翁伯琦
摘    要:实验证明淡水白鲳,尼罗罗非鱼,鲤鱼,革胡子鲶正常生长的水体溶氧量应高于3mg/l。稻田人工生的圈中水体的溶氧量的日变化规律与池塘相似都昼高夜低,但人工生物圈水体的溶氧量低于池塘,而且鱼坑中的溶氧量又低于田间,在养殖的后期人工物圈中水体夜间溶氧量表现为缺乏,用外源喷水的方式进行增氧,结果表明,在夜间喷水45min,喷水量225m^3/hm^2,可以满足产量为4377.2kg/hm^2的稻田人工生物圈

关 键 词:稻田人工生物圈  增氧方式  溶氧量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