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
引用本文:张丽娟,王珏,杨庆凯,孙金兰.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3,25(2):64-68.
作者姓名:张丽娟  王珏  杨庆凯  孙金兰
作者单位:1. 莱阳农学院农学系,山东,莱阳,265200
2. 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770449)
摘    要: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分别将灰斑病菌接种在5个不同抗性的大豆叶片上,分析了接种后不同时期大豆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生理小种和供试品种组合不同,SOD的活性变化规律不同;但总的趋势是随着接种后时间的推移,抗感品种的SOD活性的变化呈曲线上下波动,这种曲线体现了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SOD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因此,认为接种灰斑病菌10个生理小种后大豆叶片中SOD活性的变化是大豆对灰斑病侵染后产生的一种普遍性反应,有利于提高大豆的抗病性;但不宜作为抗性鉴定的指标。

关 键 词:大豆  灰斑病  灰斑病菌  超氧化物歧化酶  酶活性  抗病性  人工接种
文章编号:1007-9084(2003)02-0064-05
修稿时间:2002年10月23

Effect of Cercospora sojina Hara infection on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in leaves of soybean with different resistance to frog-eye leaf spot
Abstract:
Keywords:Soybean  Cercospora sojina Hara  Superoxide dismutase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