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抗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粘细菌菌株X6-Ⅱ-1的分离鉴定、拮抗活性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引用本文:武志华,郭维维,董晔,郭子文,王雪寒,刘惠荣.抗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粘细菌菌株X6-Ⅱ-1的分离鉴定、拮抗活性及发酵条件的优化[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8(9).
作者姓名:武志华  郭维维  董晔  郭子文  王雪寒  刘惠荣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    要:马铃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right)是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最为严重的病害,其病原菌为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为了从土壤样品中筛选出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拮抗作用的粘细菌,本实验利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划线诱导法从土样中分离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具有抗马铃薯晚疫病菌活性的粘细菌,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采用称重法测定菌株生长曲线,滤纸片法确定活性物质的分布,并通过单因素分析与正交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对菌株的发酵参数进行了研究。共从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得到5株粘细菌,其中有3株对致病疫霉表现出拮抗活性,菌株X6-Ⅱ-1的拮抗活性最强,致病疫霉菌丝生长边缘与菌株X6-Ⅱ-1菌饼最短距离可达到5 mm,经鉴定为叶柄粘球菌(Myxococcus stipitatus)。该菌株可以杀死并溶解大肠杆菌,且可以抑制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生长。拮抗致病疫霉的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外,产活性物质的最适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7 d。粘细菌菌株X6-Ⅱ-1能够产生抗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活性物质,具有开发成抗马铃薯晚疫病生物农药的潜在价值。本研究为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以及抗马铃薯晚疫病农药的研发提供基础数据。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