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藏高原不同植被类型草地蒸散量长期变化与适应性模型研究
引用本文:王云英,裴薇薇,王新,文焱彬,杜岩功.青藏高原不同植被类型草地蒸散量长期变化与适应性模型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3):85-90.
作者姓名:王云英  裴薇薇  王新  文焱彬  杜岩功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770532);
摘    要:文中利用遥感数据潜热通量LE和气象数据年均气温T计算出2006-2021连续16年间青藏高原灌丛、荒漠、草甸和沼泽四种草地植被类型实际蒸散量的变化,并利用Penman-Monteith模型、Priestley-Taylor模型、Mahringer模型、Irmak-Alle模型、Dalton模型等5种常用模型计算出4种草地植被类型参考蒸散量的变化,选出4种植被类型拟合较高的模型。结果表明:连续16年间,4种草地植被类型蒸散量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且相对于其他植被类型,灌丛、沼泽和草甸蒸散量显著高于荒漠。气象因子中,相对湿度、温度、2m高风速和土壤热通量4种对蒸散量变化的贡献率最大,且分别可解释71.21%、71.29%、71.37%和71.55%的灌丛、荒漠、草甸和沼泽蒸散量的变化。模型计算结果显示Mahringer和FAO 56 Penman-Monteith两种模型与实际蒸散量之间的相关性最高。推荐适宜的蒸散量计算模型,精确模型研究,以期提供蒸散量变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关 键 词:草地生态系统  蒸散量  植被类型  模型  遥感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