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寄生部位分化对吉陶单极虫种群分化的影响
引用本文:沈宇航,张波,涂笑,顾泽茂.寄生部位分化对吉陶单极虫种群分化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23,30(7):921-932.
作者姓名:沈宇航  张波  涂笑  顾泽茂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湖北省水生动物病害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0 ;长江经济带大宗水生生物产业绿色发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0 ;农业农村部水生动物疫病专业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70431);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46); 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项目(2021-620-000-001-33)
摘    要:为探究寄生部位分化对黏孢子虫种群分化的影响, 以吉陶单极虫(Thelohanellus kitauei)为例, 研究了寄生于鲤(Cyprinus carpio)皮肤和肠道的吉陶单极虫的形态、寄生特征和分子遗传信息。寄生皮肤的吉陶单极虫(S 型)形成单个明显孢囊, 直径约 2.1 cm, 寄生肠道的吉陶单极虫(I 型)形成多个(16 个)孢囊, 直径 0.21~0.82 cm; 孢子形态特征相比, S 型和 I 型孢子鞘膜宽差异不显著(P>0.05), 但孢子厚差异显著(P<0.01), 孢子长、极囊长、鞘膜长、孢子宽和极囊宽呈现极显著差异(P<0.001); 组织病理结果显示, 二者均寄生于结缔组织中, 引起淋巴细胞浸润、组织增生等炎症反应, 但 S 型孢子主要分散在真皮疏松层, 部分孢子侵入致密层, 造成结缔组织弯曲、变形, 而 I 型孢子主要分散在肠黏膜下层上方, 挤压并导致肠绒毛萎缩; 分子序列比对发现, S 型和 I 型的 SSU rDNA 序列相似度较高, 为 99.7%, 具有 4 个差异位点, ITS-5.8S rDNA 序列间相似度较低, 仅 97.3%, 共有 20 个差异位点。基于 SSU rDNA 和 ITS-5.8S rDNA 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 S 型和 I 型于吉陶单极虫支系内部各自聚类, 表明相同寄生部位的吉陶单极虫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综上所述, 寄生不同部位的吉陶单极虫在形态、寄生特征和遗传信息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具有明显的种群分化特征, 说明寄生部位分化是驱动黏孢子虫种群分化的重要因素。

关 键 词:种群分化    吉陶单极虫    寄生部位    形态比较    组织向性    核糖体  DNA
收稿时间:2023/3/27 0:00:00
修稿时间:2023/5/31 0:00:00

The impacts of infection site differentiation on population divergence of Thelohanellus kitauei (Myxozoa: Myxosporea)
SHEN Yuhang,ZHANG Bo,TU Xiao,GU Zemao.The impacts of infection site differentiation on population divergence of Thelohanellus kitauei (Myxozoa: Myxosporea)[J].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23,30(7):921-932.
Authors:SHEN Yuhang  ZHANG Bo  TU Xiao  GU Zemao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产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产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