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河南大豆病毒病的初步研究
引用本文:朱明德,刘骏.河南大豆病毒病的初步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82(4).
作者姓名:朱明德  刘骏
作者单位:河南农学院植保系,河南农学院植保系
摘    要:1980-1982年在田间观察了大豆病毒病的症状共有八种,对其中表现为重花叶类型的毒株,经鉴别寄主反应、传染途径、抗性测定、电镜观察和血清学反应鉴定,结果如下:该病毒寄主范围较窄,在测定的19种植物中,除侵染大豆外,在菜豆接种叶片上表现浅黄色斑驳,回接大豆后呈系统花叶。此病毒在感病品种上很容易摩擦接种,发病率在40-83.33%;病株种子传病率高达68.42%,褐斑种子传病率高于无褐斑种子。种胚、子叶和种皮均能传病,以子叶传病率最高。测定12种蚜虫均能传病,其中以桃蚜、刺槐蚜传病率最高,杨蚜次之,该病毒的致死温度为65-70℃,稀释限点1:1000-6000,体外保毒期4-5天。用浸出法和2%磷钨酸负染,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粒体呈线条状,大小为760×13nm。用琼脂双扩散法测定病株汁液的血清反应呈阳性,在抗血清孔六和抗原孔穴之间形成白色沉淀线,呈直线。根据以上性状,鉴定河南大豆重花叶类型病毒病的毒源为大豆花叶病毒(SMV),该病为大豆花叶病。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