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我国部分地区ND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引用本文:曹殿军,郭鑫,梁荣,闫丽辉,刘培欣,闵平,陈杰.我国部分地区ND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0(Z1).
作者姓名:曹殿军  郭鑫  梁荣  闫丽辉  刘培欣  闵平  陈杰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0119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9893290-4)资助
摘    要: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禽类的一种以呼吸道、消化道粘膜出血为典型症状的急性传染病,其病原——NDV是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的成员,为有囊膜的负链RNA病毒。NDV基因组为单股不分节RNA,编码六种病毒结构蛋白,其中融合蛋白(F)和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蛋白(HN)构成囊膜外表面的纤突,是NDV的功能性糖蛋白,在致病和免疫应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由于NDV只有一种血清型,对NDV不同毒株的差异性分析只能采用毒力、蚀斑形成能力测定等功能性试验来进行,但分型要么太细,无规律可循;要么过于粗放,无流行病学意义,使得NDV流行病学研究一直难以突破。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在分子水平上对病毒遗传变异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发现病毒的遗传变异与疾病的流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形成了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这样一门崭新学科,也为ND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先进技术。已有研究表明,NDVF基因的遗传变异与NDV的变异和流行密切相关,是ND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首选基因。 本研究根据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编码区1-374位核苷酸序列计算其遗

关 键 词:新城疫病毒  F基因  系统发育进化树  分子流行病学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