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混播比例对两种苜蓿混播草地产量和种群密度稳定性的影响
引用本文:叶婷,吴晓娟,芦奕晓,刘生娟,姜卓慧,杨惠敏.混播比例对两种苜蓿混播草地产量和种群密度稳定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23(5):127-137.
作者姓名:叶婷  吴晓娟  芦奕晓  刘生娟  姜卓慧  杨惠敏
作者单位:1. 兰州大学草业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3. 兰州大学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72460)资助;
摘    要:混播比例是混播草地适应性和稳定性的主要调节因素,因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不同而表现区域特异性。在陇东黄土高原雨养条件下,亟需构建混播组合和比例适当的苜蓿混播草地。选用苜蓿-无芒雀麦(MB)和苜蓿-猫尾草(MP)组合,建立了3个混播比例(苜蓿∶禾草=7∶3、5∶5、3∶7)的混播草地,以3种牧草单播为对照,对牧草产量、种群密度动态进行了分析,探究不同混播组合和比例下混播草地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混播比例对MP和MB混播草地牧草产量和种群密度稳定性均有显著影响,群落结构稳定性随草地年龄增大逐年降低。MB的苜蓿和禾草单产量及草地总产量显著高于MP,但2和5龄时二者间差异不显著。随2种混播下苜蓿比例增大,2、4和5龄草地总产量先升高后降低,3龄草地总产量升高;草地中苜蓿相对产量相异度系数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3龄MB例外),禾草相对产量相异度系数的变化趋势不一致。MP下苜蓿和禾草相对种群密度相异度系数随苜蓿比例增大而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5∶5混播下群落结构稳定性最弱;MB模式下,仅5龄草地苜蓿和禾草相对种群密度相异度系数随苜蓿比例增大而呈升高趋势。综上,MB能显著提高产量,较好地维持群落稳定性。在陇东黄...

关 键 词:苜蓿  猫尾草  无芒雀麦  混播比例  生产性能  结构稳定性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