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间距对红枣间作苜蓿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及产量的影响
引用本文:樊文霞,李田甜,陈国栋,毛廷勇,胡强,翟云龙,万素梅.间距对红枣间作苜蓿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3(8):67-75.
作者姓名:樊文霞  李田甜  陈国栋  毛廷勇  胡强  翟云龙  万素梅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农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FYC0501407);塔里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TDGRI202117)。
摘    要:2020—2021年通过大田试验,以红枣单作(CK)和苜蓿单作(AM)为对照,设置3种间距的红枣间作苜蓿种植模式:M1(间距0.5 m)、M2(间距1 m)、M3(间距1.45 m),研究了不同间距配置下红枣间作苜蓿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及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以大团聚体为优势团聚体,主要集中在0.25~1 mm粒级,变幅为23.26%~28.01%;较之CK处理,M1、M2、M3间作处理0~60 cm土层≥0.25 mm土壤机械团聚体含量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分别提高了12.84%、16.46%、13.75%和42.57%、43.50%、32.13%。间作处理显著提高了0~60 cm土层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分别比CK提高了19.53%、23.58%、14.29%和21.31%、21.50%、10.80%。不同种植模式下有机碳、全氮含量大小排序分别为M1>M2>AM>M3>CK、M2>M1>AM>M3>CK。不同粒级团聚体中<0.25 mm微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最高,1~2 mm粒级有机碳、全氮含量最低;M1、M2处理显著提高了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AM处理鲜草产量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间作处理中M2产量最高,M3产量最低;间作苜蓿对红枣产量无影响。间距1 m的红枣间作苜蓿处理优化了土壤结构及养分,且保证了作物产量之间的平衡,为最适的苜蓿间距配置模式。

关 键 词:间作  间距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全氮  产量
收稿时间:2022/6/27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土壤与肥料》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土壤与肥料》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