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30年演变及其驱动因子
引用本文:毛伟,李文西,陈明,高晖,姜义,杭天文,张月平,曾洪玉,李志勇.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30年演变及其驱动因子[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20,41(1):91-96.
作者姓名:毛伟  李文西  陈明  高晖  姜义  杭天文  张月平  曾洪玉  李志勇
作者单位:扬州市耕地质量保护站,江苏扬州225101;扬州市江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扬州225200;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扬州225241
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
摘    要:参照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的分级标准,调查分析扬州市耕地土壤30年间4个时期(1984、1994、2005、2014年)土壤有效磷含量、成土母质和土壤质地以及各时期的施用化肥品种和数量、秸秆还田等,研究耕地土壤有效磷长期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①扬州市1984、1994、2005和2014年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6.42、6.60、14.39和13.88 mg·kg~(-1), 1984—1994年土壤有效磷含量呈相对稳定, 1994—2005年上升较快, 2005—2014年呈高态稳定;②30年间,耕地土壤有效磷均呈递增趋势,里下河地区和沿江圩区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通南高沙土区和丘陵地区;③1984和1994年土壤有效磷含量等级分布以Ⅳ、Ⅴ级为主,占总面积的85%以上; 2005和2014年土壤有效磷含量等级分布以Ⅱ、Ⅲ级为主,占总面积的80%以上;④30年间,不同成土母质和质地土壤有效磷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磷肥投入及秸秆还田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综合而言, 30年间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呈前后稳定、中间倍增的变化特征,磷肥投入、秸秆还田是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关 键 词:土壤有效磷  时空演变  成土母质  秸秆还田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