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霉”到“莓”:莓茶产业的生态价值与风险
摘    要:张家界罗塔坪乡的土家族将显齿蛇葡萄制成茶饮已有悠久历史,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次偶然“发现”使得这种被当地人称为“霉茶”的植物以“莓茶”之名走入公众视野,并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间缓慢发展。在产业扶贫的推动下,湘西北地区大量推广莓茶种植,在莓茶产业迅速扩张的同时,这种本土性知识发掘出的药材逐渐转为一般性知识指导下的商品。随着莓茶种植面积的迅速增加,潜在的生态风险也逐渐显露。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