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广西大豆育种四十年进展与展望
引用本文:汤复跃,陈渊,韦清源,陈文杰,郭小红,梁江.广西大豆育种四十年进展与展望[J].南方农业学报,2019,50(2).
作者姓名:汤复跃  陈渊  韦清源  陈文杰  郭小红  梁江
作者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南宁,530007
基金项目: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项目;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西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项目
摘    要:【目的】总结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广西大豆育种进展,并结合广西大豆生产需求和自身优势,对今后广西大豆育种提出相关建议,为广西大豆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公开发表文献资料及育种单位提供的内部材料,从遗传育种研发体系、新品种选育及推广、优异种质鉴评与育种亲本创制、育种方法与技术创新等方面,对改革开放开始—"八五"(S_(6.5-8.5))、"九五"—"十五"(S_(9.5-10.5))、"十一五"(S_(11.5))和"十二五"至今(S_(12.5-))4个时期的广西大豆育种进展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今后广西大豆育种研究方向和侧重点。【结果】广西大豆育种项目、经费及其来源均迅速增加,其中项目由S_(6.5-8.5)时期的2个增加至S_(12.5-)的23个,经费由S_(6.5-8.5)时期的5万元增加至S_(12.5-)时期的1260万元,S_(11.5)时期起建成5个大豆育种平台。至今,正式通过审定命名的大豆品种共39个,其中春大豆28个,夏大豆11个;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双审定品种3个,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5个,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31个;S_(6.5-8.5)、S_(9.5-10.5)、S_(11.5)和S_(12.5-)时期分别有4、10、12和13个品种通过审定;37个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个通过系统选育而成;高蛋白品种15个,高油品种2个,双高品种4个,菜用品种1个、高异黄酮品种2个、高抗镉金属品种2个。39个大豆品种共追溯到40个祖先亲本,平均每个育成品种有1.03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2个),且祖先亲本中,有11个是广西本地种质,占27.5%;有22个是我国其他省(区)种质,占55.0%;有7个是国外种质,占17.5%。春大豆育种骨干亲本9个,夏大豆育种骨干亲本6个。优良大豆新品种的育成及大面积推广,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广西大豆高产育种主要利用育成品种(祖先亲本含丰产性好的种质材料)或丰产性好的国外引种作为直接亲本。广西大豆种质资源丰富,至今收集保存有6000余份,但利用率低(地方种质资源利用率不足2%,野生大豆种质利用率为0)。【建议】加大科研投入,丰富育种手段,加快大豆种质资源的挖掘、创新及利用,尤其是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驯化和利用;在保持广西大豆高蛋白优势的同时,加强选育高产、优质、抗逆、耐荫、适宜机械化的绿色大豆新品种,尤其是夏大豆品种;加快特色专用型大豆新品种选育。

关 键 词:大豆  育种  品种  亲本  进展  广西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