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运用半同胞轮回选择法对‘运轮1号’相关性状的改良效果分析
引用本文:党德宣,陈朝辉,林何莺,董喜才,张相斌,李圳,苏东涛,李兆斌,解翠萍.运用半同胞轮回选择法对‘运轮1号’相关性状的改良效果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8,34(5):19-24.
作者姓名:党德宣  陈朝辉  林何莺  董喜才  张相斌  李圳  苏东涛  李兆斌  解翠萍
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基金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玉米基础群体运轮1 号轮回选择改良研究”(20150311002-3)、“早熟耐密高配合力玉米种质创制利用研究” (201603D221002-9);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育种工程项目“耐密宜机收种质创制及复播玉米品种选育”(17yzgc003)。
摘    要:为获取高配合力优良育种群体,对‘运轮1号’群体开展半同胞轮回选择改良。选择‘运轮1号’C4群体中优良单株自交,以‘昌7-2’为测验种配制对应的测交种,鉴定筛选20个优良单株,等量种子经混合授粉形成C_5群体。结果显示:C_5群体的株高、穗位、茎腐病率较C_4分别下降4 cm、2 cm和3.5%。群体内单株间产量配合力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预计C_5群体测交种产量增益为7.7%;与选择前相比,中选测交种穗位和茎腐病下降0.7 cm、6.3%,穗长、行粒数、出籽率、持绿度、株高、籽粒含水量分别增加0.1 cm、0.6粒、0.4%、0.3级、0.3 cm、0.2%,穗粗、穗行数、百粒重保持不变;除含水量和百粒重外,其余性状的变异系数呈下降趋势,且多数性状的变异系数仍然在10%以下。进一步改良需扩大群体,增加测验种数量,并加入新的种质;单株选择应严格控制株高、穗位及生育期。

关 键 词:运轮1号  群体  轮回选择  半同胞轮回选择  测验种
收稿时间:2017/5/31 0:00:00
修稿时间:2017/7/10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