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北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异质性研究——以陕西铜川耀州区为例
引用本文:鱼 坤,陈学渊,韩晓静,等.西北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异质性研究——以陕西铜川耀州区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0(9):89-100.
作者姓名:鱼 坤  陈学渊  韩晓静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601603);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ASTIP-IAED-2021-07)
摘    要:【目的】从土地利用变化程度、过程及空间转移3个维度揭示西北旱区典型县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过程及特征,为区域土地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陕西铜川耀州区为例,用2000年5月、2008年7月以及2015年8月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根据土地资源及其利用、自然属性状况,将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共分为7种(林地、耕地、草地、农村居民点、城镇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和水库坑塘),采用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重心迁移模型,分析2000-2015年陕西铜川耀州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结果】(1)从利用程度来看,2000,2008及2015年耀州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依次为252.65,247.69和250.66,其中2000-2008年耀州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为-4.97,处于调整期;2008-2015年耀州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为2.97,处于发展期;2000-2015年,耀州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为-2.00,土地利用总体处于调整期,仍有较大开发利用空间。2000-2015年,耕地利用程度变化量间呈持续下降趋势,开发利用水平较低,呈衰退趋势;林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先上升后下降,总体呈持续发展趋势;而农村居民点、城镇用地及其他建设用地的利用程度变化量则呈持续增长趋势,处于发展阶段;水库坑塘和草地的利用程度变化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2) 从转移过程来看,在2000-2008和2008-2015年耀州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发生转移的面积分别为23 362.44和21 579.20 hm2,其中耕地和林地发生转移面积占总转移面积的比例均最高,其次是农村居民点用地、草地、其他建设用地和城镇用地,水库坑塘转移面积占比最小;各土地利用类型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相互转移,其中耕地与林地相互转化以及耕地向农村居民点、其他建设用地和城镇用地转化成为主要趋势。(3)从空间变化来看,在2000-2015年,耀州区各土地利用类型重心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空间迁移,其中其他建设用地和草地的重心转移距离均较大,林地的重心转移距离最小。【结论】2000-2015年陕西铜川耀州区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加速。

关 键 词:西北旱区  典型县域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特征
收稿时间:2021/10/8 0:00:00

Spatio-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land use changes in northwest arid region:a case study of Yaozhou District,Tongchuan,Shaanxi
YU Kun,CHEN Xueyuan,HAN Xiaojing,et al.Spatio-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land use changes in northwest arid region:a case study of Yaozhou District,Tongchuan,Shaanxi[J].Journal of Northwest Sci-Tech Univ of Agr and,2022,50(9):89-100.
Authors:YU Kun  CHEN Xueyuan  HAN Xiaojing  
Abstract:
Keywords:northwest arid region  typical counties  land us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characteristics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