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鸭梨黑皮病致病机理与防治方法的研究
引用本文:胡小松,张彤,夏涛,周山涛,丁双阳.鸭梨黑皮病致病机理与防治方法的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2(4):417-422.
作者姓名:胡小松  张彤  夏涛  周山涛  丁双阳
作者单位:北京农业大学;辽宁省农科院;
摘    要:试验分析了贮藏过程中鸭梨果皮内α-法尼烯、共轭三烯及内源抗氧化物质的变化,对乙氧基喹抑制鸭梨黑皮病的作用机制及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鸭梨黑皮病与果皮中α-法尼烯的氧化产物的积累呈正相关。在鸭梨果皮中分离出12种内源抗氧化物质,其早期消失的数种脂溶性内源抗氧化物质与α-法尼烯的自氧化过程和共轭三烯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α-法尼烯在采后开始形成,经80~120天进入积累高峰期,其氧化产物——共轭三烯积累的高峰期在采后130~160天。随后鸭梨进入黑皮病的发病期。乙氧基喹能够有效地抑制和延缓α-法尼烯的氧化,减少共轭三烯的积累。采用浓度为2.5mg/张的乙氧基喹喷包果纸包鸭梨,能有效防治鸭梨黑皮病。

关 键 词:鸭梨  黑皮病  α-法尼烯  抗氧化剂  
收稿时间:1991/12/17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