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鱼类及其不同生态类群的资源生产量
引用本文:卢振彬,戴泉水,肖方森,朱进福.闽南-台湾浅滩渔场鱼类及其不同生态类群的资源生产量[J].淡水渔业,2005(Z1):172.
作者姓名:卢振彬  戴泉水  肖方森  朱进福
作者单位:1.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361012
2. 福建省闽南渔场指挥部,东山,363401
摘    要:以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历次海洋科学调查获得的初级生产力为基础,在对该渔场的鱼类资源结构调查、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检测和生态效率的测算、52种主要经济鱼类的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的检测后,先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ing模型估算鱼类资源的生态容量(潜在生产量),然后应用Seetile模型分别估算中上层鱼类、底层鱼类的资源生产量,进而从鱼类资源生产量中分离出近底层鱼类的资源生产量,采用Gadima模式和MSY简单模式估算各生态类群的鱼类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并讨论它们的开发利用程度.估算结果:鱼类资源生态容量为98.62×104 t,最大持续可开发量为48.34×104 t.其中中上层鱼类资源生产量为56.90×104 t,最大持续可开发量为28.35×104 t,底层和近底层鱼类资源生产量分别为19.45×104 t和22.27×104 t,合计最大持续可开发量为21.27×104 t.底层和近底层鱼类实际年渔获量自1994年以来已连续9年超过其最大持续可开发量,呈过度捕捞.中上层鱼类实际年渔获量至今尚未超过其最大可持续开发量.

关 键 词:鱼类  生态类群  资源生产量  开发水平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