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渭河生态水文联系变异分区研究
引用本文:张洪波,顾 磊,陈克宇,等.渭河生态水文联系变异分区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4(6):210-220.
作者姓名:张洪波  顾 磊  陈克宇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安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09009,5137901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310829152018)
摘    要:【目的】对生态水文联系分区以表征不同空间范围内的变异情势,进而为流域生态水文联系的良性维持提供理论支撑。【方法】统计渭河流域21个站点水文序列的水文改变指标(IHA),应用变化范围(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RVA)法对其不同时间段的生态水文联系改变程度进行评估,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基于IHA构建分区指标体系,依据不同站点的生态水文联系变异程度,运用层次聚类法进行分区,并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其合理性。【结果】依据渭河流域内各站点的生态水文联系变异情况,将渭河流域划分为强烈变异区、中度变异区与轻度变异区3个变异区,不同分区可反映其生态水文联系综合变异的变异情势。根据各分区内的主导变异成分,可将3个分区再细化成5个变异小区,在强烈变异区中,将高、低脉冲流量和丰水期流量为主导变异成分的站点划为强烈变异区Ⅰ,极端流量和流量变化率为主导变异成分的站点划为强烈变异区Ⅱ;在中度变异区中,将高、低脉冲流量和流量变化率为主导变异成分的站点划为中度变异区Ⅰ,将最小极端流量、高脉冲流量和丰水期流量为主导变异成分的站点划为中度变异区Ⅱ;由于轻度变异区各主导变异成分均较轻,故未进一步细分。基于层次聚类法的生态水文联系的变异分区结果较为合理,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吻合。【结论】各变异分区可表征不同分区的综合变化强度和主导变异成分,通过该分区可基本了解渭河流域不同区域河流生态水文联系的变化情况。

关 键 词:生态水文联系  变异分区  水文改变指标  层次聚类  渭河流域
收稿时间:2014/10/29 0:00:00

Division of eco-hydrologic connection variability in Wei River basin
ZHANG Hongbo,GU Lei and CHEN Keyu,et al.Division of eco-hydrologic connection variability in Wei River basin[J].Journal of Northwest Sci-Tech Univ of Agr and,2016,44(6):210-220.
Authors:ZHANG Hongbo  GU Lei and CHEN Keyu  
Abstract:
Keywords:eco-hydrologic connection  variation division  IHA  hierarchical cluster procedures  Wei River basin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