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藏高原青稞及其他地区大麦种子表型的多样性分析
引用本文:王 蕾,徐金青,夏腾飞,赵 兴,张怀刚,刘登才,白生贵,沈裕虎.青藏高原青稞及其他地区大麦种子表型的多样性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14,23(3):40-44.
作者姓名:王 蕾  徐金青  夏腾飞  赵 兴  张怀刚  刘登才  白生贵  沈裕虎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 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 810001;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39; 3. 青海省湟中县草原站,青海湟中 811600;4. 四川农业大学 小麦研究所,四川温江 611830)
基金项目:Phenotyp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Seed Traits in Barley Germplasm from Qinghai Tibetan Plateau and Other Regions
摘    要:以青藏高原六棱裸大麦(即青稞)和其他地区大麦共323份种质为材料,探讨其种子长、宽、长宽比、面积、密度指标和千粒质量6个性状。结果显示,6个种子性状变异系数为5.68%~15.67%,多样性指数为1.83~2.07,表明参试材料种子表型变异大,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除密度指标与种子面积间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各性状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将所有参试材料的6个种子性状分为2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93.41%。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最小方差法(Ward’s method)对323份大麦材料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可将其划分为4大类群,第Ⅰ、Ⅱ类群主要是青稞农家品种和育成年份较早的品种,第Ⅲ类群主要是青稞现代育成品种和高代品系,第Ⅳ类群主要是青藏高原地区以外的二棱皮大麦。可见,在开展青稞种质资源内杂交的同时,不同棱形材料间杂交是改良青稞种子性状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 键 词:大麦  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业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