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茶树及成品茶叶中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茶叶中铅含量超标问题,对茶园土壤、茶树对铅的吸收及茶叶中铅含量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正常饮用茶叶不会导致铅中毒;但茶叶深加工产品的使用安全性尚需进行科研证实.  相似文献   

2.
关于茶叶中铅含量测定方法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傅明  胡宇东  陈新焕 《茶叶》2001,27(1):56-57
茶树是一种自然界生长的植物,由于空气、水、土壤、施肥、加工等因素的影响,茶叶中也往往有微量的铅存在,铅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茶叶的出口量,因此对茶叶中铅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探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茶叶中铅含量现状及研究动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姜红艳  龚淑英 《茶叶》2004,30(4):210-212
通过对茶叶中铅含量及变化趋势的论述揭示了重金属铅在茶叶中的污染状况。茶叶中的铅主要来源于大气中的气铅、尘铅、土壤中有效态铅及茶叶加工机械合金中的铅,其污染程度受环境因素和加工水平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茶叶中铅污染的相应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茶叶中铅含量呈不断升高的趋势,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了茶叶加工过程中铅污染的情况。结果表明:萎凋、杀青、揉捻都使茶叶铅含量有所提高,提高幅度最大的工序是揉捻,其次是杀青。铅的污染则主要是来自茶叶机械中的铅,其次是来自尘土、汽车尾气和不清洁的地上而导致茶叶铅含量提高。因此,避免茶叶与带有铅污染的机械直接接触,调整杀青机、揉捻机揉筒和揉盘的金属纽成;加工厂远离公路,保持加工场所的清洁卫生是降低茶叶铅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加工过程对茶叶铅和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初制加工对茶叶铅和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加工是铅和铜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污染的程度因工序、作业方式和机具的金属组分不同而异。初制加工的各个工序都有可能使茶叶铅和铜含量提高,其中铜增幅最大的工序是揉捻,铅增幅最大的工序是摊放;随着揉捻压力增大、时间延长,茶叶铜和铅含量逐渐提高。由于加工方式,特别是揉捻的时间和压力不同,导致不同茶类有明显的区别,烘青和炒青的污染程度较重,红碎茶和工夫红茶次之,龙井茶几乎没有污染。茶叶加工过程中铅和铜污染的来源不同,铜主要来自铜质揉捻机,该工序污染的铜约占茶叶加工铜污染总量的90%以上;铅的污染则主要来自尘土,其次是揉捻机中的铅,摊放在不清洁的地上会导致茶叶铅含量成倍提高。因此,保持加工场所的清洁卫生和调整揉捻机揉筒和揉盘的金属组成是降低茶叶加工过程中铅和铜污染的有效途径。另外,对初制加工的茶叶,清除其中的黄片和茶末对于降低茶叶铅含量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茶园土壤和茶叶含铅量的分析,以及盆栽植物铅富集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成品茶中铅含量超标主要原因之一是茶园土壤含铅量过高引起的,它们成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0.8583。8种植物对铅的富集和忍受力差异很大,富集量从高到低的次序是青笋、甘蓝、黑麦草、菠菜、大白菜。耐性表现在含高浓度铅的土壤中植物生长量的大小,其排列顺序是:菠菜、萝卜、大白菜、甘蓝、青笋、黑麦草。  相似文献   

7.
我国茶叶中铅含量研究及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石元值 《中国茶叶》2001,23(4):18-19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保健饮品,也是世界上饮料之一,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一种重要农产品.去年曾有报道称我国茶叶中铅含量超标情况严重,以至消费者对茶叶的卫生状况产生怀疑.我国茶叶中铅含量情况到底如何?自1999年以来,笔者检测了我国20多个省市566只茶样中的铅元素含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茶叶中铅含量现状及几点建议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石元值  吴洵 《茶叶》2000,16(3):128-129
本文介绍了当前不同地区茶叶铅含量的大致情况,指出我国茶叶中铅超标现象的确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但从茶叶中铅的浸出率情况来看,绝大多数茶叶中其铅含量还不至于会对人体构成很大的毒害作用,应放心喝茶。当前我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需弄清茶园中铅污染的来源,并通过有效途径来控制茶叶中的铅含量。  相似文献   

9.
茶叶中的铅含量是目前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我国茶叶中铅含量近年有上升趋势,茶叶含铅量超标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现行国家茶叶卫生标准是以干茶中的铅含量为限量值,而人们实际饮用的是茶汤,茶叶中的铅究竟有多少溶解于茶汤被人体摄入,目前尚无权威的研究报道.为此,本文就铅在茶汤中的浸出情况进行了研究,为修订茶叶中铅的限量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茶叶铅含量专家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 一些媒体就茶叶铅含量超标之事进行了曝光,令许多消费者大为不安,在茶叶行业和茶叶专家中引起密切关注。茶叶铅含量是指什么?茶叶含铅还能不能喝?怎样喝茶更安全?这里,转载权威专家的讲话,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茶叶铅含量是指什么?我国现行的茶叶卫生标谁中铅限量指标是怎么样的? 茶叶铅含量是指干茶全叶中含有重金属铅(Pb)的多少,用每千克干茶含有多少毫克铅来计算,表示为毫克/千克(mg/kg)或PPM,现行的测定方法是“干茶全叶测定法”。我国现行的国家茶叶卫生标准(GB9679-88)是1988年制…  相似文献   

11.
茶树鲜叶含硒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福建三茶区茶树鲜叶含硒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中的有效态硒含量是影响茶叶含硒量的主要因素,两者间呈显著正相关,同一品种在不同土壤上种植,由于土壤中的有效态硒含量不同,茶树鲜叶含硒量竟相差11倍(黄品种)和18倍(水仙品种);其次是茶树品种间的差异,在同一立地条件下,不同茶树品种的鲜叶含硒量高低相差近4倍;第三是季节间的差异,茶树鲜叶含硒量表现为头、四茶显著高于二、三茶,高低相差为2倍左右。茶叶加工过程对茶叶含硒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闽中某县8个代表性茶园为研究对象,采集茶园土壤和茶树各器官样品,分析镉在茶园土壤-茶树中积累和分布规律,并探讨其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同时测定茶汤中镉含量并算出茶叶中镉的溶出率,利用美国国家环保署(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人体致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全镉含量均值为112.74βμg·kg-1,是福建省土壤背景值的2.06倍,茶园土壤镉积累明显;茶园土壤有效镉含量均值为26.44βμg·kg-1,镉活化率均值为24.86%,有效程度较高。土壤pH和有机质是影响土壤镉及其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土壤全磷和速效磷是影响镉活化率的主要因子;茶树主根和侧根与土壤全镉、有效镉和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P<0.05),新叶镉含量与土壤有效镉和全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茶树各器官镉含量分布规律为:侧根(1β253.89βμg·kg-1)>主根(382.20βμg·kg-1)>主茎(167.25βμg·kg-1)≈侧茎(154.65βμg·kg-1)>老叶(30.60βμg·kg-1)≈新叶(27.13βμg·kg-1),茶树根部镉富集系数显著大于其他器官(P<0.05),新叶和老叶镉富集系数较低,镉大部分被根和茎固定,向叶的迁移能力较低。茶汤中镉含量均值为192.28βng·L-1,远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镉含量,茶叶中镉溶出率均值为15.29%;茶汤和茶叶中镉致癌健康年风险分别为6.33×10-7和4.42×10-6,比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化学有害物最大可接受水平(5×10-5)低约1~2个数量级,说明可以安全饮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试验和调查,对茶树体内硫的分布特征及施硫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树体内以吸收根和新梢等生命活动旺盛的部位硫含量较高,成熟叶片次之,主干和主根硫含量最低;施硫后茶树吸收根和新梢硫含量显著提高,而主根和主干变化不大。新梢一芽二叶硫含量(Y)与土壤有效硫含量(X)呈极显著正相关(Y=5.6043X+1903.6,P0.001)。幼龄茶树施硫后树高、树幅、主干直径、分枝数、百芽重等均有显著增加。成龄茶园施硫后增产幅度在-2.1%~25.0%之间,平均10.8%;茶叶品质成分氨基酸、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氨基酸提高明显,酚氨比降低。从施硫增产幅度与施硫前土壤有效硫含量的函数关系式得出茶园土壤缺硫临界值为27.4 mg·kg~(-1)。使用硫磺粉能明显提高表层土壤有效硫含量,但土壤pH降低,且随施硫量的增加,pH降幅增大。因此,科学合理施硫对于促进茶叶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典型茶园土壤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了福建省60份典型茶园表层土壤(0~20 cm),测定了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分析了土壤类型、植茶年限和海拔对土壤硒及有效硒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建省茶园土壤全硒含量范围为0.22~2.20 mg·kg-1,均值为0.73 mg·kg-1,有86.67%的茶园土壤硒含量达到富硒土壤标准(>0.4 mg·kg-1);茶园土壤有效硒含量为5.21~448.86 μg·kg-1,均值为62.98 μg·kg-1;土壤硒活化率为1.10%~31.64%,均值为8.76%,硒有效程度较低。砂砾岩和凝灰岩发育的茶园土壤硒和有效硒含量较高,紫色砂岩和河流冲积物发育的茶园土壤硒含量较低;山地草甸土茶园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最高,潮砂土和水稻土硒含量较低;成龄茶园和老茶园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较高,新垦茶园硒含量较低;中高海拔地区茶园土壤全硒及有效硒含量较高,低海拔地区茶园土壤硒含量较低。相关分析表明,茶园土壤硒及有效性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影响,pH对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红壤茶园和幼龄茶园有显著影响,有效磷对成龄茶园和中高海拔茶园有显著影响。总体而言,该区域茶园富硒土壤为发展天然富硒茶提供了物源保证,但硒有效程度不高,应针对不同类型茶园采取相应栽培措施(增施有机肥、改良剂和钙镁磷肥)来提高土壤有效硒。  相似文献   

15.
富硒区茶树鲜叶中硒累积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富硒植物,饮用富硒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硒途径之一。茶叶的硒含量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但有关富硒茶区茶树硒积累特性及主要影响因子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以高硒茶区湖北恩施、陕西安康不同地点生产茶园成龄茶树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及植物样品全硒含量等多种指标,明确了根际土壤硒含量对茶树硒分布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富硒区土壤pH、硒含量等9个重要土壤特性相关因子的数值分布规律。通过对186组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和附生茶树新梢组织检测数据进行分组和整体相关性分析,证实了富硒区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59,P<0.01),揭示了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锌含量以及茶叶中硫、锌含量的显著相关,同时对安康和恩施地区的土壤和茶叶硒含量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茶叶硒含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硫含量、硒含量和锌含量的数学模型,模型拟合优度为0.512 6,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6.
红壤丘陵茶园镁营养调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永兴  陈福兴 《茶叶科学》2003,23(Z1):34-37
对湘南红壤丘陵茶园土壤及茶叶中镁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得到土壤有效镁含量在6.29-25.98 mg/kg,平均为13.02 mg/kg,显示缺镁症叶片的有效镁含量为264.10 mg/kg。在缺镁茶园施用水溶性硫酸镁肥料后,缺镁症逐渐消失,产量比对照平均增长9.8%—13.6%。喷施含镁叶肥试验结果平均增产20.8%。施镁还能显著改善茶叶品质,氨基酸、咖啡碱及水浸出物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5.8%,9.2%、2.3%。文章还讨论了我国南方红壤丘陵茶园镁营养的现状及今后镁肥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叶面喷施和土施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锌浓度处理对茶树体内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及分布的影响、土壤有效锌含量与茶树吸锌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茶树对锌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叶部(喷施)和根部(土施)吸收的锌能很快转移到茶树的其它部位,除成熟叶外,新梢、生产枝、主根和吸收根的含锌量与土壤有效锌含量均达极显著正相关。新梢可作为茶树缺锌诊断的取样部位。叶面喷锌对茶树体内P含量影响不大,对K的吸收有促进作用。土施则降低P和K的吸收。P—Zn间存在明显的拮抗作用,但这种作用并非发生在茶树体内,而是表现在茶树根系的吸收上。对Fe、Mn、Ca和Mg含量的影响,则无论是叶面喷锌还是土施锌,均表现为茶树多数部位降低,其中土施对这此元素的影响比叶面喷施明显。施锌对Cu和Na含量的影响不大。从施锌对茶叶产量、品质和对矿质养分吸收进行综合评价来看,茶树施锌以叶面喷施为宜。  相似文献   

18.
通过4年主要生化品质成分测定和计算机统计分析,探讨了低丘红壤茶区茶样的自然和加工品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红壤春茶样,氨基酸、水浸出物、多酚、绿原酸有不同程度偏低,夏茶则比例失调,滋味较差;与此相反,酯类儿茶素、脂肪酸、粗纤维、无机成分中的 Al、Mn、Fe 异常增值,对此进行了综合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9.
湘、鄂砖茶主产区茶园土壤氟含量状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对湖南、湖北砖茶主产区具有代表性的55个茶园165个土样进行了水溶性氟、全氟及pH、有机质和交换性阳离子的测定。同时也测定了上述茶园的茶样水溶性氟。结果表明,湖南、湖北砖茶主产区土壤全氟含量略低于全国水平(440 μg/g),但明显高于世界水平(200 μg/g)。从土层来看,土壤氟含量0~5 cm土层最高,0~20 cm土层次之,20~40 cm土层较低。氟在茶树体内具有较强的累积作用,且茶叶中氟含量与叶子的成熟度有密切关系,茶叶成熟度越高,氟含量越高。土壤中水溶性氟与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呈极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茶树根际土壤物质对茶树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植茶年限0、3、9、25 a的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不同极性树脂吸附茶树根际土壤物质并洗脱,探讨不同植茶年限茶树根际土壤物质对茶树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限茶树根际土壤物质经树脂吸附后,洗脱液对受体干重的抑制率表现为,25 a>9 a>3 a>0 a,其中以ADS-7树脂洗脱液的抑制作用最强。不同极性树脂洗脱液外源添加处理茶树后,相同树脂处理下,茶树叶片的IAA和ZR含量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而ABA含量则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当茶树树龄相同,不同极性树脂依然以ADS-7树脂洗脱液处理后,茶树叶片的IAA和ZR含量最低,ABA含量最高。茶树叶片氨基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脂处理下,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茶树叶片氨基酸总量、亲水氨基酸、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等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疏水氨基酸、苦味氨基酸含量呈现上升趋势。综上表明,茶树根际土壤物质对茶树存在一定的自毒作用,其中以25 a茶树根际土壤经ADS-7树脂吸附后的洗脱液最强。其次,不同树脂洗脱液可影响茶树的生长和品质,以ADS-7树脂对茶树叶片的激素含量和氨基酸含量影响最大,ADS-7树脂洗脱液可显著影响茶树的生长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