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44篇
园艺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富硒区茶树鲜叶中硒累积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富硒植物,饮用富硒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硒途径之一。茶叶的硒含量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但有关富硒茶区茶树硒积累特性及主要影响因子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以高硒茶区湖北恩施、陕西安康不同地点生产茶园成龄茶树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及植物样品全硒含量等多种指标,明确了根际土壤硒含量对茶树硒分布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富硒区土壤pH、硒含量等9个重要土壤特性相关因子的数值分布规律。通过对186组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和附生茶树新梢组织检测数据进行分组和整体相关性分析,证实了富硒区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59,P<0.01),揭示了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锌含量以及茶叶中硫、锌含量的显著相关,同时对安康和恩施地区的土壤和茶叶硒含量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茶叶硒含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硫含量、硒含量和锌含量的数学模型,模型拟合优度为0.512 6,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2.
2016年2月,威远县从中国农业大学引进无花果品系威紫,经过4年的试验种植表明,该品系在当地表现良好,弥补了缺乏紫黑色果皮鲜食品系的不足。果实长卵形,果面光洁,果皮紫黑色、韧性好,果肉无中空、浅红色,平均单果重45.8g,最大80g,含糖量15.6%,含酸量0.2%,果实始熟期7月中旬,成熟期持续到10月下旬,果实发育期84~91天,定植第3年进入盛产期,每666.7m^2产量1500kg左右,丰产性较强,果实品质佳,商品性好,可作为优良鲜食无花果品系在川渝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种苗业是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是满足特定历史条件下茶叶产业发展而产生的良种需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种苗业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发展规律,同时又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茶叶产业其他方面的影响。种苗业与茶产业之间总体上讲是互为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关系。在绝大多数时间内,种苗业总是为了适应茶产业的需求而不断发展,也可以说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良种进步;种苗业的发展推动茶产业加速发展与升级。同时两者相互制约,相对平衡,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不依赖于另一方而取得长期的突破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5.
茶树工厂化育苗的氮磷钾肥施用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311-A最优回归设计方法,研究了冬季施用氮、磷、钾对于工厂化育苗条件下茶苗生长的影响,建立了施肥与茶苗生长过程中株高变化的多项式回归模型,并且寻求出其最佳用量方案。当N=185.7 kg/hm2,P2O5=239.8 kg/hm2,K2O=0.0 kg/hm2,株高的最大增加量预计为8.3 cm。  相似文献   
6.
西南茶区茶树良种化现状及新品种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南茶区茶树良种化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西南茶区茶树栽培环境差异明显,栽培的无性系品种数量多,但主栽品种单一,品种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针对西南茶区良种化存在的问题,从浙江引进了6个品种在重庆永川布置了引种试验,比较了引进品种的成活率、生长势、抗逆性和制茶品质.结果表明,中茶102、中茶108、中茶302、龙井长叶适合在永川及相似栽培条件的区域栽培.  相似文献   
7.
设施繁育茶苗适宜光照强度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研究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光强分别为自然光的8%、15%、35%、42%、50%及75%)生长的茶树扦插苗的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茶树扦插苗的光合速率(Pn)、最大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均在自然光强的75%时达到最大值; 叶绿素含量随光强的增加而降低,叶绿素a/b则随光强增加而增加; 新生物量与最大光合速率一致,在自然光强的75%时达到最大值; 其植株生根率、出现愈伤组织的比率、根条比及根生物量比(RMR)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死亡率、SLA及LAR随光强的增加而降低。根据实验结果,适当提高大棚透光率及在阴天对大棚中的茶苗进行加光处理,对快速繁育茶苗有利。  相似文献   
8.
为解析不同干燥工艺紫阳绿茶风味特征和生化成分差异,以6个硒香茶(烘-炒)和10个翠峰茶(烘)为材料,采用感官评价、生化成分检测、高分辨液质联用(UHPLC-Q-Exactive/TM)和多元统计等方法对茶叶的风味特征和生化成分进行分析。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硒香茶香气为高爽型,翠峰茶为清香型,硒香茶干茶的色泽更为深绿,翠峰茶的感官评价综合得分略高于硒香茶。生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硒香茶的氨基酸总量以及10种氨基酸组分(组氨酸、精氨酸和苏氨酸等)显著高于翠峰茶(P<0.05),茶多酚、儿茶素组分及咖啡碱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代谢组学分析共鉴定出262个非挥发性化合物,包括氨基酸、儿茶素、二聚体儿茶素、酚酸、黄酮醇(糖)苷和有机酸等13类。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和差异比较分析发现,硒香茶与翠峰茶中代谢物种类没有差异,但含量存在差异。选择VIP>1.2的化合物作为关键性差异化合物,主要有氨基酸类、酚酸和黄酮醇(糖)苷类。翠峰茶中氨基酸类、黄酮醇(糖)苷类化合物含量低于硒香茶,而二聚体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高于硒香茶。本研究可为全面了解硒香茶和翠峰茶品质形成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绿茶不同干燥工艺导致...  相似文献   
9.
10.
Copine蛋白是一类包含2个C2(N端)和1个vWA(C端)保守域的Ca~(2+)依赖蛋白或磷脂结合蛋白,在胞内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序列相似性分析,从茶树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1条与Copine家族基因高度同源的EST序列。经测序验证该序列包含1 746 bp的完整ORF,编码581个氨基酸。同源比对显示该基因与拟南芥At BON3序列相似度最高(65%),将其命名为CsBON3(Gen Bank登录号为KY435900)。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sBON3蛋白分子量为63.66 k D,理论等电点为5.48;具有Copine家族蛋白特有的保守结构域;属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位点,非分泌性蛋白,无跨膜结构域。表达分析表明,CsBON3在茶树花和根系中表达量最高,茎干和成熟叶中表达量最低。低温(4℃)处理茶树1 d后,其表达被显著上调;在生长阶段,该基因表达量高于休眠阶段;同时在接种炭疽菌的茶树叶片中,该基因也被快速上调,表明该基因可能与茶树低温、生长发育及抗病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