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黑龙江半干旱区玉米膜下滴灌水肥耦合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杜蒙县进行了玉米膜下滴灌水肥耦合效应试验研究,目的在于寻求膜下滴灌最优水肥配施方案。本实验采用二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206),建立了水氮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该地区灌水量、施氮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都为正效应,玉米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氮肥用量。从产量角度评价,以高氮和中水为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获得最高产量为12 333.33 kg/hm2。所需施氮量为375 kg/hm2,全生育期补充灌溉量为538.7 m3/hm2。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膜下滴灌条件下黑花生最优水氮耦合模式,通过测坑试验,研究不同灌水量和施氮量对黑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灌溉量水平和3个施肥水平,共9个处理进行不同水氮耦合的灌溉试验,对黑花生农艺指标(株高、叶面积和产量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探索了黑花生对水肥(氮)需求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灌水量对黑花生生长性状及产量有显著影响,氮肥次之;在一定范围内,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促进作用;综合考虑,处理W3N2的黑花生农艺性状最好,产量最高,该处理为最优。  相似文献   

3.
针对寒地稻田区域水肥资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以寒地黑土水稻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水分、氮肥、钾肥、磷肥施入水平,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采用二次饱和试验设计,结合二次回归分析建立水稻产量与水、氮肥、钾肥、磷肥之间的回归方程,然后基于农户调研数据对水肥资源的投入及产出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水稻增产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水稻产量影响的大小排列顺序为:水>氮>钾>磷,产量随着各因素用量的增加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氮钾>氮水>钾水>氮磷>磷水>钾磷,氮与钾耦合、氮与磷耦合、氮与水耦合、钾与水耦合、磷与水耦合均有协同作用,即对产量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钾与磷耦合具有相互替代作用,即对产量的增加具有抑制作用;以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最优水肥投入及产出时各因素的值为施氮量128.87 kg/hm2、施钾量85.56 kg/hm2、施磷量41.74 kg/hm2、灌水量5510 m3/hm2,此时得到的最佳产量15524.22 kg/hm2,最大经济效益(目标函数值)为43607.54元/hm2。因此,合理的水、肥配施比例不仅可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同时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进而提高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水、盐、氮三因素对棉花生长的耦合效应及最优水肥制度,分别设置了4种灌溉定额(1 575,2 100,2 625,3 150 m3/hm2)、4种施氮量(0,150,300,450 kg/hm2)和4种土壤盐分(非盐化土、轻度、中度和重度盐化土),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水、氮、盐对膜下滴灌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定额、施氮量和土壤盐分与棉花产量之间符合回归模型,模型对水氮盐的耦合效果较好;单因素对棉花产量影响按因素排序由大到小为灌水量,土壤含盐量,施氮量;耦合作用的影响按因素排序由大到小为盐氮,水氮,水盐;水氮施加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均存在阈值,低于此阈值,棉花增产效果较为明显;中、重度土壤盐分含量明显抑制棉花生长;通过回归模型进行耦合分析,最适合研究区的水肥盐耦合方式为轻盐土壤、灌溉定额2 677 m3/hm2和施氮量202 kg/hm2.本研究将为盐碱区棉田水肥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水肥耦合配施改性生物炭对大豆根际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其产量品质等的影响,设置3因素(灌溉量、施氮量和施炭量)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施炭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灌溉量;轻度或中度亏缺灌溉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对于土壤酶活性,灌溉量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影响最为显著,轻度亏缺灌溉条件下活性最高;相同灌溉量下,除N-乙酰基-β-D-葡萄糖苷酶外,酶活性都随着施氮量和施炭量的增加而增加;灌溉量对蛋白质和大豆籽粒含油量影响最显著,其他品质指标受水氮炭的影响不显著;基于正交试验的大豆最优产量水氮炭组合试验结果分析,3个因素主次顺序为灌溉量、施炭量和施氮量,大豆产量的最优组合为W1N1B1(即中度亏缺灌溉、氮肥施用量为75 kg/hm2、生物炭施用量为15 t/hm2)。研究为认识水氮炭耦合关系、指导云南季节性干旱区大豆优质节水高产高效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以灌溉定额和施氮量为影响因素,选择了3个灌溉定额和4个施氮量为试验水平,组合形成了12组田间试验方案。根据田间试验数据,建立了棉花产量与灌溉定额、施氮量之间的二次项量化关系式,其反映了水氮对产量的耦合效应,且相关性较高。在此基础上,将灌溉定额和施氮量作为优化变量,以净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以试验因素上、下限为约束条件,构建棉花膜下滴灌水氮优化调控二次规划模型。求解这个二次规划模型,可获得净效益最大的水氮最优调控方案。灌溉水价、肥料价格和籽棉价格分别做为自变量进行了净效益对三者变化的敏感性分析,净效益对籽棉价格的变动最敏感。  相似文献   

7.
滴灌条件下水和钾肥对花生产量的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肥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两个重要因子,合理的灌溉与施肥是作物增产的主要途径。通过采用滴灌水技术,设计土壤水分下限和施钾肥量各4个水平,对花生水肥耦合效应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建立了水钾耦合效应与花生产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水和钾肥耦合存在一个上限,产量有最大值,超过这一限度,将会产生负效应,造成产量偏低。  相似文献   

8.
辽宁地区秋冬茬大棚黄瓜滴灌水肥一体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在设施农业中合理应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方法】以大棚黄瓜为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传统沟灌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灌溉下限(田间持水率的65%、75%、85%,分别记为W1、W2、W3水平)、施氮量(单产理论需氮量的70%、100%、130%,分别记为N1、N2、和N3)和施钾量(单产理论需钾量的70%、100%、130%,分别记为K1、K2、K3)对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与传统沟灌相比,不同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处理间株高和茎粗无显著差异,有利于获得均一株型,抑制植株无效生长;滴灌水肥一体化产量高于传统沟灌,但在目标产量需肥量的±30%变化范围内,灌溉下限、施氮量和施钾量的交互作用对产量未产生显著影响。极差分析结果表明,灌溉下限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为施氮量和施钾量,获得高产量的最优组合为W2N2K2。【结论】当秋冬茬大棚黄瓜应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时,以75%田间持水率作为灌溉下限,中度施氮量和施钾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为寻找利于番茄高产高质的合理灌水施肥组合,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采用正交试验和模型预测探究不同灌水下限、施氮量、施钾量对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提高灌水下限,可以增加茎粗和叶面积;大量施入氮肥不利于茎粗的增加,但对于增加番茄叶面积有促进作用;钾肥施入量对番茄茎粗、叶面积均无显著影响。在生育前期适当的增加灌水和减少氮肥施入量,有利于植株的生长。灌水下限、施氮量和施钾量均对番茄产量具有显著影响,且随灌水施肥量的增加,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经评分法分析,W2N2K2水肥组合可以得到最优品质。通过模型精确预测,得出在灌水下限为76%,施氮量358.5 kg/hm2,施钾量607.5 kg/hm2时,产量最高、品质优,作物生长良好,预测产量为108.82 t/hm2。  相似文献   

10.
水肥耦合对地膜甜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膜覆盖条件下,采用正交设计试验L9(34),对不同水肥用量与甜菜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进行回归分析,并分别建立了水肥因素与甜菜生产目标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试验取值范围内,影响甜菜产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水和钾。各因素间对产量和产糖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含糖率无显著影响。各因素交互作用对甜菜产量的影响是,W(水)K(钾)互作影响最大,其次是N(氮)P(磷)和PK;对产糖量的影响最大的是PK互作,其次是WN和WP。综合分析产量、含糖率、产糖量,最佳组合为W2N2P2K3,即:灌水量1 737.0m~3/hm~2、氮素用量90.0kg/hm~2、磷素用量52.5kg/hm~2、钾素用量225.0kg/hm~2。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人们更加重视蔬菜产品品质的提高和无公害生产.蔬菜品质不仅受遗传特性的影响,还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灌溉水是影响蔬菜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灌溉水的供给量、水分亏缺程度、灌水方式及灌水水质等4个方面入手,分析灌溉对蔬菜产品品质影响的研究动态和进展,并简要讨论了灌溉水调控蔬菜品质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针对膜上穴苗移栽机存在的效率低以及膜上覆土不实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膜上开沟栽植的新方法。同时,利用三维设计软件设计了移栽机的整机结构,介绍了移栽机的工作原理,并对关键部件结构与参数进行了设计,实现了膜上移栽机的高效移栽和膜上覆土,旨在为高效膜上移栽机的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缓冲材料厚度对鸡蛋冲击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缓冲材料的厚度对鸡蛋跌落冲击特性的影响进行试验,找出各因素与碰撞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建立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缓冲材料的厚度对冲击力峰值和碰撞时间影响极显著.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挤压机模孔直径、螺杆转速、螺杆螺距和含水率等挤压系统参数对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膨化机模孔直径为15mm、螺杆转速为225r/min、螺杆螺距为32mm、血粉的含水率为21%时.膨化血粉蛋白质消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秸秆还田可促进农作物增产,但同时会造成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秸秆还田量与施氮量下稻田CH4的排放规律,探讨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前提下有效减少稻田CH4排放的施肥方式,为我国农田温室气体减排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6.
车轮平衡度就车检测的方法有三种:低频检测、共振法检测、预加平衡块法检测。在就车检测中对车轮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三种检测方法的检测原理,即确定平衡块质量及其位置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价,为车轮平衡就车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浅谈伊犁灌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有关实例说明伊犁灌区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其中即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科学、合理的灌区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不合理的土地开发会对所在流域或区域带来生态环境恶化等负面影响,最后提出在灌区建设中应注重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和灌区建设统一起来考虑,做到环境保护和灌区建设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目前使用UG8.5软件中的mill_multi_blade模块进行整体式叶轮的编程加工存在的影响型面质量的问题,及不合理的编程方法,提出改善方法与工件装夹、质检的注意事项,借助软件进行仿真加工较好地保证了叶轮表面质量又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利用软件指导产品的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云南滇池高原湖泊湿地植物生长种类,采用水槽实验,进行了三种流量、三种不同生长期植物的植物带前、中、后断面沿程流速和垂线流速分布的实验,通过水槽实验研究,分析了植物生长对水流结构影响机理。实验研究表明:①种植物时,植物带前各断面流速比无植物时都有一定的减小,植物对水流有明显的阻滞作用。植物带段过流流速沿程逐渐增加,在一定距离后达到最大值;同一流量条件下,随植物的生长,对水流的阻滞作用越明显,流速变化越大。植物大小一定时,流量越大,植物中流速达到最大值的距离越长。②植物段水流垂线流速分布与明渠恒定流垂线流速分布规律有所不同,植物底部流速比明渠恒定流要小,水面流速比明渠恒定流要大;植物带后水流流态恢复到明渠恒定流流态需要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碳纤维填料比例对聚四氟乙烯(PTFE)耐磨性、摩擦系数、表面硬度、冲击韧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碳纤维使PTFE的耐磨性大大提高,摩擦系数增大,表面硬度增大,但冲击韧度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