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倒刺鲃属鱼类属于鲤科鲃亚科,属内有5种,分别为黑脊倒刺鲃、中华倒刺鲃、倒刺鲃、云南倒刺鲃、多鳞倒刺鲃,其中黑脊倒刺鲃也叫光倒刺鲃,在福建俗称光鱼、粗鳞。此属鱼类易给人的错觉:被认为是草鱼。目前,有关倒刺鲃属鱼类的研究报道主要是前3种(黑脊倒刺鲃、中华倒刺鲃、倒刺鲃),分布于我国南方乃至西南地区诸水系。3个种各有特点:中华倒刺鲃生长速度中等,绝对怀卵量大,雌鱼性成熟年龄4龄~5龄;倒刺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泥池和土池两种培育模式的试验,对3种倒刺鲃鱼种阶段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比较。试验表明:倒刺鲃的体重日增长率最高,其次是中华倒刺鲃,黑脊倒刺鲃最低;起捕率比较,倒刺鲃〉黑脊倒刺鲃〉中华倒刺鲃;土池培育时,倒刺鲃的规格整齐度最高,其次是中华倒刺鲃,黑脊倒刺鲃的大小分化最明显;土池培育方式更适合倒刺鲃属3个种的鱼种培育。  相似文献   

3.
3种倒刺鲤鱼种阶段主要经济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泥池和土池两种培育模式的试验,对3种倒刺鲃鱼种阶段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比较.试验表明:倒刺鲃的体重日增长率最高,其次是中华倒刺鲃,黑脊倒刺鲃最低;起捕率比较,倒刺鲃>黑脊倒刺鲃>中华倒刺鲃;土池培育时,倒刺鲃的规格整齐度最高,其次是中华倒刺鲃,黑脊倒刺鲃的大小分化最明显;土池培育方式更适合倒刺鲃属3个种的鱼种培育.  相似文献   

4.
光倒刺鲃和倒刺鲃在分类上同属于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两者间的杂交属于种间杂交。本试验对光倒刺鲃与倒刺鲃进行了杂交探索,旨在为今后的鱼类杂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人工催产和干法授精技术,进行了以中华倒刺鲃、倒刺鲃为母本与其父本及黑脊倒刺鲃雄鱼的种间杂交实验,获得4个杂交组合和2个自交组合,在(27±0.5)℃温度条件下,对其F1卵膜径、受精率、孵化率、孵化时间、畸形率、子代早期形态特征与成活率进行了比较,同时,观察了胚胎发育及其异常现象,结果表明:以中华倒刺鲃为母本的F1卵膜径差异不显著;以倒刺鲃为母本的F1卵膜径,在多细胞期时差异不显著,在耳石期时,倒刺鲃♀×中华倒刺鲃♂F1卵膜径显著大于母本(P<0.05)。杂种F1的受精率、孵化时间与母本差异不显著,畸形率显著高于母本(P<0.05)。中华倒刺鲃杂种F1的孵化率较高,与母本差异不显著(P<0.05)。倒刺鲃♀×中华倒刺鲃♂F1的孵化率与母本之间差异不显著,倒刺鲃♀×黑脊倒刺鲃♂F1的孵化率显著低于母本(P<0.05)。中华倒刺鲃杂种F1仔鱼早期发育阶段存在死亡高峰期,成活率显著低于母本(P<0.05)。中华倒刺鲃种间杂交和倒刺鲃♀×黑脊倒刺鲃♂杂种F1既具有父本特征,同时又具有母本特征,初步证明倒刺鲃属种间杂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光倒刺鲃、倒刺鲃、中华倒刺鲃同属鲤形目、鲤科、倒刺鲃属,均属江河野生鱼类。前两种鱼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后分布于长江水系。近年来,由于传统养殖鱼类价格连年下降,养殖效益降低,而光倒刺囟巴等野生鱼类由于资源量减少、养殖少而价格较高,通常60~80元/kg。  相似文献   

7.
卢友龙 《齐鲁渔业》2009,26(4):42-42
黑脊倒刺鲃亦称光倒刺鲃,俗称光鱼、溪魁、粗鳞等,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主要分布在钱塘江、闽江、珠江、沅江等,为重要淡水经济鱼类。黑脊倒刺鲃肉质鲜美,并且有一定药用价值,抗病力强,易于养殖和运输,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品种,深受福建地区广大养殖户、特别是网箱养殖户的青睐。  相似文献   

8.
通过两年对中华倒刺鲃天然捕捞成熟个体及池塘自养培育成熟个体的人工繁殖研究,初步探明了中华倒刺鲃人工繁殖及池塘培育成熟个体的人工繁殖研究,初步探明了中华倒刺鲃人工繁殖及池塘培育亲鱼的方法与规律。  相似文献   

9.
用蛋白含量为32.2%的配合饲料进行倒刺鲃池塘主养试验。面积3348m。,放养经投饲驯化倒刺鲃鱼种3554尾,经264d养殖,生产倒刺鲃2315.8kg。折合每667m^2产倒刺鲃461.3kg,产值11561.95元,利税4667.1元。投入产出比1:1.68。饲料系数2.1。  相似文献   

10.
倒刺鲃(spinibarbusdenticulatus)又名青竹鲤、竹柏鲤、红脸青竹,是珠江水系著名的优质经济鱼类。分类上属于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倒刺鲃个体大.生长快,肉质洁白鲜嫩,加上其色彩漂亮,很惹人喜欢。该鱼还具有食性杂,抗病力强.易养殖等优点,是一种很有推广价值的淡水养殖新品种。由于江河天然种苗十分缺乏.因此,一些水产研究单位和养殖场于数年前开展了倒刺鲃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其中珠江水产研究所已于2001年起连续3年取得了倒刺鲃人工繁殖成功,生产了一批鱼苗、鱼种供一些养殖者试养。同时.我们也进行了育苗和成鱼饲养试验。本文就笔者的试验心得,结合介绍个别同行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华倒刺鲃(S.sinensis Bleeker)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及其附属水体。其个体大、抗病力强、生长快、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深受养殖户与消费者喜爱的名贵鱼类。2004年,我们利用济南西郊池塘进行中华倒刺鲃苗种培育试验,取得了成功,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属鲤形目鲤科鲃巴亚科倒刺鲃属。俗名黄坚鱼、黄娟鱼、坑娟鱼,是西江水系的主要名优经济鱼类,体厚肉肥,味道鲜嫩,颇受当地群众欢迎。其肉鲜食,有壮阳补中的功效,主治腰膝酸软等症,其胆液也可入药,主治小儿惊风和火眼热症。由于光倒刺鲃养殖的发展以及江河光倒刺鲃资源的日益枯竭,养殖苗种越来越依赖于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刺鲃、中华倒刺鲃及倒刺鲃的生物学、人工繁殖、养殖研究现状。对刺鲃及其相近种类今后的研发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又名青波、乌鳞,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是我国长江上游及支流常见的经济鱼类。近年来,中华倒刺鲃因其味美而深受市场的欢迎,已被逐步开发为一个养殖新品种。有关倒刺鲃属其他鱼类胚胎发育的研究报道较多,但鲜有中华倒刺鲃的胚胎发育报道。为了探讨中  相似文献   

15.
郭哲生 《齐鲁渔业》2011,(10):26-27
黑脊倒刺鲃(Spinbaybus cacdwelli)属鲤科,鲤亚科,倒刺鲃属,俗称光鱼。因其背鳍前方有一根平卧前伸的倒刺,隐于皮下,故称倒刺鳃。该鱼广泛分布于福建省建瓯市江河溪流自然水域,是该市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优质野生鱼类之一。由于黑脊倒刺鲃个体大,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且有降血脂等特殊保健功能,常年以较高价格畅销省内外市场。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我们根据中华倒刺鲃的习性,结合本地区的气温,进行了网箱养殖中华倒刺鲃的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本铭 《内陆水产》2005,30(4):38-38
倒刺鲃属鲤科,倒刺鲃属,为淡水中下层鱼类。喜生活于水流湍急,水质清澈,沙砾较多的溪河中,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小型鱼虾以及藻类等。倒刺鲃肉质肥厚,味道鲜美,并有清凉、消炎、解毒的功效,是淡水养殖名贵新品种。现将有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 Oshima),次异名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Nichols),隶属于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俗称:青娟、娟中,主要分布于闽江、钱塘江、珠江、沅江、洞庭湖、元江、海南岛及台湾等水系,是一种江河经济鱼类。光倒刺鲃肉味鲜美,体型较大(可达5kg以上),是北江(属珠江水系)名优鱼类之一。我所自80年代末以来对其进行了驯化和人工繁、养殖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是我国南方溪河的优质鱼类之一,近年来福建省建瓯市正推广人工养殖黑脊倒刺鲃,并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黑脊倒刺鲃既适宜池塘(土池、水泥池)单养或混养,又适合水库网箱养殖和小水库放养和增殖放流。  相似文献   

20.
<正>从化拟建流溪河光倒刺鱼巴产业体系从过度捕捞到品牌建设中间隔着多年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提起光倒刺鲃,广州市从化区的不少当地人要从儿时记忆说起了,上世纪90年代时,从化区的流溪河里,还可以看到光倒刺钯成群结队洄游繁殖,但由于过度捕捞,这个场景如今是很难见到了。为恢复光倒刺鲃野生资源,提高养殖光倒刺鲃的品质,2007年,从化区建立流溪河光倒刺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随后,当地农业局联合有关企业,通过增殖放流,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养殖及推广工作。现今,从化将建立光倒刺鲃产业体系,通过组建流溪河光倒刺鲃养殖专业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