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评价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牛结核病检疫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在牛结核病检疫过程中对皮试初筛为结核病和疑似结核病的89(74/15)头奶牛同时进行r干扰素试验、单纯颈部皮试变态反应(SCT)和比较皮试变态反应(CCT)检测,结果单纯颈部皮试变态反应二次检疫中89头牛均判为阳性,单纯颈部皮试变态反应与比较皮试变态反应的阳性符合数为67头。阳性符合率为75.3%;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单纯颈部皮试变态反应检测两者的阳性符合数为64头,阳性符合率为71.9%;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比较皮试变态反应的阳性符合数为58头,阳性符合率为79.5%。阴性符合数为16头,阴性符合率为48.4%;结论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保持较高灵敏度的同时,具有比变态反应更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巴州辖区内某奶牛场为根除牛结核病对该奶牛场的威胁,技术人员根据该奶牛场情况制定了检疫计划,选用皮内变态反应与γ干扰素ELISA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从而达到检疫的目的。初筛检疫使用牛型结核病PPD(纯化蛋白衍生物)皮内变态反应,出现阳性或可疑牛之后,再对其接触较为密切的同群牛进行γ干扰素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目的在于检出与患病动物接触的牛群是否处在牛结核感染的潜伏期。检测结果:皮内变态反应全检150头奶牛后,出现1例阳性牛和1例可疑牛,之后将阳性、可疑与同属一个圈舍的其他13头牛进行γ干扰素ELISA检测,出现1例牛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14例阴性。表明牛结核PPD皮内变态反应结合γ干扰素ELISA可以有效提高牛结核病检疫的准确性,节省检疫时间,减少因单纯使用牛结核PPD皮内变态反应出现假阳性而造成的不必要扑杀。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启动牛结核病净化计划和评估论证工作。有效诊断是有效实施牛结核病"检疫-扑杀"控制策略的前提。牛结核γ-干扰素检测法是国际公认的确诊方法。本研究进行不同方法的临床比对试验,旨在指导临床有效选择和应用牛结核检测的不同方法。使用牛结核菌素比较皮内变态反应(CCT)与牛结核γ-干扰素检测法对某奶牛场200头奶牛实施平行检测,γ-干扰素检测法同时采用了国产试剂盒(KIT1)与进口试剂盒(KIT2)。结果显示:CCT与KIT2具有中等一致性(Kappa值为0.5),但特异性较差(66.4%),阳性预测值低(54.0%),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导致大量的错杀。γ-干扰素检测试剂盒KIT1与KIT2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总符合率95.0%,表明二者均能有效检测牛结核,且国产试剂盒能显著降低检测成本。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建议用皮试先初筛,γ-干扰素检测法确诊阳性牛。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7,(12):2402-2407
验证牛结核菌素阳性反应牛的结核病变及其病变的组织分布及病变特征,追踪感染源及传播途径,为奶牛场结核检疫净化提供技术支持。在新疆某规模化奶牛场应用牛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SIT)、IFN-γ试验、PPD点眼反应、ELISA抗体检测4种方法联合检疫,综合判定感染牛23头,全部扑杀并进行系统剖检,采集病料,进行病理组织学和细菌学诊断。剖检结果表明,23头牛中14头牛在肝、脾、淋巴结等肺外组织器官发现眼观结核病变而未见肺脏结核病变,仅有2头发现肺脏及肺门淋巴结病变,7头牛在全身组织器官未能发现眼观结核病变;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剖检的23头牛均呈现早、中、后期典型结核结节病变,11头牛的病料分离培养到牛分枝杆菌。该奶牛场结核主要表现为肺外结核,经典肺结核较少,这可能是该奶牛场在以往扑杀的阳性牛中很少发现肺脏结核病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制定奶牛结核病净化方案提供参考,通过颈部皮内变态反应(SICT)检测上海某奶牛场的483头奶牛,然后用γ-干扰素ELISA方法检测皮试法阳性牛及与阳性牛密切接触牛共50头。结果发现:颈部皮内变态反应与γ-干扰素ELISA的阳性符合率100%;在变态反应阴性牛中,仍然检出了部分ELISA阳性牛。我们考虑在高风险牛场增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频率,再随之实施抗体检测,会更有利于结核牛场的净化与防制。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牛型提纯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和牛结核γ-干扰素ELISA试验的相关性,对规模牛场先进行牛型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采集检疫阳性牛和部分阴性牛抗凝血进行牛结核γ-干扰素ELISA试验,通过试验结果找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牛结核γ-干扰素ELISA试验在牛结核病检疫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快四川省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的净化工作,作者在四川选定了5个奶牛场,开展了奶牛两病净化示范工作。应用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检测结核病,应用ELISA技术诊断布鲁氏菌病,提高了两病的检测准确性。另外,实行全面监测、引种监管、强制隔离、强制消毒、强制扑杀、强化饲草监管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一整套净化方案,从目前的净化效果来看,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8.
牛结核病是由牛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对该病的定期检疫对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采用提纯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和γ-干扰素(IFN-γ)ELISA试验,对扬州市的892头奶牛进行结核病检测。结果表明,PPD皮内变态反应检出的31头牛型结核阳性牛和可疑牛中,经IFN-γELISA试验检测仅检出9头禽型结核可疑牛。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特异性较差,出现了较高的假阳性率,其原因可能与禽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或其他非特异性因素的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9.
牛结核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人兽共患病,是OIE规定必须通报的疫病,在我国属二类动物传染病,并列为检疫扑杀对象,对养牛业发展、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目前普遍采用检疫和扑杀政策控制牛结核,但各个国家执行该政策的方式差异很大。由于牛分枝杆菌存在野生动物贮主,潜伏感染普遍、无快速高通量诊断方法等原因,控制或根除牛结核病非常困难。少数发达国家成功控制或净化了牛结核,但多耗时在二十年以上,耗资巨大。新型诊断方法如IFN-γ在当代牛结核检疫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野生动物与家养牛结核的免疫预防已受关注。制约我国牛结核控制和净化的原因很多,如政策法规、国家财力、技术措施和公众认知水平等,目前尚未设定全国性的牛结核控制与净化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首先应用皮内变态反应对10200头奶牛进行结核病检测,然后应用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对前者检测出的阳性牛和可疑牛再次进行结核病检测,比较两者的阳性符合率。结果显示,应用皮内变态反应共检测出结核病阳性牛96头、可疑牛4头;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检测皮内变态反应呈阳性的96头奶牛,结果为阳性牛94头、阴性牛2头,而检测皮内变态反应为可疑的4头奶牛,结果全为阳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7.92%(94/96),虽然皮内变态反应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且费时、费力,但考虑到γ-干扰素试剂盒比较昂贵,建议用皮内变态反应作为初筛试验,γ-干扰素试验用于初筛阳性样品的复核,以提高结核病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为完成奶牛结核病净化工程,天津市引进了γ-干扰素检测新技术,结合传统的检测、扑杀、消毒、检疫、流调、监管等技术措施,制定了奶牛结核病净化技术规范。根据本市奶牛结核病防治实际情况,制定了全市奶牛结核病净化项目实施方案,确定了科学的可行的以区县为单位分区实施的净化技术路线。通过4年的努力,全市共完成奶牛结核病检测71.3万头次,检出阳性牛170头,且阳性牛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无阳性牛检出。至2013年底,全市所有农业区县均达到农业部颁布的奶牛结核病净化标准,并通过市畜牧兽医局组织的考核验收。本文对项目实施过程及成功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其它地区开展奶牛结核病净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17年5月,在北京市密云区某奶牛场送检样品中,通过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试验检出51份阳性,样品阳性率高达29.5%(51/173)。为找出发病原因,及时有效控制疫病,通过临场皮试、询问场主、查看现场及相关风险因素识别等方法,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诊36份,并对阳性牛及时进行了扑杀。经风险因素分析,推断可能的感染因素为饲喂从疫区购入的饲草。本调查提示,奶牛养殖户应注意饲草来源及质量,进一步加强饲养管理,识别和控制相关风险因素,做好相关检疫检测工作,以达到有效净化奶牛结核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寻找最适合牛结核病污染场的检测方法,加快牛结核病净化,采用牛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TST)、比较皮内变态反应试验(SICTT)、牛结核病ELISA-γ-干扰素试验(IFN-γ-ELISA)、牛结核病抗体ELISA试验4种方法,对某结核病污染牛场300头奶牛进行检测,并以TST为参考标准,对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这4种方法中,IFN-γ-ELISA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与TST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其他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均低于TST。结果表明,IFN-γ-ELISA方法的检测敏感性较高,在牛结核病污染场净化初期使用,可以尽量避免阳性牛漏检,从而加快牛结核病净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牛结核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尽管许多国家已经实施了牛群净化,但其仍然威胁人类的公共卫生健康。本研究利用抗牛γ干扰素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金标记技术,建立了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牛γ干扰素的方法。研充结果证明,该方法对牛γ干扰素具有高度特异性,与其它动物干扰素没有交叉反应,检测牛γ干扰素的灵敏度与进口ELISA试剂盒相当。试纸条在室温保存6个月、4℃保存12个月,其特异性及灵敏度没有明显变化。对田间送检的23份全血经结核特异性刺激后进行检测,结果与进口结核ELISA试剂盒符合率为91.3%。研究表明,本研究建立的牛γ干扰素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敏感、稳定、操作简单快捷等特点,适合用于牛结核的快速特异检测。  相似文献   

15.
<正>皮内变态反应是我国标准规定的牛结核病检测方法,而γ-干扰素检检测试验是Ol E规定的国际贸易指定使用的检测方法,为了验证此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检测效果,我市分别对静海区、武清区皮内变态反应试验阳性牛和宝坻区待检牛进行了检测比对试验。1牛结核分枝杆菌皮内变态反应试验1.1试验材料(1)实验动物来自宝坻、静海、武清三个地区的239头牛。其中静海区的1个农场23头牛和武清区的2个农场  相似文献   

16.
11种牛分枝杆菌抗原在牛结核病诊断中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及评价用于牛结核病诊断的抗原,本试验将CFP-10、ESAT-6、TB10.4、TB27.4、MPT51、MPT63、MPT64、MPB70、MPB83、Rv3872和Ag85B共11种牛分枝杆菌抗原分别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比较其对牛结核病的检出率;同时利用豚鼠和牛的皮试试验评价重组蛋白作为皮试试验刺激原的潜力。此外,将重组蛋白分别刺激结核病阳性牛和阴性牛的抗凝血24h,检测血浆中的IFN-γ水平,评价各重组蛋白作为IFN-γ释放试验刺激原的潜力。结果显示,不同重组蛋白对结核病阳性血清的反应活性不一,MPB70总检出率最高,为59.7%;其次是Ag85B、ESAT-6和MPB83,检出率均在45%以上;MPT51的检出率最低,仅为2.2%。豚鼠和牛皮试试验均显示,单个重组蛋白作为刺激原难以产生令人满意的迟发型过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而TB10.4、TB27.4、MPT64、MPT63或Rv3872作为补充抗原,分别与CFP-10或ESAT-6混合,均可特异性地刺激结核病阳性牛产生较强的DTH反应,且与PPD-B无显著差异(P0.05)。重组蛋白CFP-10、ESAT-6、TB10.4和MPT51均能刺激结核病牛全血释放一定的IFN-γ,其中CFP-10、CFP-10-ESAT-6串联蛋白和MPT51刺激结核病阳性牛全血释放的IFN-γ显著高于阴性牛(P0.05)。因此,这11种牛分枝杆菌抗原并不适合单独用于牛结核病的血清学诊断、皮试试验或IFN-γ释放试验,但以CFP-10和ESAT-6为核心,TB10.4、TB27.4、MPT64、MPT63、Rv3872或MPT51作为其补充抗原,均能提高检测敏感性,有作为皮试试验和IFN-γ释放试验特异性刺激原用于牛结核病诊断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皮试试验是诊断牛结核病的常规方法,但由于纯蛋白质衍化结核菌素(PPD)多次使用,会明显影响牛结核病的诊断结果。为此,英国学者利用ESAT-6和MPB70两种特异性结核病抗原建立了全血IFN—r(r干扰素)试验,并评价了其诊断效果。试验采集180头牛血样作皮试试验检测,其中131头被证实患有结核病,并且128头来自非结核牛群。对上述血清用两种抗原建立的IFN-r试验进行检测,结果两试验具有明显的阳性相关性(P<0.001)。与皮试试验比较,该方法的敏感性为76.3%,特异性为99.2%,而皮试试验…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采集2015-2019年阿勒泰地区8个乡镇的牛只进行牛结核病的监测,通过抽样(N=156)对比γ-干扰素ELISA试验及PCR方法与牛型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PPD)进行对比,PCR检测阳性率为17.31%;γ-干扰素ELISA检测为16.67%,PPD检测为16.03%,综合分析,最终决定用PCR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2015-2019年牛结核病试验结果显示:5年内共监测64 442头牛,阳性114头,平均阳性率为0.18%,从2015年的0.22%降至2019年的0.09%;其中,2015年阳性检出率最高,达到0.22%(27/12 155)。对2015-2019年阿勒泰地区不同乡镇牛结核病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得知,C乡镇的阳性率为0.02%(1/6 531);其余乡镇阳性率分别为0.16%~0.25%不等。此次结果可为今后牛结核病的有效控制和逐步净化提供部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四川不同地貌、不同海拔地区牛结核病的感染情况,本研究应用PPD皮内变态反应、体外检测IFN-γ法分别对四川省5个地区15个牛场的413头牛进行牛结核病检测。结果发现:两种方法中,PPD皮内变态反应有较高的检出率,其阳性检出率为3.87%,体外检测IFN-γ法的阳性检出率为2.91%,两者的阳性符合率为78.57%;大型规模养殖场的阳性检出率略高于小型养殖场;奶牛的阳性检出率与牦牛相近,略高于肉牛。  相似文献   

20.
正为促进奶牛结核病净化工作的开展,我们结合工作实践,针对一些净化关键技术进行了创新性研究。探索应用尾根注射结核菌素法、电推剪毛法和数显游标卡尺技术改进牛结核分枝杆菌变态反应的试验方法。通过引进先进的γ-干扰素试验技术,提高监测工作的特异性和时效性。同时,在阳性牛的扑杀和病死畜无害化处理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上述措施不但有力地促进了奶牛结核病净化工作的开展,而且可以为其他地区净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参考。牛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奶牛最易感,其次是水牛和黄牛。人也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