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明确高CO2浓度下西花蓟马在烟草上的发育和繁殖特征,为在大气CO2浓度不断升高背景下有效控制烟田西花蓟马种群数量,降低烟草番茄斑萎病的发生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在400和800μL/L CO2浓度人工气候箱中用离体四季豆豆荚和烟叶饲养西花蓟马,研究2种CO2浓度下取食四季豆和烟草的西花蓟马各龄期发育历期、存活率、繁殖力(性比、雌成虫寿命、平均产卵期、单雌平均产卵量、单雌日均产卵量)和种群参数[净生殖率(R0)、平均世代周期(T)、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种群加倍时间(DT)],诠释高CO2浓度下西花蓟马在烟草上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特征。【结果】在400和800μL/L CO2浓度下西花蓟马均能在烟草上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但其1龄若虫至成虫的累计存活率仅为46.67%和55.00%,为相同CO2浓度下取食四季豆的西花蓟马的52.84%和60.00%,且成虫寿命显著缩短(P< 0.05,下同),卵期、1~2龄若虫及未成熟期发育历期显著延长。相同CO2浓度下,取食烟草的西花蓟马R0、T、rm和λ均显著低于取食四季豆的西花蓟马,且DT显著长于取食四季豆的西花蓟马;取食烟草的西花蓟马雌成虫寿命、平均产卵期、单雌平均产卵量和单雌日均产卵量在400μL/L CO2浓度下为取食四季豆的53.03%、45.40%、26.32%和55.73%,而800μL/L CO2浓度下仅为取食四季豆的49.60%、44.03%、23.55%和54.75%。高CO2浓度下取食烟草的西花蓟马1~2龄若虫及未成熟期的发育历期显著长于正常CO2浓度下西花蓟马的发育历期,而取食四季豆的则相反;高CO2浓度下取食四季豆和烟草的西花蓟马未成熟期的存活率均高于或等于正常CO2浓度下西花蓟马的存活率,且性比增加,平均产卵期延长,单雌平均产卵量和单雌日均产卵量亦有所提高;种群参数R0、rm和λ均显著升高,DT显著缩短。【结论】西花蓟马可在烟草上正常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且CO2浓度倍增有利于其种群增长,从而加重烟草番茄斑萎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中国的重要外来入侵和检疫性害虫, 对各地的蔬菜和花卉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明确极端高温(45℃)对西花蓟马存活率、繁殖力以及体内海藻糖、山梨醇含量的影响,为西花蓟马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45℃条件下高温热激西花蓟马当代成虫、2龄若虫2 h,经过24 h变温模式22℃(4 h)-25℃(8 h)-28℃(4 h)-25℃(8 h)培养后再进行一次45℃ 2 h的热激处理。研究热激处理后其亲代、F1代和F2代的种群参数(亲代各虫态存活率、雌成虫寿命,F1和F2代种群数量、存活率、性比)以及2龄若虫和成虫体内海藻糖和山梨醇含量的变化。【结果】45℃ 2 h高温热激两次后,西花蓟马各个虫态的存活率均小于50%,且预蛹和蛹的存活率为0,成虫的存活率最高为41.38%,显著高于其他虫态(1龄若虫存活率为5%,2龄若虫存活率为21.36%)(P<0.05);西花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在45℃高温条件下热激2 h两次后,其亲代雌成虫寿命和繁殖力均明显降低,且F1代也受到较大影响, F1代种群数量、存活率、性比(♀﹕♂)显著降低,但F2代种群有所恢复,另外热激处理西花蓟马成虫的雌成虫寿命及繁殖力在亲代、F1代中都明显高于热激处理2龄若虫(P<0.05);西花蓟马亲代成虫和2龄若虫在45℃热激2 h两次后其体内的海藻糖含量明显降低,并且影响到F1和F2代种群体内的海藻糖含量,另外热激处理亲代成虫其体内海藻糖含量低于热激处理亲代2龄若虫的海藻糖含量, 且F1和F2代与亲代趋势相同(P<0.05);西花蓟马亲代成虫和2龄若虫在45℃热激2 h两次后其体内的山梨醇含量明显升高,热激亲代成虫的山梨醇含量高于热激2龄若虫体内的山梨醇含量,且这种热激处理能够影响到后代种群体内山梨醇的含量,F1和F2代体内山梨醇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亲代相同(P<0.05)。【结论】45℃极端高温处理不仅对西花蓟马亲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理生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延续到了子代(F1、F2代)的不同发育阶段。同时,西花蓟马对极端高温的应对与其体内的海藻糖、山梨醇的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我国重要农业入侵害虫,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是其优势捕食性天敌。论文旨在系统评价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的控制作用以及同一地区两个种群的生物学差异。【方法】采集露地辣椒上的南方小花蝽和西花蓟马在室内条件下饲养2—3代后,用带花的辣椒嫩梢饲喂西花蓟马,用西花蓟马2龄若虫饲喂南方小花蝽进行试验。采用两性种群生命表和特定年龄-阶段捕食率的研究方法,系统测定南方小花蝽和西花蓟马云南种群的生长发育、繁殖力、捕食率以及预测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结果】南方小花蝽和西花蓟马的不同虫期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育阶段重叠现象,且两种昆虫的雌成虫存活率均高于雄成虫。南方小花蝽若虫共5个龄期,而西花蓟马为4个龄期,南方小花蝽具有更长的若虫历期和更短的成虫寿命,且各发育阶段的存活率均低于西花蓟马,尤其是雌成虫的存活率要明显低于西花蓟马。南方小花蝽由卵成功发育成为雌成虫和雄成虫的概率分别为32.67%和20.67%,西花蓟马分别为46.67%和16.67%,西花蓟马具有更高的雌性比例。南方小花蝽和西花蓟马的繁殖参数(fx)在整个繁殖期内具有高峰,分别在整个发育时间的22 d和16 d出现。南方小花蝽平均单雌产卵量为42.00粒,低于西花蓟马的平均产卵量59.86粒,其种群的净生殖率(R0)、总繁殖率(GRR)、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均低于西花蓟马,而平均世代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DT)长于西花蓟马。种群预测结果显示经过90 d后西花蓟马的个体数量达南方小花蝽的9.66倍,其中雌成虫数达到17.15倍。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捕食率随龄期逐渐升高,其种群净捕食率(C0)为140.81,转化率(Qp)为9.05。南方小花蝽雌、雄成虫在整个发育阶段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平均捕食量分别为159.67和86.00头。【结论】以西花蓟马为食物的南方小花蝽个体能较好地完成生活史且种群增长稳定;在相同条件下西花蓟马比南方小花蝽具有更强的种群增长潜力。南方小花蝽可作为西花蓟马生物防治的重要天敌,在利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在西花蓟马暴发前10—20 d释放,并在西花蓟马持续暴发过程中连续释放可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溴氰虫酰胺、呋虫胺、氟啶虫胺腈、噻虫啉4种新型杀虫剂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室内毒力,为西花蓟马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药剂处理24 h后,10%溴氰虫酰胺OD、20%呋虫胺SG、50%氟啶虫胺腈WG和48%噻虫啉SC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5.972、6.644、10.468和27.848 mg/L;药剂处理72 h后,10%溴氰虫酰胺OD、20%呋虫胺SG、50%氟啶虫胺腈WG和48%噻虫啉SC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3.522、5.851、9.226和25.726 mg/L,溴氰虫酰胺的毒力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大多采用单头饲养(individual-rearing,IR)的方式,研究结果可用于田间自然情况下种群发生的预测。然而西花蓟马在自然情况下常常是群聚发生,而非单头发生。论文旨在比较单头饲养和群体饲养(group-rearing,GR)两种方式建立起的西花蓟马实验种群的生命表参数,探讨何种方式建立起的生命表用于预测自然条件下西花蓟马的发生情况可能更为准确。【方法】分别用单头饲养和群体饲养的方式构建西花蓟马实验种群在菜豆豆荚上的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比较两种饲养条件下西花蓟马的生活史和种群参数;采用bootstrap方法计算种群生长参数的平均数和标准误;应用U 检验(Mann-Whitney test)(Sigmaplot 12.5)估计单头饲养和群体饲养条件下西花蓟马种群参数、发育历期和繁殖力间的差异。【结果】单头饲养和群体饲养对若虫期、蛹期、雄虫寿命、总产卵前期、单雌产卵量、蛹重、成虫体长有显著影响, 对卵期、成虫期、成虫产卵前期、雌虫寿命、蛹长、蛹宽、成虫体宽的影响不显著。单头饲养西花蓟马的若虫期(4.49 d)、蛹期(4.03 d)、雄虫寿命(22.82 d)、总产卵前期(11.37 d)显著长于群体饲养(3.05、3.32、18.64、10.00 d);单头饲养西花蓟马的蛹重(0.03 mg)、雌成虫体长(203.72 μm)、雄成虫体长(149.74 μm)、单雌产卵量(48粒)显著低于群体饲养(0.07 mg、288.81 μm、203.39 μm、133.39粒)。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净增殖率(R0)、总生殖率(GRR)和平均世代时间(T)在单头饲养的情况下分别为0.161 d-1、1.175 d-1、20.730、35.699、18.70 d,在群体饲养情况下分别为0.242 d-1、1.274 d-1、60.499、102.342、16.88 d。群体饲养的西花蓟马种群增长比单头饲养的快。【结论】相对于单头饲养的西花蓟马,群体饲养的西花蓟马种群增长速度更快、单位时间内产生后代数更多,若使用单头饲养方式建立生命表对西花蓟马种群发生动态进行预测预报可能会延误最佳防治时机,以群体饲养的方式建立的生命表对田间种群的动态预测应该更准确。  相似文献   

6.
恒温和波动温度下西花蓟马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大多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研究结果可用于田间自然条件下种群发生的预测。然而,西花蓟马在自然界中接触的不是恒温,而是昼夜波动的温度。论文旨在比较恒温和昼夜波动温度下西花蓟马实验种群的生命表参数,探讨用恒温构建的西花蓟马生命表结果来预测自然条件下蓟马种群发生动态的准确性。【方法】分别在恒温(26℃)和均温相同的昼夜波动温度(20-32℃)条件下,构建西花蓟马实验种群在菜豆豆荚上的年龄-阶段特异生命表,比较2种温度条件下西花蓟马的生活史和种群参数。因为卵的孵化率随着成虫年龄变化,所以根据孵化卵的数量来计算年龄-特异繁殖率,以准确揭示西花蓟马的生物学特性。用bootstrap方法来计算种群生长参数的平均数和标准误;用U检验(Mann-Whitney test)(Sigmaplot 12.0)估计恒温和波动温度下西花蓟马种群参数、发育历期和繁殖力间的差异。【结果】恒温和波动温度对西花蓟马的成虫前期发育历期、总产卵前期、成虫前期存活率以及生命表参数等有明显影响(P<0.05),而对成虫寿命和繁殖力等影响不显著。西花蓟马成虫前期发育历期在恒温(11.86 d)下显著长于在波动温度(11.36 d)下。总产卵前期在恒温与波动温度下分别为12.50和11.37 d,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成虫前期在恒温下存活率(0.48)显著高于波动温度下存活率(0.44)。西花蓟马成虫寿命在恒温(雌虫13.56 d,雄虫10.15 d)和波动温度(雌虫11.37 d,雄虫9.71 d)下无显著差异。西花蓟马繁殖力在恒温(35.38卵/雌)和波动温度(34.74卵/雌)下无显著差异。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和净增殖率(R0)在恒温下分别为0.121/d、1.129/d和7.538,在波动温度下分别为0.127/d、1.135/d和8.831。西花蓟马在波动温度下的种群增长要比在恒温下快。【结论】与自然的昼夜波动温度条件相比,恒温可能过高或过低的估计了许多生命表参数,从而影响种群动态监测结果及其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植物源杀虫剂对烟蓟马的毒力、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采用浸叶法测定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烟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的毒力,分析亚致死浓度对2龄若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印楝素和苦参碱对2龄若虫的毒力相对较高,LC50分别为6.983 mg/L和9.571 mg/L。印楝素、苦参碱和鱼藤酮的亚致死浓度LC40对2龄若虫期和蛹期有显著延长作用,对化蛹率、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有明显地抑制作用。印楝素LC40对化蛹率、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分别为23.64%、17.60%、18.37%和12.54%。说明印楝素和苦参碱对烟蓟马的致毒作用较好,低龄若虫(2龄期前)是防治的最佳时期,除发挥2种药剂的毒力外,还可通过亚致死浓度对存活若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形成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殖方式下西花蓟马的繁殖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西花蓟马不同雌雄比例及配对时间对种群的影响,研究了西花蓟马在不同雌雄比例的两性生殖、孤雌生殖以及雌雄不同配对时间等处理下,西花蓟马的生殖力及子代的性比。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可进行两性生殖和产雄孤雌生殖。不同处理下雌成虫的寿命、产卵量和性比有显著差异,两性生殖中雌雄比1∶1处理下的雌成虫寿命最长,产卵量最大,两性生殖中雌雄比4∶1及孤雌生殖二种处理下,雌成虫寿命和产卵量较低。西花蓟马雌雄不同配对时间的处理表明,雌虫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孤雌生殖后,再放入雄虫,雌虫仍能与雄虫交配进行两性生殖,雄虫可以进行多次交配。  相似文献   

9.
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西花蓟马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不同分生孢子液浓度的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具有较强的毒力.供试菌株在孢子浓度为3.6×108个/mL时,西花蓟马成虫的死亡率为82.31%,致死中时间为(5.39±0.107)d,第8天的致死中浓度是(4.204±...  相似文献   

10.
西花蓟马与烟蓟马在紫甘蓝上的种间竞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外来入侵物种西花蓟马与本地物种烟蓟马的种间竞争。【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将西花蓟马与烟蓟马的紫甘蓝种群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种群数量混合或单独饲养,繁殖1代或多代后检查并比较2种蓟马的产卵数量、种群数量及后代性比的变化情况,分析2种蓟马的种群增长竞争和生殖能力竞争。【结果】当烟蓟马与西花蓟马个体数分别以40﹕20、30﹕30、20﹕40的种群比例在紫甘蓝上共存竞争时,西花蓟马分别在4代、4代和5代后被烟蓟马完全取代,并且在竞争过程中伴随着西花蓟马种群雌虫比例的逐代下降。生殖能力竞争的结果表明烟蓟马可以显著降低西花蓟马的产卵量和后代的雌雄比例。当1对西花蓟马分别与1、2、3头烟蓟马雌虫共存时,西花蓟马的日均产卵量由5.7粒分别下降到2.6、1.9和0.8粒;1头西花蓟马雌虫分别与1、2、3头烟蓟马雌虫共存时,西花蓟马的日均产卵量由7.6粒分别下降到3.6、2.5和1.4 粒;而当1对西花蓟马分别与3头和5头烟蓟马雌虫共存时,西花蓟马后代的雌雄比例由3.1分别下降到2.4和1.3。【结论】在以紫甘蓝为寄主植物的竞争体系中,烟蓟马试验种群在短时间内取代了西花蓟马试验种群。烟蓟马除自身具有更强的繁殖力,其对西花蓟马生殖的抑制作用也是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溴氰虫酰胺对棉花蓟马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溴氰虫酰胺对棉花蓟马的毒力和田间药效,为该药防治棉花蓟马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室内测定溴氰虫酰胺对棉花蓟马的毒力;评价溴氰虫酰胺对棉花的安全性;比较溴氰虫酰胺、呋虫胺、噻虫嗪3种药剂田间防治棉花蓟马的效果。【结果】溴氰虫酰胺对巨野、利津两地采集的棉花蓟马LC50分别为7.667 和17.049 mg/L,有较好的生物活性; 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剂对棉花的安全阈值大于240 g.a.i./hm2(田间用量的4倍),对棉花安全性好;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剂49.95、60 g.a.i./ hm2 2个处理,施药14 d后,巨野防效为91.11%、95.36%,利津防效为88.50%、97.32%。【结论】溴氰虫酰胺对棉花蓟马有较好的防效,生产中与其他作用类型杀虫剂交替使用,有效防控棉花蓟马的同时能一定程度上延缓棉花蓟马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球孢白僵菌MZ060812菌株对西花蓟马的致病性,为该菌株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开发应用及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球孢白僵菌MZ060812菌株不同孢子浓度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的致病性。【结果】在3.0×105~3.0×108mL-1浓度下,球孢白僵菌MZ060812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值分别为9.61,6.63,5.57和4.49d;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307×108、1.528×107、4.030×106和5.839×105mL-1。对若虫的LT50值分别为8.51,6.81,5.00和4.02d;LC50分别为2.352×107、4.933×106、2.151×106和5.068×106mL-1。【结论】球孢白僵菌MZ060812菌株对西花蓟马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7种植物源活性成分对百香果蓟马毒力和诱驱行为,采用室内毒力测定方法测定植物源活性成分对百香果蓟马的毒力,应用嗅觉仪检测植物源活性成分对百香果蓟马的驱避性。结果表明,7种植物源成分对百香果蓟马毒力为:马鞭草烯酮(LC50=157.359 mg·L-1)>丁香酚(LC50=312.678 mg·L-1)>D-柠檬烯(LC50=370.241 mg·L-1)>臭椿酮(LC50=421.410 mg·L-1)>茉莉酸甲酯(LC50=2 704.755 mg·L-1)>香茅醛>(LC50=5 105.572 mg·L-1)>槟榔碱(LC50=5 554.923 mg·L-1);7种植物源成分对百香果蓟马诱驱行为表现为,D-柠檬烯对蓟马有显著的吸...  相似文献   

14.
昆明大棚月季上西花蓟马种群动态与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蓟马对昆明切花产业造成了很大危害,西花蓟马近年来已成为昆明切花上蓟马的优势种.本文对昆明市大棚切花月季不同的时间、不同生育期蓟马若虫、成虫及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西花蓟马数量随花朵开放增加,最多为花中期16头/朵,西花蓟马在蓟马中所占比例在大棚内6月份可达100 %.运用聚集度指标测定、Iwao和Taylor幂法则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蓟马成虫、若虫和西花蓟马成虫的空间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且种群随其密度的升高分布越聚集;蓟马若虫聚集原因是由于昆虫本身的聚集行为,或由此行为与环境(如温度、湿度、寄主养分、杀虫剂施用频率等)共同作用所致,而西花蓟马成虫聚集行为则更多由环境因子造成.  相似文献   

15.
【背景】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世界性农业和园艺作物害虫,也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对内检疫对象。西花蓟马具有两个品系,即温室品系(greenhouse race,GR)和羽扇豆品系(lupin race,LR),二者在寄主范围、抗药性、生存环境等方面均具有明显差异,但外部形态相似,无法准确鉴别。【目的】以西花蓟马温室品系和羽扇豆品系为靶标,以田间常见的其他14种蓟马为参照,采用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mitochondrial DNA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mtDNA COI)基因的种特异性(species-specific COI,SS-COI)PCR法,研究一步双重品系快速检测技术。【方法】采用mtDNA COI基因通用引物获得西花蓟马温室品系和羽扇豆品系以及其他常见蓟马的COI序列,根据测序结果以及数据库已公开数据,设计筛选获得可同时扩增两个品系的特异性组合引物(TF6/GR32/LR12),其中TF6为品系通用上游引物,GR32为温室品系特异性下游引物,LR12为羽扇豆品系特异性下游引物,其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温室品系362 bp、羽扇豆品系541 bp;对组合引物比例和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同时,对组合引物的种/品系特异性和灵敏性/检测阈值进行检验。【结果】当组合引物TF6/GR32/LR12比例为1.0/0.2/0.8、退火温度为44℃时,扩增效果最好。种/品系特异性检测结果证实,该检测技术仅对西花蓟马温室品系和羽扇豆品系具有扩增能力,对田间常见的其他14种蓟马包括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禾花蓟马(Frankliniella tenuicornis)、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大蓟马(Thrips major)、棕榈蓟马(Thrips palmi)、烟蓟马(Thrips tabaci)、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豆喙蓟马(Mycterothrips glycines)、草木樨近绢蓟马(Sussericothrips melilotus)、蔗腹齿蓟马(Fulmekiola serrata)、稻简管蓟马(Haplothrips aculeatus)、榕端宽管蓟马(Mesothrips jordani)、榕母管蓟马(Gynaikothrips ficorum)和横纹蓟马(Aeolothrips fasciatus)等不具有扩增能力。灵敏性检测结果显示,该组合引物不仅对单一品系或混合品系的成虫具有良好的扩增效果,对单粒卵、1龄和2龄幼虫以及预蛹和蛹均具有同样的扩增效能;对温室品系的最低检测阈值为35.90 pg·μL -1,相当于1/10 240头雌成虫,对羽扇豆品系的最低检测阈值为146.95 pg·μL -1,相当于1/2 560头雌成虫;同时,对来自不同地域的同一品系不同单倍型的成虫亦具有良好的扩增效能。【结论】建立的技术体系完全可以用于西花蓟马品系的快速鉴定及检疫监管,对有效阻截其进一步传播扩散及靶向防控措施制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在3.6×105~3.6×108个/mL共4个质量浓度下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具有较高毒力,成虫的最高死亡率达(87.21±5.50)%,若虫的最高死亡率达(93.13±3.40)%;成虫的致死中时间为(4.84±0.159)d,若虫的致死中时间为(5.00±0.18)d.随着施药时间的增加,成虫的致死中质量浓度为(1.719±0.075)×104个/mL,若虫的致死中质量浓度为(1.067±0.154)×105个/m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筛选对梨冠网蝽若虫、成虫具有良好防效的杀虫剂,为梨冠网蝽的药剂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5种药剂采用室内浸叶生测法对梨冠网蝽进行毒力测定。【结果】 45%毒死蜱EC 800、1 000倍液,25%噻虫嗪WG 500、1 000倍液, 20%啶虫脒SP 500、1 000倍液对梨冠网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每个药剂各浓度之间防效并无显著差异,对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497.47、574.765、589.343 6 mg/L;对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505.445、545.484、596.254 6 mg/L。这5种药剂的毒力排序为45%毒死蜱EC>25 g/L高效氯-氰菊酯EC>20%啶虫脒SP>25%噻虫嗪WG>6%阿维氯苯酰SC。【结论】 5%毒死蜱EC 800、1 000倍液,25%噻虫嗪WG 500、1 000倍液, 20%啶虫脒SP 500、1 000倍液可用于梨冠网蝽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开展连续继代培养对高毒菌株产孢和毒力的影响研究,获得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毒力和产孢量均高且稳定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进一步提出有效防止菌株退化、优良菌株保存和改良的方法与措施,为高效菌株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室内条件下,采用浸虫法,用浓度为1×107个孢子/mL球孢白僵菌悬浮液处理西花蓟马初羽化成虫,分别测定28株不同来源的菌株对西花蓟马的毒力;并将筛选出的4株高毒力菌株的分生孢子分别涂布于玉米琼脂(CMA)培养基与SDAY培养基上,比较不同菌株以及不同培养基之间产孢量的差异,筛选出高产孢菌株与产孢培养基,以筛选得到的白僵菌菌株为初始菌株F0,把F0代球孢白僵菌分别接种于CMA培养基、添加蝉蜕的CMA培养基和添加西花蓟马虫尸粉的CMA培养基,分别测定经过不同培养基连续5代继代培养得到的球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毒力,并测定产孢量。使用模型模拟分析球孢白僵菌菌株经过不同培养基继代培养后培养代数与产孢量的关系,并对不同培养基培养得到的不同培养代数的白僵菌菌株的产孢量与其对西花蓟马的致死中时(LT50)进行回归分析,研究毒力与产孢量的相关关系。【结果】经过室内毒力测定,处理5 d后,菌株DZDC-9、GZGY-5、WLMQ1-8、SZ-26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校正累积死亡率均高于90%,LT50均在3 d内,毒力显著高于其他菌株;比较高毒力菌株在两种产孢培养基上的产孢量,发现4株球孢白僵菌的产孢量存在显著差异,菌株DZDC-9的产孢量显著高于其他3株,4株菌株在CMA培养基中的产孢量均明显高于SDAY培养基。随着白僵菌菌株在CMA培养基上连续5代的继代培养,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病力呈现下降趋势,从第3代开始致病力显著降低,而添加蝉蜕的CMA培养基培养得到的不同培养代数的分生孢子对西花蓟马致病力则没有显著差异,添加西花蓟马虫尸粉的CMA 培养基培养得到的不同代数的分生孢子对西花蓟马致病力有一定的增强趋势;通过模型可以发现单纯以CMA培养基继代培养白僵菌的产孢量随培养代数呈现指数下降,而在培养基中添加蝉蜕或西花蓟马虫尸粉白僵菌产孢量则随培养代数呈现指数上升,蝉蜕或西花蓟马虫尸粉的添加对产孢量有一定的增强作用。白僵菌菌株产孢量与毒力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产孢量相对较高的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病力相对较高,致死中时短。【结论】筛选得到一株对西花蓟马高效的白僵菌菌株DZDC-9,产孢培养基中加入蝉蜕和西花蓟马虫尸可以维持菌株生长特性,延缓毒力退化趋势;同一菌株的产孢量可以作为菌株毒力评价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西花蓟马转移至新寄主取食后其营养状况的变化规律,探讨西花蓟马取食对不同嗜食度寄主的适应性差异.[方法]将长期以四季豆豆荚饲养的西花蓟马室内种群转移至非嗜食寄主蚕豆植株上连续取食3代,测定了不同世代2龄若虫和成虫体内营养物质含量.[结果]西花蓟马取食蚕豆植株后,2龄若虫体内总蛋白质、总糖、总脂含量的变化规律一...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西花蓟马取食不同嗜食寄主对其体内胰蛋白酶基因CL4520.Contig1表达量的影响,研究了西花蓟马从菜豆豆荚分别转换到较嗜食寄主菜豆植株和非嗜食寄主蚕豆植株上继代饲养1、2、3代后,其2龄若虫和成虫体内CL4520.Contig1表达量的异同。结果表明,转换到菜豆植株上继代饲养的1、2、3代西花蓟马2龄若虫体内CL4520.Contig1表达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61.86%、13.16%、19.10%,在成虫体内降低了57.07%、88.03%、12.41%;转换到蚕豆植株上继代饲养的1、2、3代西花蓟马2龄若虫体内CL4520.Contig1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的2.33倍、6.06倍、4.10倍,成虫则是对照的3.93倍、6.44倍、5.55倍。由此得出,当转换寄主后,西花蓟马体内胰蛋白酶基因CL4520.Contig1会迅速产生响应,其表达量发生明显变化,CL4520.Contig1的表达量在取食嗜食寄主菜豆植株时受到一定的抑制,而在取食非嗜食寄主蚕豆植株时明显被激活,且CL4520.Contig1的表达量在西花蓟马不同龄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