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草地贪夜蛾是新近入侵我国的重大农业害虫,为了弄清其入侵生物学特性,为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预警及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光照培养箱内设置6个温度(17、22、27、32、37、42℃)饲养草地贪夜蛾,测定其不同阶段的存活率、发育历期、体重及繁殖力等,探究温度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42℃条件下仅能短暂存活,在17~32℃范围内可正常生长发育,其幼虫期、蛹期及世代历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7℃条件下世代历期和幼虫期分别为(58.73±1.46)d和(21.79±1.03)d,37℃条件下则分别仅为(22.57±0.84)d和(11.12±0.31)d。成虫寿命在17~27℃范围内差异不大,之后随温度升高而缩短,37℃下成虫寿命仅为27℃下的1/4左右,且在该温度下成虫无法正常羽化,雌成虫不产卵。17~32℃下雌成虫产卵前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产卵期则随温度升高而有所延长,平均单雌产卵量在27℃下最高,为(565.50±143.40)粒。说明温度升高会导致草地贪夜蛾发育历期缩短,年发生世代数增加,幼虫取食量增大,对作物的为害加重。  相似文献   
2.
不同温度下新蚜虫疠霉对桃蚜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15、18、21、25、28℃温度下,将新蚜虫疠霉应用孢子浴法对1~2龄桃蚜进行毒力测定,各处理温度分别设10个剂量,每剂量处理蚜虫60~120头,逐日观察记载蚜虫死亡数量。结果表明,新蚜虫疠霉具有较强杀蚜虫特性,其致病性在25℃时达最佳效果。接种后的前2d为新蚜虫疠霉的潜伏期,接种后3~4d为对桃蚜的致死高峰期。在温度15、18、21、25、28℃下,接种60min后,新蚜虫疠霉对桃蚜的LT50值分别为3.0、3.7、2.8、2.53、.9 d。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玉米大、小斑病流行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山区省份。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4%,坝区仅占6%。玉米是云南省主要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80万~100万hm2,占耕地面积的23%~28%,其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的28%。2003~2004年玉米大、小斑病在云南省普遍发生,并造成较大的为害。主要的流行区域在滇西南的德宏、保山、临沧、怒江、思茅等州、市,并有扩大蔓延的趋势。据8个主要玉米种植州(市)统计,2004年玉米大、小斑病发生面积12郾54万hm2,占种植面积的21%(发生面积大的保山市占67%,临沧占51郾8%,德宏占48%)。其中,2郾68万hm2损失产量三成以上,0郾24万hm2绝收,玉米…  相似文献   
4.
白僵菌对马铃薯块茎蛾致病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首次进行白僵菌对马铃薯块茎蛾致病力的测定.用7个分离自本地的球孢白僵菌菌株和一株从CIP引进的布氏白僵菌对马铃薯块茎蛾幼虫的致病力作了室内测定.实验表明,菌株 XW 0108001对马铃薯块茎蛾幼虫有较强的致死率;在108个/ mL孢子浓度下,其校正死亡率达89.4 %, 毒力回归方程为y=0.366x+3.409((R=0.956),剂量效应的 LC50=2.24×104孢子/ mL.每毫升含107个孢子的时间效应的LT50为4.3 d.  相似文献   
5.
新蚜虫疠霉对不同地区两种体色生物型桃蚜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孢子浴”法测定了新蚜虫疠霉菌株对云南省呈贡、大理、通海、元谋4地黄绿色和红色体色生物型桃蚜的毒力.结果表明:在分生孢子0.25-68.28个/mm^2接种剂量下对红色和黄绿色2种生物型桃蚜的毒力无明显差异,对云南省呈贡、大理、元谋和通海4地菜区红色生物型蚜虫的剂量效应常数分别为0.91,1.36,1.21和1.15;对黄绿体色生物型蚜虫的剂量效应常数分别为1.09,1.50,1.30和1.26.接种后第1-7天,呈贡、大理、通海、元谋4地红色桃蚜接种新蚜虫疠霉菌后,LT50分别为4.9-4.0d(10.72-65.48孢子/mm^2),4.8-3.2d(10.72-62.42孢子/mm^2),4.6-3.6d(16.82-65.48孢子/mm^2),5.2-3.7d(11.21-63.45孢子/mm^2).对4地黄绿色体色桃蚜接种新蚜虫疠霉菌后,LT50分别为4.4-3.8d(26.37-67.6孢子/mm^2),5.1-3.3d(8.91-60.26孢子/mm^2),5.1-3.5d(8.7-58.09孢子/mm^2),4.2-2.9d(9.91-56.81孢子/mm^2).综合以上毒力测定结果,在相同接种剂量下,新蚜虫疠霉菌株对黄绿色和红色2种体色生物型桃蚜的致死中时LT50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室内测定了从棕色金龟子Holotrichia titanis Reitter幼虫体上分离的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Metschnikof(Sorokin)KMa 0107对危害马铃薯的小云斑鳃金龟Polyphylla laticolla laticollis Lewis幼虫的毒力,并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绿僵菌菌株对小云斑鳃金龟幼虫具有较强的毒力,剂量效应参数为0.74;在108~106孢子/mL下,接种后第10 d小云斑鳃金龟的累积死亡率达100%,在102孢子/mL下的累积死亡率为3.3%.在108孢子/mL下对小云斑鳃金龟的LT50和LT90分别为4.6 d和6.4 d,在106孢子/mL下的LT50和LT90分别为5.6 d和7.9 d.绿僵菌菌株对小云斑鳃金龟第7 d的LD50和LD90分别为5.5×106和2.3×108孢子/mL,第10 d LD50和LD90分别为1.0×106和4.7×107孢子/mL.分生孢子在灭菌和未经灭菌的土壤中的宿存量随接种后时间的延续下降,在未经灭菌的土壤处理中分生孢子活力下降快于灭菌土处理,每g土壤中CFU的对数与处理后的天数x成线性相关关系,在未灭菌土和灭菌土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7和23 d.  相似文献   
7.
西花蓟马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世界性害虫。通过对其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成虫繁殖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寄主植物上饲养西花蓟马,其发育历期长短顺序为辣椒>四季豆>茼蒿。寄主植物的不同部位对西花蓟马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成虫繁殖力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取食果实和叶片相比,西花蓟马取食花朵时生长发育速度、存活率及繁殖力明显提高。茼蒿花朵是西花蓟马最嗜好的寄主,用其饲养的西花蓟马成虫产卵期长、平均产卵量高;西花蓟马的未成熟期在茼蒿花朵上最短,为11.07 d,而在辣椒叶片上长达14.78 d。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高效低毒药剂,为田间防控草地贪夜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登记靶标为鳞翅目害虫的化学单剂(15种)、化学复配剂(9种)和生物源农药(4种)3个类型7个种类共28种农药,通过浸虫法和浸叶法研究不同药剂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室内毒杀效果,并测定其中7种室内毒杀效果较好药剂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结果]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19%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240 g/L虫螨腈悬浮剂、10%醚菊酯悬浮剂和50 g/L虱螨脲乳油等6种化学杀虫剂单剂和1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12%甲维·氟酰胺微乳剂、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和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种复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均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害虫的校正死亡率在80.0%以上;其中,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和1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2龄幼虫在各处理浓度下24 h内全部死亡,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处理12 h的LC50仅为0.6 mg/L.生物农药中100亿芽孢/g苏云菌可湿性粉剂具有较好的毒杀效果,处理48 h的LC50为1.5 mg/L.[结论]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毒杀效果和速效性,可作为草地贪夜蛾田间应急防治的首选药剂;100亿芽孢/g苏云菌可湿性粉剂可用于有绿色防控需求作物上的草地贪夜蛾防治.在草地贪夜蛾的防治中要注意轮换用药,并综合运用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方法,以获得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对专食性天敌泽兰实蝇寄生的耐受性并探讨其入侵前后的生理响应,为紫茎泽兰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泽兰实蝇寄生后,于初现羽化窗时测量紫茎泽兰原产地(墨西哥)和入侵地(中国)种群叶片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指标;全部羽化后测定并计算紫茎泽兰的株高、总生物量、根冠比和比茎长等生长指标,比较分析泽兰实蝇寄生后不同种群紫茎泽兰的抗性和耐受性.[结果]在泽兰实蝇寄生条件下,入侵地紫茎泽兰的总生物量、茎生物量比和根冠比较原产地种群分别显著升高37.80%、15.38%和21.77%(P<0.05,下同);入侵地紫茎泽兰PAL、POD和SOD活性分别较原产地显著降低46.91%、46.60%和37.52%,而PPO活性与原产地紫茎泽兰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入侵地紫茎泽兰的Pro和MDA含量分别较原产地显著增加66.30%和145.08%.[结论]入侵后紫茎泽兰的资源分配策略发生改变,入侵地紫茎泽兰种群对泽兰实蝇寄生的耐受性增强,对泽兰实蝇的防御响应有所降低,防御策略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