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油松人工林单木树高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使用Richard,Logistic,Korf,Mitscherlich,Schumacher,weibull等6种理论生长方程拟合了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单木树高生长过程,从中选出模拟效果最优的生长方程。研究结果显示:三参数理论生长方程Lo—gistic、weibull、Richard、Korf对油松树高生长拟合的精度基本相近,明显高于二参数的Mitscherlich、Schumach—er方程;立地指数显著影响各方程渐进线参数和形状参数,将立地指数引入各理论生长方程中,构建了模拟油松人工林单木树高生长精度最优的预测方程为Logistic式;使用未参加建模的油松解析木数据对构建的预测方程进行T检验,发现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P=0.6213>0.05)。可见,本文构建的预测方程可以准确预测油松人工林单木树高生长过程,为油松人工林科学经营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太子河林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Richards、Gompertz、Mitscherlich、Schumacher、修正Weibull等6种理论生长方程,建立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胸径生长拟合方程为D=76. 084-77. 406exp(-0. 016A),树高生长拟合方程为H=25. 663exp[31. 488exp(-0. 088A)],材积生长拟合方程V=317. 355[1-exp(-0. 002A)^(2. 262),各方程拟合效果均显著。使用未进行建模的19株日本落叶松解析木对所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t检验,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P> 0. 05),能够较好地预测林分的生长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根据福州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利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方法,分别建立基于5种经验生长方程的胸径生长模型和树高曲线模型系统,以均方差(RMSE)、平均绝对偏差(MAD)、决定系数(R~2)和预估精度(P)作为模型评价指标,对比5种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5种模型的预估精度均大于90%,其中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最优,胸径生长过程曲线和树高曲线的模型预估精度分别为92.85%和95.15%。经配对t检验,胸径和树高的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无明显差异,拟合效果优良。数据分析显示,米槠林分胸径快速生长期滞后于树高快速生长期,均处于林分中、幼龄林时期,然后生长速度逐渐变缓。该模型可以用来描述福州市米槠林分胸径和树高的生长变化规律,在优化模型结构的同时,减少误差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并建立了胸径、树高和林龄3者之间的相容性和一致性,为米槠林分的生长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遗传算法对5种理论生长方程的最优拟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北美林肯小区黄杉6个分期的数据,选择Logistic、Richards、Korf、Gompertz和Mitscherlich 5种生长方程建立胸径随年龄变化的生长模型.分别利用遗传算法和传统拟合方法确定参数,并对拟合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遗传算法对于Richards和Korf方程的拟合精度要明显高于传统拟合方法,对于Logistic、Gompertz以及Mitscherlich方程的拟合精度几乎一致.通过将检验数据带入由遗传算法拟合的方程中,除拟合后不符合生物学意义的Korf方程外,发现由剩下4种方程计算得到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无明显差异(P值均大于0.05).最终表明遗传算法对生长方程的最优拟合较传统拟合方法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广东主要乡土阔叶树种单木生长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东主要乡土阔叶树种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木荷(Schima superba)和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不同径阶各90株伐倒木为研究对象,以年龄为自变量分起源进行建模,并对其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现有立地水平下,广东省樟树、木荷、枫香人工起源的胸径自然生长极值依次为47.8、56.6和50.3 cm,天然起源的胸径自然生长极值依次为44.8、52.6和43.4 cm;人工起源的树高自然生长极值依次为17.0、21.5和20.3 m,天然起源的树高自然生长极值依次为13.3、20.1和18.1 m;人工起源的材积自然生长极值依次为1.437、2.161和3.308 m3,天然起源的材积自然生长极值依次为1.177、1.572和1.366 m3;人工起源的胸径、树高和材积自然生长极值均比天然的要高。(2)拟合出樟树人工林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最优生长模型分别为Schumacher、Gompertz和Schumacher模型,樟树天然林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最优生长模型分别为Gompertz、Richards和Logistic模型;木荷人工林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最优生长模型分别为Schumacher、Richards和Logistic模型;木荷天然林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最优生长模型分别为Gompertz、Schumacher和Logistic模型;枫香人工林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最优生长模型分别为Gompertz、Logistic和Schumacher模型;枫香天然林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最优生长模型均为Logistic模型。(3)模型检验采用樟树、木荷、枫香的胸径、树高和材积最优模型的理论值与实际值进行线性拟合,模型拟合效果都非常显著;胸径的R~2值在0.669 6~0.874 5之间,树高的R~2值在0.580 5~0.873 7之间,材积的R~2值在0.614 8~0.734 7之间。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毛红椿人工林的生长动态,并对其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以江西省南昌县毛红椿8年生人工林的树高、胸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毛红椿的生长过程,拟合毛红椿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 Logistic方程对毛红椿树高拟合程度较好,幂函数对胸径拟合程度较好,抛物线方程对材积生长过程的拟合较好,且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本研究为一定区域内毛红椿人工林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预测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毛红椿人工林定向培育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辽东山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72株不同林龄的蒙古栎解析木数据构建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模型,并对其生长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Korf方程拟合胸径和材积生长效果最好,Gompertz方程拟合树高生长效果最好,R2值分别为0.8810、0.8233和0.9025,使用未参加建模的解析木数据对最优模型进行t检验...  相似文献   

8.
为构建适用于区域桉树人工林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收集整理桉树林的生物量文献数据,拟合测树因子(胸径和树高)与地上、地下和单株生物量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单自变量模型中,基于胸径因子的方程拟合优度高于树高因子。双自变量模型中,树高因子的添加仅对单株生物量拟合优度提高了0.7%~1.5%。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比较及相容性分析表明,方程lnW=-2.833+2.301ln D+0.352 1lnH对地上生物量预测效果最优,精度达94.6%;方程lnW=-5.175+0.939ln D~2H对地下生物量预测效果最优,精度达66.8%;方程lnW=-2.960+0.896ln DH~2对单株生物量预估效果最优,精度达95.5%。分量模型与单株模型相容性较好。桉树人工林BCEF和R的平均值分别为0.634 1(n=65,SD=0.132)和0.205 6(n=76,SD=0.089)。IPCC法对林分生物量估算精度高于异速生长方程,达到95.3%。因此,建议采用IPCC生物量估算参数法进行区域尺度桉树人工林生物量估算。  相似文献   

9.
田稼穑 《林业科技》2022,47(1):26-29
在苏木山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设置27块标准地,应用2种生物量模型W=a(D2H)b和W=aDb对各器官生物量和总生物量进行拟合,经比较分析发现,W=aDb模型不仅方便而且拟合更好。运用对数模型、考尔夫方程、豪斯费尔德、理查德模型、坎派资和逻辑斯蒂方程6个常用的生长模型对胸径、树高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胸径生长模型用考尔夫方程拟合最好,方程为Y=6.261×Exp(0.061/x-0.865)、树高生长模型用考尔夫方程拟合最好,方程为Y=5.453×Exp(0.043/x-0.828)。对上述模型的预估值与实测值做配对样本t检验,sig>0.05差异不显著,预测模型的标准误差、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平均百分误差、平均相对误差都很小,进一步证明预估计值与实测值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苏木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预测提供依据,为林区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黄杉年龄胸径树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深入探究林木的生长规律、更好地保护珍稀树种,对七姊妹山黄杉群落进行了调查。选用7种常见的回归模型对黄杉的胸径-年龄、树高-年龄、树高-胸径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杉的胸径、树高与树龄成正相关,树高与胸径也成正相关,三次曲线模型可以很好地表达黄杉胸径-年龄和树高-年龄关系,表达式为:y=-0.0001x3+0.011x2+0.179x+4.44及z=0.00007x3-0.015x2+1.105x-10.81;幂函数z=1.778y0.659是描述黄杉树高-胸径关系的最优模型,并对其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实测值和预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所选的最优方程可以用来估算黄杉年龄、胸径和树高的值。本文可为该区域黄杉生长规律和预测林木蓄积量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台湾峦大杉胸径与树高生长相关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建平 《林业科技》2013,38(1):13-14,19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福建省闽清峦大杉的胸径与树高生长模型进行了测定,研究的结果表明,峦大杉胸径与树高最佳相关模型为H=1.6928e0.1037D,相关系数r =0.945,剩余标准差为0.106,经显著性检验,达极显著水平,回归方程总体系统误差为-0.0153%,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木荷胸径—树高生长相关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炎陵县青石岗林场,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测量木荷次生天然林树高、胸径;应用Excel软件绘制胸径与树高关系的散点图,选取比较适合散点分布趋势的线性方程、二次曲线、幂函数、对数函数4种生长模型,结合SPSS、Matlab软件对木荷胸径与树高的关系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区间内,对数函数的回归效果最显著,相关系数最大为0.992,残差平方和最小为18.689,正确率达97.5%;在不考虑单个方程对整体的拟合效果时,用幂函数、对数函数、二次曲线函数3个模型的分段函数,更能准确地描述木荷的胸径树高生长特性,为最佳生长模拟模型。  相似文献   

13.
森林生态系统中林分胸径和树高的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滞后阶数为1时,胸径和树高互为Granger原因,这从理论上证明,建立胸径和树高模型是合理的.当滞后阶数为2时,胸径不再是树高的Granger原因,但树高仍是胸径的Granger原因,两者相比,树高的影响更深远.所以在森林培养时,应更加注重树高,以维持树高对胸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长白侧柏树高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a划分一个龄级,利用10-140a生的树高生长量数据,通过拟合树高生长趋势方程和趋势曲线的方法,研究长白侧柏树高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长白侧柏在30a生以下时,树高生长较为缓慢;40a生左右进入树高生长速生期;到90a生时,树高生长量急剧下降;从130a生开始,树高生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15.
标准树高曲线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Suchumacher式:H=1.3+αe^-b/D为基础,分析了模型参数a、b与林分因子(优势高Hd,断面积平均直径Dg等)的关系,结果表明:a与优势高Hd的最为密切,b与林分因子间的相关不紧密。确立了a=a1Hd^b1关系式,建立了标准树高曲线模型:H=1.3+a1Hd^b1e^-b/D(简记为smk式)。分析表明:a1、b2无地区显著差异,b地区差异显著;作为近似,同一树种各地区间都取统一  相似文献   

16.
应用孟家岗林场2011—2012年17块固定样地中85株解析木资料,根据经验方程选择单木树高曲线的基本模型,应用选定的模型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落叶松人工林进行树高曲线拟合,再用参数化的方法确定参数与各个林分调查因子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单木树高曲线模型。结果表明:Richards理论模型可作为落叶松人工林单木树高曲线基本模型,其参数与林分的地位级指数(SCI)呈线性关系,而与年龄和密度的关系不明显;最终建立的树高曲线方程为H=(12.380 25+0.740 79 SCI)(1-e~(-0.05D))0.665 29+1.3,其优点是,当0≤H≤1.3时,D的取值可以为零,符合林木生长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7.
五种针叶树个体高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AS分别建立了5种针叶树树高与树龄的回归方程。通过模型分析,预测了5种针叶树在研究区内的最终树高,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树高生长的速度变化,比较了树高生长年快慢,划分了树高的生长阶段,提出了相应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天然赤松胸径与树高相关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吉林省延边天然赤松集中分布地区,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测定了384株天然赤松样木的树高与胸径,通过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树高与胸径的相关模型,拟合了其最佳回归方程为H=16.9878e-5.276 4/D,经显著性检验,呈极显著水平,回归方程系统误差为0.0149%.  相似文献   

19.
黄龙山林区主要树种的树高与胸径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1087个角规样点的角规控制胸径检尺调查资料,分别对油松林、栎类林、白桦林、山杨林及硬阔林、软阔林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各树种林分平均高与胸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即:H=a b lnD、H=a bD且相关紧密。在黄龙山林区用胸径估测平均树高,对于森林资源清查和育林作业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A number of equations were fitted by means of stepwise regression to data from 171 compartments enumerated for working plan purposes in the southern and south-western Cape Province. Top height (= the mean height of the 100 biggest trees per ha in terms of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or a function of top height was used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Mean height, age (A), stems per ha (SPH) and mean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were used a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The following equation gave the best results:

Top height = mean height + 0,03 log (SPH—99)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