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优1号”系本市农科所育成的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为探讨不同密度对“常优1号”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2002年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2.
“86优8号”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利用自育粳型不育系“863A”与自育恢复系“宁中灰8号”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我市2003年引入作单季晚粳种植,试种结果为:省肥好种,产量与本地常规稻持平或略高,较抗条纹叶枯病,是一个熟期适中,适宜本地种植的水稻新品系。  相似文献   

3.
优质杂粳“常优1号”系由常熟市农科所1998年用“武运粳7号”与“R254”配置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品种,2001年12月由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市1999年引种,已示范试种4年。通过品比试验,米质鉴定,认为“常优1号”稳产性好、增产潜力大、抗性强、米质优、效益高,适合本地大面积种植。该品种将在太湖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新品种“泉引1号”系我所引进筛选的加工型良种,其块茎品质符合“上好佳”(上海)“福源”(福建省晋江)、“禾乃”(福建省石狮)等品牌的公司加工天然薯片的质量要求,同时具有丰产、较抗晚疫病的特点,是一个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优质加工型良种。  相似文献   

5.
“常优l号”系江苏省常熟市农科所育成的杂交粳稻新品种。2002年姜堰市引进试种3.7亩,平均单产692.5k,比对照“武育粳3号”和“武运粳7号”分别增产9.97%和1.82%。2003年扩大种植120亩,平均单产仍达589.4k,较相同栽培条件下的“武育粳3号”增80k以上。  相似文献   

6.
邓成 《饲料博览》2006,(10):28-28
9月,“国雄”和“六和”被评选为中国名牌,至此,新希望系已具有三个中国名牌产品,一集团三名牌在中国民企中恐也算首屈一指了。这是多么不易啊,这不易来自于中国“品牌意识”的觉醒,这不易更催促我们对“名牌与市场关系”加强认知。  相似文献   

7.
“Delicious-H和D”樱桃番茄系常熟市农科所以国外优良F1代生产种为育种材料,经多代自交定向系统选育而成的常规番茄品种。通过试验示范,该品系具有抗病、果实商品性好、耐贮藏运输等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8.
优质节水抗旱雄性不育系"沪旱1A"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广泛引进和测配筛选旱稻资源,获得对野败不育系具有保持能力的外引旱稻品种“EAIC139-55-1-23”,该品种抗旱性强,品质好,系统选育获得一个稳定的选系,与野败型不育系杂交并进行多代回交,于2003年选育出性状优良,抗旱性强的优质节水抗旱稻雄性不育系“沪旱1A”。以“沪旱1A”为母本选配的“旱优2号”、“旱优3号”等杂交旱稻组合在节约水资源50%的栽培条件下仍表现出较强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9.
“86优8号”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用自选不育系“863A”与“宁恢8号”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早熟晚粳组合。2000年4月通过本省审定。我市2002年引进,在长江、白蒲等9个镇示范种植;2003年在白蒲镇朱家桥村、2004年在雪岸镇雪东村、2005年在丁埝填皋南村分别建立了“86优8号”丰产示范方,累计推广近4万亩。通过4年来的种植,基本了解该品种特征、特性,并初步掌握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所谓“三圃”,就是指“株(穗)行圃、株(穗)系圃,原种圃”,“三圃制”即采用单株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的程序生产原种的一种繁育方法。在我国已推广应用了近50年,为广大农技人员所熟悉,有着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笔者认为,对尚在利用且出现严重混杂退化的品种,或当一个新的推广品种其遗传性尚不稳定存在诸多变异类型时,要达到提纯复壮的目的,“三圃制”可谓是不可多得的良法。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基础薄弱,国外实行的较为科学的“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因“育、繁、推”体系尚未建立健全,育种者种子如何贮藏等一系列问题尚未很好解决,因此,在一定时期  相似文献   

11.
“云油杂 1号”系云南省农科院油料所育成的双低半冬性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组合。该品种中早熟、高产稳产、抗旱、优质 (双低 ) ,含油量高。1 特征特性及主要经济性状“云油杂 1号”幼苗直立 ,根系发达 ,苗期长势旺 ,叶片大而肥厚 ,叶、茎轻被蜡粉 ,花朵繁茂 ,花  相似文献   

12.
“徐麦27”系江苏省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于1989年用“早丰1号”作母本、“烟1934”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抗性强、品质好等特点,属优质面包小麦品种。200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和生产试验,2003年8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连麦1号”(原“连9825”)系江苏省连云港市黄淮农作物育种研究所于2000年由“淮麦18”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表现产量高、抗性强、品质好等特点,属优质面条、馒头小麦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淮北麦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2001年参加江苏省区试和生产试验,2004年8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相似文献   

14.
“早红宝石优系”属特早熟油桃品种。奉化市莼湖杨家新品种试验圃(简称杨家苗圃)八十年代后期引进10余种油桃品种,试种结果大多不适应,主要问题是裂果。“早红宝石优系”油桃经几年观察,均未发现裂果现象。在结果期雨水特多年份,仅有少许裂纹,程度也很轻,因此选留该品种繁育种苗,提供部分地区种植。2001和2002年宁波郭巨华东桃园从杨家苗圃引种少量“早红宝石优系”油桃,第2~3年都已挂果,且色泽鲜红美观、汁多松脆、口味较好、又耐贮运。  相似文献   

15.
对稻种原种常规繁育方法(三圃制)进行了6年(1999~2004)研究,并作了大量的改进,提出了稻种“穗系标准化繁育”原种的新方法,即“单穗选择,以穗为系,单本栽培,穗系比较,田间目测,整系去劣,混系繁殖”28字新方法。原种繁出来后进行快速繁殖,品系比较,区域试验,多点鉴定,示范推广。研究结果显示,云恢188、云恢290、滇优香1号。3个品种采用“穗系标准化繁育”与常规的“三圃制”繁育相比较,纯度分别达99.47%、99.93%、98.12%。原种繁出来后在云南7~10个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区域比较,试验结果:3个品种的产量分别提高了1.12%、0.97%、1.04%,其它农艺性状无明显差别。实践证明,采用“穗系标准化繁育”比“三圃制”繁育,大大简化了良种繁育程序,提高了良种繁育的纯度,提高了效率,延长了优良品种的应用推广年限。  相似文献   

16.
“楚恢7号”是楚雄州农科所水稻站“两系”杂交稻育种组用(滇榆1号/楚粳16号)/高梁稻杂交选育成的恢复系粳稻品种。1998年由选种圃稳定出圃后,经多年的试验、示范,表现高产、抗病、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生产中产量一般每公顷10500~11250kh,最高产量可达12000kg。适宜在海拔1500~1800m的中海拔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湘辣二号”市湖南隆平高科种苗有限公司提供的杂交组合新品种,两年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亩(1亩=1/15公顷)产3000公斤的栽培要点足育苗要过适期播种、大钵育苗、病虫防治“三关”,移栽时要掌握带药移栽、施足基肥、化学除草、防治地下害虫、地膜覆盖、合理密讹和沟系配套等环节,栽后管理必须注重重施坐果肥、综合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青红椒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Ⅱ优118”系江苏农垦大华种子集团选育的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经几年试验、示范表明,不仅产量高、增产潜力强,且抗性强、品质好,2002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研究旨在通过行距变化,改善田间小气候,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为“Ⅱ优118”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一代杂交甘蓝"沪甘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萝卜细胞质甘蓝雄性不育系CMS967-82与50余份甘蓝父本杂交,培育出了优势明显的一代杂种“沪甘2号”,经田间品比和示范试验表明,其具有生长势强、结球性好,叶球紧实、近圆形,平均单球重0.85~1.30kg,抗黑腐病和霜霉病能力强,具有较好的耐热性,适合夏季及秋季栽培,单位面积产量平均比“夏光”和“夏月”分别增加17.9%、4.7%。  相似文献   

20.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系江苏省农科院以“培矮64S”作母本,“9311”作父本配制育成的集高产、优质、高抗性于一体的中籼组合。目前随大田水稻生产肥床旱育技术推广和普及,“两优培九”制种父本两段育秧和母本泥踏头育秧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种子生产发展需要。为此,我们在2001年实行父母本采用旱育技术育苗,经两年试验示范已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