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利用糖基化改性提高鱿鱼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性.[方法]将葡萄糖、乳糖、壳聚糖、麦芽糖、果糖及淀粉分别与鱿鱼肌原纤维蛋白混合,经二段加热方式制备凝胶,筛选合适用糖后进一步研究加糖量、二段式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鱿鱼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性影响.[结果]在鱿鱼肌原纤雏蛋白中添加糖有助于提高凝胶性,其中鱿鱼肌原纤维蛋白(以10 g湿重计)与2.0g果糖和1.5g淀粉混合,经50℃加热1h和90℃加热30 min二段式加热所得蛋白凝胶质量好,质构分析得出凝胶咀嚼性、弹性和破裂力分别是糖基化改性前(鱿鱼肌原纤维蛋白自身)的4.7、2.6和1.5倍.[结论]鱿鱼肌原纤维蛋白中添加果糖和淀粉发生糖基化改性有助于提高鱿鱼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性.  相似文献   

2.
以鲢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碱性蛋白酶处理前后鲢肌原纤维的降解率、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Ca~(2+)-ATPase活性、凝胶特性等的变化,研究在不同的贮藏条件下(25℃和4℃)碱性蛋白酶对鲢鱼肉中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情况及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经过碱性蛋白酶处理后,在不同温度下,鲢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率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表面疏水性、Ca~(2+)-ATPase活性、总巯基及活性巯基含量均先增高后降低;在反应温度25℃、酶解时间2.0 h以及反应温度4℃、酶解时间2.5 h处理条件下,鲢肌原纤维蛋白的表面疏水性、总巯基及活性巯基含量均达到最高值;在反应温度25℃和4℃下,酶解时间0.5 h时, Ca~(2+)-ATPase活性达到最高值;蛋白凝胶的持水力与凝胶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凝胶白度值先降低后增加;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碱性蛋白酶对鲢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网络结构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3.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化感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莴苣为试材,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莴苣的化感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莴苣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随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大,当浓度达到1.5×10^-3mol/L,莴苣种子完全被抑制。不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影响莴苣体内SOD、POD、CAT和Ca^2+-ATPase的活性,随其浓度的增加,莴苣体内的SOD、CAT和Ca^2+-ATPase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而P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MDA含量上升,细胞膜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4.
Ca2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瓜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Ca^2+浓度处理,研究了Ca^2+浓度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Ca^2+处理(0—0.05mg/L)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当Ca^2+浓度为0.05mg/L时最有利于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下胚轴长,下胚轴粗度,生物量,含水量均高于对照及其他浓度处理;幼苗体内的丙二醛含量,质膜相对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POD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并在此浓度得到最低。但从O.5mg/L开始,随着Ca^2+浓度增加,黄瓜种子萌发的各项指标开始下降,幼苗生长的各项生理指标开始上升,对黄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并在2.0mg/L时抑制作用得到最大。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冻结终温、冻结速率以及冻结贮藏温度下鲢鱼肉肌原纤维蛋白ATPas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冻结终温和冻结速率肌球蛋白变性的影响较小,即使在慢速冻结(从0℃经过72h冻结到-40℃)下,样品肌原纤维蛋白的Ca^2+-、Mg^2+-、EDTA-ATPase活性的变化都很小。在贮藏过程中,贮藏温度越低肌原纤维蛋白越稳定,而慢冻和快冻对于其后冻藏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变性的差异也不显著。与冻结速率和浆结终温相比,冻结贮藏温度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Spinosyn A对家蝇(Musca domestica L.)生长发育及其Na^+,K^+-ATPase、Ca^2+,Mg^2+-ATPase和AChE的影响。结果表明,Spinosyn A对家蝇有杀卵作用,且其化蛹率显著下降;Spinosyn A在离体时低浓度抑制家蝇头部Na^+,K^+-ATPase活性而高浓度酶被激活,活体时在48h内酶活性都受到明显抑制,并随浓度升高而增强;离体时低浓度抑制家蝇Ca^2+,Mg^2+-ATPase活性而高浓度时酶被激活;活体时24h后该酶被激活。离体时对家蝇头部AChE有弱的抑制作用,但不同处理浓度之间无差异,而在活体时48h内能显著激活AChE活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冻结终温、冻结速率以及冻结贮藏温度下鲢鱼肉肌原纤维蛋白ATPas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冻结终温和冻结速率肌球蛋白变性的影响较小,即使在慢速冻结(从0℃经过72h冻结到-40℃)下,样品肌原纤维蛋白的Ca^2+-、Mg^2+-、EDTA-ATPase活性的变化都很小。在贮藏过程中,贮藏温度越低肌原纤维蛋白越稳定,而慢冻和快冻对于其后冻藏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变性的差异也不显著。与冻结速率和浆结终温相比,冻结贮藏温度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对向日葵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壳聚糖柠檬酸溶液浸泡向日葵种子,其发芽指数,发芽率,幼苗株高及幼苗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均不同程度提高,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增强,壳聚糖柠檬酸浸泡液中壳聚糖的最佳质量分数是0.020。  相似文献   

9.
免浸泡大豆产品的开发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豆浆制作过程中大豆浸泡环节耗时长以及干豆制浆蛋白含量低且不易吸收的问题。为得到高品质的免浸泡大豆,试验研究了大豆的浸泡工艺,包括大豆原料的前处理,同时以浸泡时间、浸泡温度、浸泡液浓度为影响因素,以豆浆的蛋白质含量、稳定性及浸泡后大豆的菌落总数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采用综合评分法对正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原料前处理以用Cl O2溶液清洗为佳,最佳浸泡液为Na HCO3溶液;浸泡时间、温度和浸泡液浓度对综合评分都具有显著性影响;大豆最佳浸泡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12 h,浸泡温度15℃,Na HCO3溶液浓度0.5%,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浸泡大豆菌落总数对数值为4.71,制得豆浆蛋白含量为2.68 g·100 m L-1,豆浆稳定性为0.786,综合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0.
外源钙对柑橘抗热性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柑橘品种国庆1号温州蜜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Guoqing No.1)、朋娜脐橙(C.sinensis Osbeck cv.Skagges Bonnaza)及葡萄柚(Cparadisi Macq)叶片为材料,研究了外源钙预处理对高温胁迫下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可溶性糖含量随外源Ca^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OD活性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当外源Ca^2+浓度为20mmol/L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当外源Ca^2+浓度为10mmol/L时,SOD活性最高。3个品种对外源Ca^2+敏感度差异较大,SOD活性越高,对Ca^2+敏感度越低,增加率越低,其相关系数r=-0.9966。高温胁迫下,3个品种的MDA含量差异显著,随外源Ca^2+浓度的增加,MDA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Ca^2+浓度为20mmol/L时,含量最低。以上结果都说明适量的Ca^2+预处理可增强柑橘的抗热性。  相似文献   

11.
α-淀粉酶产生菌分离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获得在某些方面性能优良(如耐高温、耐强酸、耐强碱等)的α-淀粉酶产生菌。[方法]对α-淀粉酶生菌进行分离筛选,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从稀释样品涂布的淀粉筛选平板上筛选出10株有明显淀粉水解圈的单个菌株,从中又测定得到3株α-淀粉酶酶活力较高的菌株即为:X6、X8和X10。这3株菌的最适pH值都在中性范围内,最适温度均为60℃。Ca^2+能提高酶的热稳定性,X6、X8在Ca^2+浓度为0.02~0.04mol/L时,酶的热稳定性最高,X10在Ca^2+浓度为0.03~0.04mol/L时,酶的热稳定性最高;当Ca^2+浓度继续增大时,酶的热稳定性反而降低。[结论]该研究为满足不同行业对不同特征的α-淀粉酶的需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Ca-(2+)和水杨酸对华北落叶松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CaCl2和SA浸种,研究Ca2+和SA对华北落叶松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a^2+浓度为10mmol/L时,提高了华北落叶松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浓度为5mmol/L、50mmol/L和100mmol/L时,抑制了发芽率和发芽势;不同浓度的Ca^2+处理后,种子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比对照降低。浓度为0.5mmol/L的SA处理后,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当SA浓度增至2mmol/L和5mmol/L时发芽率、发芽势比对照降低。不同浓度SA处理下均降低了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10mmol/L的Ca^2+和0.5mmol/L的SA促进了华北落叶松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3.
赵硕  李俊毅  齐祥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025-14027
[目的]为优化鳕鱼皮水发生产工艺,并尝试对水发机理进行一些理论解释。[方法]以鳕鱼皮为试验原料,以水发率和蛋白损失率为指标,考察浸泡时间、NaOH溶液浓度、浸泡温度对鱼皮水发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浸泡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了漂烫和冷激因素对产品爽脆度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研究范围内,鳕鱼皮的水发率随NaOH溶液浓度的增大、浸泡时间的延长和浸泡温度的升高而先升高后下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鳕鱼皮在浓度为0.75 g/L的NaOH溶液中,在25℃条件下浸泡2.5 h时,鱼皮的水发率最好。并且通过80℃水浴,然后冰水浸泡3 min后得到的鱼皮具有较好的爽脆度。[结论]该研究为鳕鱼皮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旨在确定EMS诱变山药零余子的最佳处理浓度和时间。以‘晋山药1号’的零余子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EMS溶液和浸泡时间对零余子进行诱变处理,对处理后的零余子出苗率、成苗率、变异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EMS溶液浓度小于0.5%,山药零余子的浸泡时间小于18 h,出苗率、成苗率、变异率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趋势不变;浸泡时间大于18 h而小于36 h时,出苗率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呈现上升趋势,而变异率的趋势不变。EMS溶液浓度大于0.5%小于0.9%,且浸泡时间小于24 h,出苗率随着浸泡时间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变异率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趋势上升。EMS溶液浓度等于0.9%,浸泡时间等于24 h,出苗率约为50%。EMS溶液浓度大于0.9%,浸泡时间大于30 h,变异率随着浸泡时间延长呈现下降趋势。综上,EMS诱变山药零余子的最佳处理浓度为0.9%、浸泡时间24~30 h。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浓度的氯化汞溶液(0.5、1.0、2.5、5.0、10.0、25.0、50.0、100.0 mg/L)对不同品种苋菜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结果表明,Hg+对苋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在低浓度时有促进作用,随着Hg+浓度增加,苋菜种子的根长和芽长都明显减少,当Hg+浓度达到100 mg/L时,苋菜种子见萌芽,但都有红褐色痕迹,即汞污染现象非常明显;Hg+较高浓度时,各个不同品种苋菜种子导电率相对较高,种子活力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以普通玉米为原料,采用不同浓度硒溶液、不同浸泡时间、不同发芽时间处理玉米后,分别测量发芽率和芽长,然后干燥粉碎,经消化处理,使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量玉米中的总硒量和无机硒量,再研究有机硒的转化率与硒的生物转换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硒溶液浓度、硒溶液浸泡时间和发芽时间的不断增加,有机硒转化率和硒的生物转化能力先增后减,发芽玉米富硒最佳条件为:浸泡硒浓度80μh·mL~(-1)、浸泡时间8 h、发芽时间72 h。经硒溶液浸泡处理后的玉米,有机硒转化率和硒的生物转化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夏金婵  张小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023-12027,12030
植物的抗盐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许多基因的调控,外界的高Na+通过IP3诱导胞内Ca2+的升高,SOS3接收Ca^2+信号,激活SOS2的激酶活性,SOS2通过调节位于质膜和液泡膜上的Na+/H+反向转运体把Na+运到体外或液泡中,ABA、ROS、AtHK1、MAPK级联反应和LEA也参与盐胁迫造成的渗透胁迫和损伤的反应过程,但是要通过生物学手段利用盐信号传递过程中一些成分提高作物的抗盐能力,还需要对植物盐胁迫相关信号转导机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鱼肠道为原料提取蛋白酶,对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部分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鱼肠内的蛋白酶在硫酸铵饱和度为70%时,所得沉淀中酶活力最高。经过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后,蛋白酶的纯化倍数达到了218倍。该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为7.5,具有良好的低温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米氏常数为5.4 g/L。K^+和Ca^2+离子对该蛋白酶活性有较弱的激活作用,Mg^2+则能显著激活蛋白酶活性;Na+和Zn2+对蛋白酶的活性有较弱抑制作用,而Cu^2+和EDTA能显著抑制蛋白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观察红花在萌发期和幼苗期对Na Cl胁迫的响应特征,确定红花幼苗的耐盐阈值,为深入研究红花幼苗的耐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以蒸馏水和不同浓度Na Cl溶液浸泡(0.06 mol/L、0.12 mol/L、0.18 mol/L、0.24mol/L、0.30 mol/L)红花种子,沙培法培养,苗期浇灌含有不同浓度Na Cl的霍格兰营养液。通过测定红花幼苗形态指标、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来考察红花幼苗对Na Cl的响应。结果表明:①蒸馏水浸泡和Na Cl浸泡组中,幼苗株高与根长均随Na Cl浓度的增高而下降,且对地下部分抑制强于地上部分。②蒸馏水浸泡和Na Cl浸泡组中随Na Cl浓度的增加,SOD酶活性先增高后下降,在0.06 mol/L Na Cl处理下达到最高值; POD酶活性显著增强,在0.18 mol/L Na Cl处理下POD酶活性最高;同一浇灌浓度下,Na Cl浸泡组POD酶活性均大于蒸馏水浸泡组。③蒸馏水浸泡组,MDA含量随着Na Cl浓度的增高而增加; Na Cl浸泡组,MDA含量先减少后增加,在0.06 mol/L Na Cl处理下含量最低,在0.18 mol/L Na Cl处理下含量仍比对照组低。Na Cl浸泡组中MDA含量整体低于蒸馏水浸泡组。表明红花种子经过Na Cl浸泡,幼苗耐盐性提高,初步确定红花幼苗的耐Na Cl阈值为0.18 mol/L。  相似文献   

20.
为治理盐碱地并了解白刺植物耐盐生理能力的差异,以5 种白刺植物种子和不同浓度的钠盐介质为试验材料,采用选种子消毒,再用温水浸泡种子24~48 h 吸水膨胀,培养箱种子培养等方法,施以不同浓度的NaCl 介质对5 种白刺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钠盐浓度对5 种白刺种子的绝对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及发芽指数等指标产生不同影响,其中,钠盐浓度在0~10 g/L 时,5 种白刺种子的绝对发芽率与相对发芽率除西伯利亚白刺外,其余4 种的走势逐渐增大;钠盐浓度在10~25 g/L 时,5 种白刺种子的绝对发芽率与相对发芽率都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钠盐浓度在0~5 g/L 时,发芽指数都逐渐增大,而钠盐浓度在5~10 g/L 时,除盐生白刺、唐古特白刺逐渐增大外,其余3 种发芽指数逐渐降低,说明这2 种白刺的抗盐能力最强。通过对5 种白刺种子的耐盐性对比分析,进一步掌握白刺幼苗在不同浓度钠盐胁迫下的生长及生理响应,为干旱区盐碱地改良的生物措施和受损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