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低甘蓝型油菜既是油料作物又是蔬菜作物,薹期摘取主薹可作蔬菜用,成熟时收获菜籽供榨油用,可一菜两用。油菜在采收菜薹增加收益的同时,通过摘薹还可促进油菜植株二次分枝,从而增加菜籽产量,提高油菜的生产效益。该文从选用良种、播前准备、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适时摘薹、冻后处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双低甘蓝型油菜一菜两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沪白1号系采用品种(系)间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其花雪白,种子含油量45.0%,芥酸含量0.9%,硫苷含量18.0μmol/g,符合甘蓝型油菜的双低标准。沪白1号适于我国长江下游地区种植,登记编号:GPD油菜(2021)310115。双低甘蓝型油菜薹(俗称油菜薹,下同)通常指其抽出的嫩薹,摘取15~20 cm菜薹作蔬菜.  相似文献   

3.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且是产油量最高的经济作物之一[1].近几年随着农村劳动力成本增长、生产资料成本上涨及进口油料的冲击,油菜生产效益低,直接影响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2].油菜两用油菜品种是指在油菜蕾薹期采摘主薹或者侧薹作为蔬菜,油菜籽成熟后收籽榨油的油菜品种,既可有效提高菜籽产量,又增加蔬菜经济收益.油菜两用品种应具备感温性弱、生物产量高、口感佳、品质好等特点,推广油菜两用油菜品种,可显著提高种植油菜的经济效益.研究表明,适宜摘薹时期、合适的摘薹高度和合理摘薹可增加籽粒产量[3~5].近年来,广西地区多个科研团队对油菜进行引种试验,筛选出德油早一号、早熟 6号、FD105和黔杂 J102等适宜在广西地区栽培的油菜品种,对广西油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10].但是,有关广西地区油菜两用品种栽培技术的研究鲜有报道.笔者通过引进油菜两用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总结出油菜两用油菜品种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优质油菜两用新品种在广西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菜用甘蓝型油菜品种 狮山菜薹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低(低芥酸、低硫苷)"甘蓝型油菜品种的菜薹具有色泽浓绿、口感好、微甜清香等特点,但是薹少叶多、看相差,上市时间短、且集中在红菜薹和白菜薹的供应旺季。本课题组培育出的"油蔬两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狮山菜薹,具有早熟、分枝性强和产量高等特性,其母本为自交不亲和系70A、父本为自交系2503。  相似文献   

5.
芥菜,属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是黑芥(2n=16)和白菜(2n=20)天然杂交形成的一个异源双二倍体(2n=36),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很广。经过人们的长期选择和培育,形成了繁多的芥菜地方品种。根据形态结构和食用部分的差异,分为根芥、叶芥、茎芥和薹芥四大类。上海地区的细花叶芥属于  相似文献   

6.
普通油莱只收获油菜籽,而双低油莱通过油蔬两用栽培,在保证油菜籽产量基本不减或略有增产的同时,增收一季油菜薹,从而大幅度提高油莱种植效益,该技术在浙江、湖北等省推广应用已有相当规模。据笔者研究,甘蓝型双低油菜薹与重庆市民常食的白菜型红莱薹相比,可溶性总糖、粗纤维等营养指标相当,而Vc、钙、硒、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别高出85.6%、35.1%、31.4%、10.8%,营养十分丰富。双低油莱薹是在低温环境条件下10余天时间里迅速抽出的,是无公害的绿色蔬菜,它既可上市鲜销,也可加工成脱水蔬菜。在重庆地区进行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在保证油菜籽产量的前提下,一般每667m^2可在春节前采收鲜菜薹150kg以上,增纯收入100元以上,增收效果十分显著。本文介绍了在重庆市自然生产条件下,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6~2008两个年度进行的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大区对比试验和摘薹适期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油蔬两用油菜的产量、效益、农艺性状、营养品质和综合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最适摘薹高度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效益优先的前提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是一项增收显著的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氮肥用量对菜用油菜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薹用油菜大地95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梯度氮肥用量处理,比较分析各处理菜薹的产量、品质、养分积累量。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油菜薹薹长、薹粗、薹叶片数,进而提高油菜薹产量,当氮肥用量为135 kg/hm2时,油菜薹产量达到最高,为25.19 t/hm2,相应地油菜薹氮素积累量也达到最大,为89.7 kg/hm2。氮肥用量对油菜薹蛋白质、可溶性糖、维生素C、硝酸盐及膳食矿质元素存在显著影响,在适宜的氮肥用量范围内(135~180 kg/hm2)施氮对油菜薹内在整体品质具有明显改善效果。综上,本研究明确了氮肥施用量对薹用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具有协同性,施用适量氮肥既能提高产量又能提高油菜薹品质,以产量为依据的最佳推荐施氮量为161 kg/hm2。  相似文献   

9.
"薹杂一号"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选育的杂交菜薹新品种,是继秦油二号杂交油菜之后在杂交菜薹领域方面的又一突破.该品种组合为l1A-6×96(1),11A-6是由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转育成的雄性不育系,96(1)是经自交测配选育的优良菜薹自交系,经多年多点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杂种优势强,薹身匀称,皮薄、肉质细嫩,味甜,风味佳和高产、优质、色泽美观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2011-2012年在武汉对引进的14个油菜品种进行了田间展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摘薹栽培比非摘薹栽培平均增产达26.34%,其中华油杂62和中油112菜薹品质好、菜籽产量高,可作为一菜两用品种进行推广;华油杂12、1818、圣光77和希望528菜籽产量高,可作为配套栽培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一次采薹后追加尿素对邡油777二次采薹和采薹后油菜籽产量的影响,研究一次采薹后,667 m2追施5 kg尿素和不追施尿素2个处理对邡油777采薹产量和油菜籽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后追施尿素,邡油777有效分枝数明显增加,二次菜薹产量、油菜籽产量明显提高,667 m2经济效益增加336.05元.该结论为邡油777作为菜油两用品种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优质油菜"一菜两用"试验小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了解优质油菜的摘薹性能,掌握优质油菜摘薹后产量性状的变化,探索其关键栽培技术,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组织新洲区、黄陂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02-2003年安排了优质油菜"一菜两用"品种比较试验,中双9号"一菜两用"移栽密度试验、不同摘薹高度试验、不同薹肥施用量试验.2003年在新洲辛冲镇双桥村成功兴办了优质油菜"一菜两用"千亩示范片,在武汉乃至湖北省引起强烈反响.优质油菜"一菜两用"配套技术是既可摘菜薹上市,又收油菜籽的一项新技术,是优质油菜综合利用与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新途径.现就两年来对优质油菜"一菜两用"配套技术研究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薹油1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多抗、菜油兼用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以矮秆双低常规油菜D50为母本,以骨干亲本系圃中亲缘关系较远的L89为父本通过化学杀雄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苗期长势强、摘薹后分枝多和籽粒产量高等特性,适合在江苏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4.
正南县菜薹(包括白菜薹、红菜薹)以外销为主,对商品性要求严格。通过选择适宜品种,根据植株生长情况灵活调整肥水供应,夏秋茬早熟栽培和秋冬茬高产栽培每667 m~2产值均可达3 500~4 500元。湖南省南县地处湘北的洞庭湖区,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植叶类蔬菜。10多年前,部分蔬菜种植户和专业合作社从湖南省蔬菜研究所等单位引进白菜薹、红菜薹种植,近5 a(年)发展较快,2015年播种面积近10 000 hm~2(15万亩),其中白  相似文献   

15.
贺刚 《长江蔬菜》2016,(9):47-47
正甘蓝型油菜通常作为油料作物栽培,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品种、口味要求也不断增加,油菜薹作为绿色健康蔬菜端上了人们餐桌,成为可口的菜肴,油菜的蔬菜性俨然而生,那么怎样既能收获较多的油菜薹,又能有较好的油菜籽收成呢?成都市崇州市江源土壤肥沃,适宜油菜栽培,通过在该地4年的栽培试验,总结出甘蓝型油菜作为油、菜兼用作物的栽培技术,不仅油菜薹收益好,且较小甚至不影响油菜籽产量,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一菜两用”油菜新品种菜臺、油菜籽产量以及经济效益,于2020-2021年开展10个菜用油菜品种在采主薹和不采薹条件下的产量与效益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取合理的栽培技术,摘取主薹后19崇11-2每667 m2菜薹和油菜籽产量最高,分别为769.94、163.16 kg,其采薹后再生能力较强,可以确保既采收菜薹又收获籽粒,且油菜籽产量不减,每667 m2净收入增加1 125.33元,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较适合“一菜两用”;狮山2017熟期较早,苗期短,为提早菜薹上市时间,可作为早熟品种推广。苗期天数与菜薹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如选择苗期天数短的油菜品种,虽菜薹产量较低,但上市初期单价较高,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安福县油菜生产发展状况及“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县油菜生产发展状况油菜是安福县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外,也是城乡居民长期以来主要的食用油来源,全县各地均有种植。1988年以前,我县主要是种植白菜型油菜,单产较低,且品质差,菜油中芥酸含量高,食后对人体健康有害,菜籽枯饼中硫代葡萄糖甙(简称硫甙)含量高,不能直接做饲料,只能用做肥料。1989年全县开始推广万油17、79-601、中油821等甘蓝型油菜,并首次引进低芥酸油菜"6001"8hm2在洋溪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不结球白菜的研究及进展(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fris L SSP chinensis (L) Makino)俗称白菜、青菜、小白菜、油菜(北方),系我国南方普遍栽培最大众化的蔬菜,近年来北方也多引种栽培。据调查,不结球白菜占长江中下游各大城市蔬菜总产量的30~40%,占当地蔬菜复种面积的40—60%。南方谚语:  相似文献   

19.
油菜薹通常指甘蓝型油菜抽出的嫩薹,以食嫩茎为主,配合茎上嫩叶,有爆炒、下火锅、凉拌、腌渍[1]、白灼等多种食用方法,口感清脆、微甜、爽口,品质风味独具特色,显著区别于白菜薹与红菜薹,同时甘蓝型油菜薹因富含维生素C和钙、硒、锌等营养元素[2],及纤维素和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维生素而具有提高免疫力、预防骨质疏松、改善便秘、增强男性生殖功能[3]等多种功效。  相似文献   

20.
以"陇油9号"白菜型油菜幼苗为试材,利用低温培养箱模拟低温条件,通过叶面喷施复合外源物质,研究了复合外源物质对白菜型油菜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抗寒性植物水提液为基液配置的复合外源物质处理可使油菜幼苗在低温(0±1)℃胁迫下保持相对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葡萄糖、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脯氨酸(Pro)含量,减少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提高了"陇油9号"白菜型油菜幼苗的抗寒性;复合外源物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陇油9号"白菜型油菜幼苗的抗寒能力,有效降低"陇油9号"白菜型油菜幼苗的冻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