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天牛生活习性的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振伦 《茶叶科学》1966,3(2):67-70
茶天牛(Aeolesthes induta Newman)系我省各茶区蛀食茶树茎干和根部的最主要害虫。为害率很高,在一些茶区的老茶园可达60%左右(表1)。茶丛受害后,轻的树势大减,生长不良;重的全丛枯死。 茶天牛在我省分布面广,每个产茶县都有发现,国内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台湾、贵州、湖南、湖北等省均有分布。除茶树外,尚可为害油茶。  相似文献   

2.
大戈尺蠖(Ectropis sp)属鳞翅目,尺蠖蛾科。是近年来我省部分茶区的茶树主要害虫之一,其以幼虫咀食茶树新梢成叶,降低茶叶产量和影响茶树生势。现将初步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一、分布与寄主: 分布:该虫目前主要分布在粤北茶区。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茶树的起源地,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我们的祖先神农氏就发现了茶树,并作为药物,用来解毒和治病。到了唐代,我国的茶树栽培已遍及77个州(郡),304个县。陆羽在《茶经》“八之出”中已初步把我国的茶叶生产划分为八大茶区:即山南茶区、淮南茶区、浙西茶区、浙东茶区、剑南茶区、黔中茶区、江南茶区和岭南茶区。尽管陆羽以唐代行政区域为基础进行划分,这个划分还是有一定科学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前言茶业发展史,可分:一为饮茶史;二为茶树栽培史;三为制茶工业史;四为茶业经济史四部门。茶树栽培史应分为:一茶树栽培起源;二茶树从原产地推移分布与茶区的形成;三茶树栽培技术的发展;四茶树技术的传布等四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茶树品种资源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良斌 《中国茶叶》1992,14(6):32-34
陕南茶区是我国最北部茶区之一,由于有高大的秦岭北阻冬季寒流入侵,境内终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4~16℃,尤其是紫阳、岚皋一带,极端最低气温只有-7.2℃,茶树越冬条件明显优于我国同纬度的东部茶区。陕南茶区与四川盆地同属于一个大生态系统,茶树栽培历史十分悠久,唐代以前属巴蜀茶,唐代陆羽《茶经》将之划归山南茶区,《明史》统称汉中茶,清代紫阳茶才出名。长期的人工栽培和自  相似文献   

6.
肯尼亚与中国茶业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梁月荣 《茶叶》2004,30(4):197-202
本文从植物遗传改良等因素比较了肯尼亚与中国的茶产业。中国茶区辽阔,生态条件多样化,各地分别适宜种植不同类型的茶树品种;而肯尼亚则受到较大制约。中国茶区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的高海拔地区和平原地区,肯尼亚茶区则限于气温凉爽、雨量充沛而且降雨量分布均匀的高海拔地区。茶原产于中国,而且有数千年的茶树栽培历史。肯尼亚和中国两国的历史和气候条件不同,茶树品种的适应性亦有差异,种茶“传统”和生态条件使肯尼亚开发利用的茶树品种具有保守性,其茶树历史起源与印度类似。随着肯尼亚茶树品种的演变及挑战性的显现,有必要对其经验和教训进行回顾。本文同时概述了两国在茶产业管理结构、挑战性和茶树遗传改良的机遇,对两国在茶业技术及生物科学进步等有关信息交流等方面开展研讨。  相似文献   

7.
西南茶区茶树良种化现状及新品种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南茶区茶树良种化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西南茶区茶树栽培环境差异明显,栽培的无性系品种数量多,但主栽品种单一,品种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针对西南茶区良种化存在的问题,从浙江引进了6个品种在重庆永川布置了引种试验,比较了引进品种的成活率、生长势、抗逆性和制茶品质.结果表明,中茶102、中茶108、中茶302、龙井长叶适合在永川及相似栽培条件的区域栽培.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叶》2006,28(2):32-32
茶尺蠖又名拱拱虫,是茶树的主要食叶类害虫之一,以取食茶树嫩叶为主,发生严重时可将成片茶园食尽,严重影响茶树的树势和茶叶的产量,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以浙江、江苏、安徽等茶区发生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茶园杂草主要种类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安徽省是全国主要茶区之一,茶区涵盖50多个县(市、区),地处北纬29.5°~32.0°,横跨江南和江北茶区,依据地貌特征和生态因素划分为皖南山地茶区、皖西大别山茶区、沿江江南丘陵茶区和江淮丘陵茶区。茶树栽培历史悠久,时空格局复杂。茶树是多年生常绿灌丛,茶园远比一般农田生态系统稳定,其杂草群落组成复杂、稳定性强。茶园土壤的母土  相似文献   

10.
正茶树,属山茶科山茶属系亚热带多年生常绿植物,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缅甸北部和印度阿萨姆一带。我国的茶树资源丰富,茶区地域辽阔,分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等四大茶区~([1])。如今,我国南方地区易出现倒春寒现象,即每年3-5月出现温度骤降、雨雪天气。因倒春寒而产生的冷害、寒害会影响茶树生长,轻则影响茶叶产量与  相似文献   

11.
第二部分缅甸茶树品种资源缅甸茶区正处在茶树原产地边缘,由于地处热带及亚热带的西南季风区域内,高温多湿,故所种植的茶树多为乔木或小乔木状的大叶型品种,灌木状的中、小叶型品种较少,仅北部茶区有混什一些叶型较小的茶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茶树栽培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四大茶区,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最重要的茶区之一,主要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省份,茶树资源丰富,主要生产乌龙茶、红茶、绿茶、黑茶如六堡茶等。研究华南茶区主要茶叶加工技术不仅育利于提高华南茶区的茶叶品质,而且有利于提高华南茶区茶叶生产效益,对推动华南地区整体经济效益具育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华南茶区主要茶叶种类及加工技术的相关性研究进行了综述,概述了华南茶区主要乌龙茶加工技术、红茶加工技术、绿茶加工技术、黑茶加工技术等,为后续研究华南茶区主要茶叶加工技术提供参考,以促进华南茶区茶叶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临沧市茶园茶黄蓟马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黄蓟马属于缨翅目蓟马科,主要分布于我国中南、西南各省茶区,长江中下游茶区也有局部发生。以若虫和成虫吸食茶树嫩叶、嫩茎汁液为害,被害嫩叶背面在主脉两侧出现两条至多条纵向的褐色条纹,条纹相应的叶正面突起,严重时叶背呈现一片褐纹,叶片向内纵卷,新梢芽叶萎缩、僵化,直接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除茶树外,  相似文献   

14.
茶角盲蝽(Helopeltis theivora)是我国热带茶区较为常见的茶树害虫,主要以成、若虫刺吸茶树幼嫩茎、芽、叶的汁液为害,受害处形成褐斑甚至导致枯梢,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本文介绍了茶角盲蝽的分类地位、分布和为害、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为该害虫的识别和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茶丽纹象甲幼虫、蛹茶园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丽纹象甲(Mylloeerinus aufoline alus Voss)是为害茶树的一种主要害虫,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云南、福建等省茶区。近年来在福建部分茶区春夏茶为害严重。有关该虫的发生与防治研究已见许多报道,对该虫的空间分布型,朱俊庆(1988年)报导其成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而对其幼虫、蛹的田间分布型来见报导。为此,本文通过对土中幼虫、蛹的调查研究,试图分析其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为预测预报和防治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全国网纹红土分布与长江以北大部茶树分布恰相符合;又分析了脱离于红壤带之外的山东日照茶区、西藏察隅茶区,其土壤都有古红土的影响,说明了是古红土促进了茶树生长。虽然古红土和现代红壤的关系,至今在科学上还未完全解决,但从实际出发,研究茶园土壤,古红土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松溪县古茶树资源利用和保护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溪县是福建省古老茶区之一,至今还保存大面积古茶树。多年来,松溪县茶叶科技人员为了深入探讨松溪菜茶的起源和遗传变异,对松溪县境内古茶树资源的分布情况、资源类型等进行调查,采集到多个植株样本。松溪县茶科所对古茶树进行生物特性、特征、种质保存、单株筛选等研究。现将松溪县古茶树利用和保护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笔者调研了宁德市天山茶区较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提出在垂直的生态条件下茶树品种的分布状况.同时,研究了主要良种、奇丛、野生茶等生物学性状.为进一步提高名茶质量,增加名茶产量,提出了选育和推广早芽种和大叶茶等优良品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多数茶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茶区,夏秋季正是梅雨的高温干旱季节,茶园杂草滋生,病虫猖獗,土壤干旱,严重影响茶树生长,同时,茶树经过春季生长和采摘后,树体内的营养物质又已大量消耗。因此,要使茶树在夏秋茶期间,能持续保持旺盛生长,必须继  相似文献   

20.
不同品种茶树对茶尺蠖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Boarmia obliqua hypulina Wehrli)在我国茶区的分布颇广,是苏、浙、皖等省茶区常见的食叶害虫。该虫发生代数多,繁殖力强,为害性大。以往有过对该虫生活习性及幼虫食叶量等方面的研究,但未见有关茶树对该虫抗性的报道。为了探讨茶树品种的抗虫性,本研究比较了来自苏、浙、皖、滇、川等省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