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提高牧场养殖经济效益,本文研究了饲粮中添加禾王草青贮或干草对泌乳奶牛瘤胃发酵、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45头健康荷斯坦奶牛,按产奶量、胎次和泌乳天数等相近原则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饲粮粗饲料由全株玉米青贮、羊草和苜蓿干草构成,试验Ⅰ组粗饲料由禾王草青贮、全株玉米青贮、羊草和苜蓿干草构成,试验Ⅱ组粗饲料由禾王草干草、全株玉米青贮和苜蓿干草构成,3组饲粮营养水平相近。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能显著提高瘤胃液氨态氮含量和乙酸含量、乳蛋白率(P0.05),对其他乳成分、干物质采食量(DMI)、产奶量和营养物质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每头牛每天多盈利1.19元。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能显著降低瘤胃液氨态氮含量(P0.05),对乳成分和营养物质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能提高奶牛的DMI和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每头牛每天多盈利2.07元。由此可知,用禾王草青贮代替适量全株玉米青贮或用禾王草干草代替部分苜蓿干草不会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同时会提高牧场奶牛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2种刈割高度的禾王草干草和青贮、羊草干草、苜蓿干草以及全株玉米青贮共7种粗饲料的瘤胃降解特性。选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评定其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72 h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1)禾王草干草CP含量显著高于羊草干草(P0.05),NDF含量显著低于羊草干草(P0.05);禾王草青贮CP和NDF含量显著高于全株玉米青贮(P0.05)。2)苜蓿干草DM有效降解率最高,与依次降低的全株玉米青贮、2.0 m禾王草青贮、2.5 m禾王草青贮、2.0 m禾王草干草、2.5 m禾王草干草和羊草干草差异显著(P0.05),羊草干草的DM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其他粗饲料(P0.05);CP有效降解率以苜蓿干草最高,与2.0 m禾王草青贮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依次降低的2.5 m禾王草青贮、2.0 m禾王草干草、全株玉米青贮、2.5 m禾王草干草和羊草干草(P0.05);全株玉米青贮与禾王草青贮的NDF有效降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禾王草青贮72 h时ADF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由此可知,禾王草有作为奶牛粗饲料的潜力,禾王草经青贮后可以保存营养成分,并可以提高营养成分的瘤胃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籽粒苋青贮和干草对泌乳奶牛瘤胃发酵、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液指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产奶量、胎次和泌乳天数等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45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头牛。对照组粗饲料包括全株玉米青贮、羊草和苜蓿干草,试验Ⅰ组粗饲料使用籽粒苋青贮替代30%玉米青贮,试验Ⅱ组粗饲料使用籽粒苋干草替代30%苜蓿干草。3组饲粮营养水平接近。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能显著提高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瘤胃液氨态氮(NH_3-N)和血液总氨基酸(T-AA)的含量(P0.05),对其他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液指标和乳成分影响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的血液T-A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其他血液指标、瘤胃发酵指标、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乳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量的籽粒苋不会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同时会提高牧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粗饲料日粮对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体重、年龄、胎次、泌乳日龄相近的荷斯坦奶牛25头,分别饲喂玉米(Zea mays)秸秆(100%)、玉米秸秆(70%)+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30%)、羊草(Leymus chinensis)(70%)+苜蓿干草(30%)、全株玉米青贮(70%)+苜蓿干草(30%)和全株玉米青贮(50%)+羊草(30%)+苜蓿干草(20%),精粗比50∶50。结果表明:与粗饲料单纯饲喂玉米秸秆相比,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干草组可提高产奶量26.52%,提高乳脂率6.03%,增收3.87元·头-1·d-1;其次为全株玉米青贮+羊草+苜蓿干草组,可提高产奶量21.20%,提高乳脂率4.6%,增收2.83元·头-1·d-1;再次为玉米秸秆+苜蓿干草组可提高产奶量10.05%,提高乳脂率2.59%,增收2.46元·头-1·d-1;羊草+苜蓿干草组可提高产奶量11.85%,提高乳脂率2.01%,增收不明显。表明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干草组饲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陈东  武伟成  陈坤  钟港  唐启源 《中国饲料》2022,1(21):125-132
为研究全株水稻青贮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对泌乳后期奶牛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状况良好、胎次相近(2 ~ 4胎)、平均泌乳量(16.63±4.22) kg/d、泌乳天数和体重相近的荷斯坦泌乳后期奶牛45头,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15头牛。对照组饲喂全混合饲粮,其中粗饲料由全株玉米青贮、全株燕麦干草和苜蓿干草组成,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用全株水稻青贮替代对照组饲粮中35%和70%的全株玉米青贮(干物质基础),其他原料不变,预试期10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对照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试验I组和试验II组(P < 0.01),且试验I组显著高于试验II组(P < 0.01),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P > 0.05)。(2)试验Ⅱ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 < 0.0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各组之间其他各项血清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 > 0.05)。(3)试验Ⅰ组血清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 < 0.05),各组之间其他各项血清抗氧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 > 0.05)。(4)试验Ⅰ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 < 0.05)。各组之间血清免疫球蛋白G差异不显著(P > 0.05)。综上所述,全株水稻青贮替代饲粮中35%的全株玉米青贮降低了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并且能提高泌乳后期奶牛的免疫能力。在生产中,使用全株水稻青贮部分替代全株玉米青贮,有利于降低泌乳奶牛饲养成本,提高免疫能力,为提高全株水稻青贮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泌乳奶牛|全株水稻青贮|全株玉米青贮|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苜蓿干草对泌乳中期奶牛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体质量、产奶量和胎次相近的48头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对照组采用玉米青贮、羊草和精料补充料全混合饲粮(TMR),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在对照组饲粮的基础上添加10%、20%和30%苜蓿干草并替代部分精料。结果表明:随着苜蓿干草添加比例的增加,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干物质采食量(DMI)及试验Ⅲ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泌乳量及试验Ⅲ组的乳脂率也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经济效益分析试验Ⅱ组每天纯增收入2.66元为最高。综上所述,奶牛饲粮中添加一定比例苜蓿干草可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改善乳品质和增加收益,其中添加量为20%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在奶牛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籽粒苋对泌乳牛采食量和产奶量的影响。随机挑选体况、产奶性能和胎次相近的24头泌乳早期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8头,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籽粒苋干草粉代替10.0%全株青贮玉米,试验Ⅱ组籽粒苋干草粉代替20.0%全株青贮玉米,预试期10天,正试期60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Ⅱ组奶牛的日采食量、日产奶量均有所提升,且试验Ⅰ组,即添加量为10.0%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苜蓿干草等几种粗饲料的营养价值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苜蓿干草、羊草干草、玉米青贮、玉米秸秆概述苜蓿干草、羊草干草、玉米青贮、玉米秸秆是我国北方饲养奶牛的主要粗饲料。苜蓿干草是指人工栽培的豆科苜蓿,属多年生牧草,紫花苜蓿在初花期刈割后经自然或人工干燥后制成的产品。羊草为禾本科赖草属多年生牧草,我国用作奶牛粗饲料的羊草干草基本上都是来自东北的草甸草原,是天然羊草在抽穗期刈割后经自然干燥后制成的。玉米青贮在我国指玉米籽粒在蜡熟期收获后其青绿秸秆切碎青贮后制成的产品或在乳熟或蜡熟期全株切碎青贮(包括籽粒)后制成的产品,后者的营养价值较高。玉米秸秆是玉米…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选择16头处于干奶期的健康荷斯坦奶牛,各试验牛体重、年龄、胎次相近,随机分成4组,每组4头。试验分为两期,一期饲喂基础日粮,二期以苜蓿、羊草、全株玉米青贮和干玉米秸秆各粗饲料替代30%基础日粮。考察不同粗饲料对奶牛能量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苜蓿的饲草相对饲用价值(RFV)值最高,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苜蓿的营养价值最高,玉米青贮较玉米秸秆饲草相对饲用价值(RFV)值高,说明青贮改善了玉米秸秆的品质,提高其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分析燕麦青贮替代日粮中燕麦干草和羊草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平均胎次、体重、产奶量差异均不显著的荷斯坦泌乳奶牛32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奶牛。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使用等干物质含量的燕麦青贮替代基础日粮中的100%燕麦干草(Ⅰ组)、50%燕麦干草(Ⅱ组)和100%羊草(Ⅲ组)。预试期14 d,正式试验期35 d。结果显示,燕麦青贮的干物质(DM)、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均低于燕麦干草和羊草(P<0.05),Ca含量显著高于燕麦干草和羊草(P<0.05)。与对照组相比,Ⅰ组、Ⅱ组奶牛的乳脂率显著提高(P<0.05),Ⅱ组乳脂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Ⅱ组、Ⅲ组的乳蛋白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Ⅱ组奶牛的养殖利润高于其他组。研究表明,使用燕麦青贮替代燕麦干草和羊草对奶牛生产性能和机体健康无不良影响,且使用燕麦青贮替代50%燕麦干草可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品质,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1.
叶酸作为重要的水溶性B族维生素,对动物的新组织生成、胎儿的生长发育、乳腺发育以及乳蛋白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围产期奶牛由于经历产犊和泌乳,对叶酸的需求较大,叶酸不足会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本试验以163头1~2胎围产期荷斯坦牛为试验材料,研究奶牛围产期添加包被叶酸后对早期产奶性能的影响。首先对奶牛产后三次测定的DHI数据进行收集整理,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奶牛围产期添加包被叶酸对早期主要产奶性能产生有利影响,产后第1次、第2次测定,B组奶牛(每500kg体重120mg叶酸)产奶量及乳蛋白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组(P<0.05);B组奶牛的群内级别指数(WHI)明显高于其他3个处理组,并且产后第2次、第3次测定WHI均高于100,说明该组的牛只生产水平高于群体生产水平。综上,围产期奶牛饲喂120mg叶酸(500kg体重)有利于提高泌乳早期的产奶性能。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对洛岛红雀斑蛋的品质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究。以洛岛红雀斑蛋为试验材料,对雀斑性状进行度量、蛋品质测定,探索日龄和光照强度与雀斑蛋的关系。结果显示:依据雀斑大小和雀斑密度可以较准确客观地对雀斑性状进行度量;雀斑蛋与正常鸡蛋的蛋品质除了蛋壳颜色存在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等级的雀斑蛋在蛋壳颜色、蛋壳厚度、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雀斑性状越严重,其蛋壳颜色越浅,蛋壳越薄,鸡蛋新鲜度越低;不同光照强度下的雀斑蛋蛋品质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日龄的增加,雀斑蛋比例逐渐增加且雀斑性状越严重;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小,呈现雀斑蛋比例逐渐增大,群体产蛋率逐渐减小的趋势;雀斑性状遗传力为0.3776,属于中等遗传力。综上,雀斑蛋与正常蛋在蛋品质上存在差异,且日龄、光照强度和遗传因素均与雀斑蛋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全棉籽比例对育肥荷斯坦公牛瘤胃发酵与微生物区系、甲烷排放及肝脏碳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44头体重相近、健康的育肥荷斯坦公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1头,各组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Ⅰ(对照)、Ⅱ、Ⅲ和Ⅳ组公牛分别饲喂含有0、5%、10%和15%全棉籽的饲粮。各组饲粮能量和粗蛋白质水平基本相同。试验期为90d。结果表明:1)在瘤胃发酵参数中,与Ⅰ组相比,Ⅳ组的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浓度以及乙酸和丙酸比例分别提高了31.34%、40.00%、2.26%和15.20%(P<0.05),丁酸比例降低了4.46%(P<0.05),乙酸/丙酸和pH无显著变化(P>0.05)。2)从瘤胃细菌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分析,Ⅳ组中普雷沃氏菌属-1、密螺旋体属-2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1);Ⅳ组的琥珀酸弧菌科UCG-002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理研菌科RC9肠道群、普雷沃氏菌科UCG003、瘤胃杆菌属、疣微菌科NK4A214群、纤维杆菌属、未识别的叶绿体和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各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3)从瘤胃产甲烷古菌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分析,Ⅳ组甲烷短杆菌属、甲烷丝状菌属的相对丰度均为4组中最低,并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Absconditabacteria_unidentified_SR1的相对丰度最高,显著高于Ⅰ组(P<0.05);甲烷球形菌属、甲烷微球菌属、甲烷螺菌属的相对丰度各组间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4)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全棉籽均降低了育肥荷斯坦公牛的甲烷排放量,其中Ⅳ组的甲烷排放量比Ⅰ组降低了22.68%(P<0.05)。5)相关分析发现,育肥荷斯坦公牛的平均日增重与甲烷排放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甲烷短杆菌、甲烷丝状菌和琥珀酸弧菌科菌群的相对丰度与甲烷排放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6)饲粮中添加15%的全棉籽后,育肥荷斯坦公牛肝脏中甲基丙二酸单酰辅酶A变位酶(MUT)、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的mRNA表达量均呈上调趋势,其中MUT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PEPCK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15%的全棉籽可有效调控荷斯坦公牛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区系,显著降低甲烷排放量以及上调肝脏中碳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灌溉次数对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加,青贮玉米产量极显著提高(P <0.01),灌溉3次产量可以增加6倍。灌溉处理青贮玉米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碳水化合物(WSC)和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异(P <0.05),灌溉处理显著提高了青贮玉米的MILK 2006奶吨指数8%~11%(P <0.05),与对照相比奶亩指数差异极显著(P <0.01),奶亩指数提高了2.4~5.8倍。玉米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差异不显著。青贮玉米栽培管理中,适当予以灌溉,可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酵母培养物对蛋鸡生产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23周龄海兰褐蛋鸡120只,随机分成2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其中一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另外一组为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中添加0.3%酵母培养物日粮,其他条件均保持一致,试验期共6周。试验结果表明:(1)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的酵母培养物可极显著提高4 ~ 6周的蛋重(P < 0.01),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2.33%;但对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产蛋率和料蛋比无显著影响(P > 0.05)。(2)添加0.3%酵母培养物可极显著提高第3周末血清中IgG含量(P < 0.01),提高了21.74%;并且可极显著提高第6周末血清中IgM和IgG的含量(P < 0.01),分别提高了10.69%和16.15%;对IgA有提高的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P > 0.05)。由此试验表明添加0.3%酵母培养物可有效提高鸡蛋蛋重,并且可以极显著提高蛋鸡的免疫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高精料饲粮对荷斯坦奶公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197.07±11.11)kg和体况相近的荷斯坦奶公牛9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头,各组间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分3个体重阶段(200~300 kg、300~400 kg、400~500 kg)进行。在每个体重阶段,Ⅰ组、Ⅱ组和Ⅲ组分别饲喂低、中和高蛋白质水平饲粮。在同一体重阶段各组饲粮能量水平相同,精粗比均为90∶10。试验期193 d。结果显示:1)试验各组各体重阶段及全期平均日增重(ADG)、干物质采食量(DMI)、可消化干物质采食量(DDMI)、DDMI/ADG和DMI/ADG均差异不显著(P>0.05)。2)200~300 kg体重阶段,Ⅰ组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300~400 kg体重阶段,Ⅲ组粗蛋白质(CP)的表观消化率比Ⅰ组提高了4.27%(P<0.05),Ⅰ组的NDF表观消化率比Ⅱ、Ⅲ组分别提高了16.06%和10.42%(P<0.05)。3)200~300kg体重阶段,Ⅲ组CP消化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300~400kg体重阶段,各组间CP消化量差异极显著(P<0.01),Ⅰ组NDF消化量显著高于Ⅱ、Ⅲ组(P<0.05);400~500kg体重阶段及全期,各组间CP消化量差异极显著(P<0.01)。4)各体重阶段,血清生长激素(GH)含量随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有所增加,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00~300 kg体重阶段,Ⅲ组血清甲状腺素(T4)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300~400 kg体重阶段,Ⅲ组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Ⅲ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比Ⅰ组分别提高了8.63%和10.98%(P<0.05)。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6~12月龄不同体重阶段奶公牛的饲粮蛋白质水平建议值(干物质基础)如下:200~300kg体重阶段,饲粮蛋白质水平为15.00%;300~400kg体重阶段,饲粮蛋白质水平为15.00%;400~500kg体重阶段,饲粮蛋白质水平为14.00%。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蛋壳暗斑表现规律和影响因素,为消除暗斑的解决方案提供依据。选取30个暗斑蛋,清空内容物,去除蛋壳膜,烘干蛋壳,再将蛋壳浸入水中;然后选取30个暗斑区域较大的暗斑蛋和30个正常蛋,每个暗斑蛋上剥离一片暗斑区域和无暗斑区域,每个正常蛋上剥离与暗斑区域对应的一片正常蛋壳,将蛋壳烘干后计算失水量和失水比;同样的方法在30个暗斑区域较大的暗斑蛋上剥离30片暗斑蛋壳和30片无暗斑蛋壳,在正常蛋上剥离30片正常蛋壳,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暗斑蛋上的暗斑在烘干之后消失,接触水分后重新出现;暗斑组蛋壳含水率(2.24%±0.43%)极显著高于无暗斑组(1.12%±0.43%)和正常组(0.85%±0.23%)(P<0.01),无暗斑组蛋壳含水率极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暗斑组蛋壳的乳突空隙高度、乳突空隙宽度、乳突空隙面积均值、乳突空隙面积占比均极显著高于无暗斑组和正常组(P<0.01),暗斑组蛋壳的乳突密度极显著低于无暗斑组和正常组(P<0.01)。结果提示,蛋壳暗斑区域相较于无暗斑区域和正常壳,乳突排列疏松,乳突空隙大,从而具有更高的含水率,光线穿过含水率更高的区域时,折射率和反射率发生变化,暗斑产生。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围产期低能饲粮添加过瘤胃赖氨酸(RPL)对初乳质量、断奶前犊牛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采用2×2析因试验设计,即能量(产奶净能)水平设为6.40、5.73 M J/kg DM和RPL添加水平设为0、40 g/(d·头)。选取体况和预产期相近的52头第3胎荷斯坦奶牛,分为4组,分别为基础饲粮(B)组、低能饲粮(L)组、基础饲粮+RPL(BL)组和低能饲粮+RPL(LL)组,每组13头牛。试验从预产期前21天至产后犊牛断奶结束。奶牛产后第1次泌乳时采集初乳,测定初乳中总固形物、蛋白质、脂肪和乳糖、免疫球蛋白(Ig) G、IgM和IgA含量;犊牛出生当天(1日龄)、60日龄测定体重和体尺;犊牛60日龄采集瘤胃液,测定pH、氨态氮(NH3-N)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结果表明:1)围产期低能饲粮显著降低了初乳总固形物、乳糖和IgM含量(P<0.05);围产母牛饲粮添加RPL对初乳乳糖含量有提高的趋势(P=0.068 2),对其他初乳指标无显著影响(P> 0.05)。2)围产期低能饲粮显著降低了母犊60日龄体重、体高、体斜长和胸围(P<0.05),显著降低了公犊60日龄体斜长和初生胸围(P<0.05)。围产母牛饲粮添加RPL有降低公犊60日龄体重的趋势(P=0.073 0)。3)围产期低能饲粮显著降低了母犊初生体躯指数(P<0.05),对母犊60日龄体躯指数有升高的趋势(P=0.059 6),对公犊初生体躯指数有降低的趋势(P=0.099 1),提高了公犊60日龄体躯指数(P<0.05),降低了公犊60日龄体长指数(P<0.05)。围产母牛饲粮添加RPL对公、母犊体尺指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4)围产期低能饲粮显著降低了犊牛瘤胃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浓度(P<0.05)。围产母牛饲粮添加RPL对犊牛瘤胃发酵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5)围产母牛饲粮能量水平与添加RPL对奶牛初乳质量指标、断奶前犊牛体重、体尺指标、体尺指数和瘤胃发酵指标均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综上所述,围产期低能饲粮降低了奶牛初乳质量、断奶前犊牛体重、体尺及体尺指数和瘤胃发酵指标;围产期母牛饲粮添加RPL对奶牛初乳质量和断奶前犊牛体重、体尺及体尺指数和瘤胃发酵无不利影响;围产期低能饲粮中添加RPL并不能替代正常标准能量水平饲粮。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短链果寡糖(scFOS)对断奶仔猪肠道氧化还原状态和黏膜完整性的影响。试验选用12头初始体重为(7.02±0.04)kg的24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配到对照组(n=6)和scFOS组(n=6)。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饲粮,scFOS组仔猪饲喂基础饲粮且每天每头饲喂1.2 g scFOS。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1)scFOS摄入可显著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ADG)并显著降低料重比(F/G)(P<0.05);scFOS摄入可显著降低仔猪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D-乳酸含量(P<0.05)。2)scFOS摄入可显著提高仔猪空肠黏膜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并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5)。3)scFOS摄入可显著上调空肠黏膜G SH-Px和核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mRNA表达量(P<0.05),有增加空肠黏膜Kele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mRNA表达量的趋势(P=0.08)。4)scFOS摄入可显著上调空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2(ZO2)和封闭蛋白2(CLDN2)mRNA表达量(P<0.05),有增加闭合蛋白(OCLD)mRNA表达量的趋势(P=0.05)。综上所述,短期摄入scFOS可通过缓解肠道氧化应激和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的途径改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和卵泡刺激素β(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β,FSHβ)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母猪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采用PCR-RFLP方法对大白猪、杜洛克猪和长白猪3个猪种共487头母猪进行了PRLR和FSHβ基因多态性检验,并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LSD法分析不同基因型与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窝重和断奶窝仔数等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RLR基因在大白猪和长白猪中B等位基因均为优势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717和0.548,大白猪BB基因型总产仔数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长白猪BB基因型断奶窝重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FSHβ基因在大白猪、杜洛克猪和长白猪3个猪种中B等位基因均为优势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804、0.760和0.789,长白猪BB基因型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呈现BB>AA>AB趋势。因此,PRLR和FSHβ基因对荣昌猪场母猪繁殖性能有一定影响,可作为母猪繁殖性能分子选育的候选参考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