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锌添加水平对繁殖期雄性水貂繁殖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择健康后备种雄性水貂6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貂。各组水貂分别饲喂锌添加水平为0(Ⅰ组)、50(Ⅱ组)、100(Ⅲ组)、200(Ⅳ组)、400 mg/kg(Ⅴ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120 d。结果表明:1)Ⅰ组精子活力极显著低于Ⅱ组和Ⅲ组(P<0.01),显著低于Ⅴ组(P<0.05);Ⅰ组睾丸直径极显著小于Ⅱ组(P<0.01),显著小于Ⅲ组(P<0.05);Ⅰ组公貂成功配种次数极显著小于Ⅲ组(P<0.01),显著小于Ⅱ组和Ⅳ组(P<0.05)。2)各组干物质采食量、脂肪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干物质排出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干物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显著高于Ⅳ组(P<0.05);Ⅱ组和Ⅲ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Ⅴ组(P<0.05)。3)各组食入氮、尿氮、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锌添加水平为50~100 mg/kg(总锌水平140~190 mg/kg)时,水貂的繁殖性能较为理想。饲粮锌添加水平为100 mg/kg(总锌水平190 mg/kg)时,水貂的干物质采食量较高。饲粮锌添加水平对水貂的干物质采食量、脂肪消化率、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及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赖氨酸(Lys)水平日粮对桂科商品猪(30~60 kg)生长性能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探索桂科商品猪最佳赖氨酸添加水平。选用24头平均体质量为(33±1)kg的桂科商品猪,随机分为4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及试验Ⅳ组),每组6头,分别饲喂赖氨酸水平0.75%、0.82%、0.89%及0.96%的玉米-豆粕型日粮,预试期7 d,试验期45 d,每日记录采食量,分别于试验开始、结束及开始后22 d称取试验猪空腹体质量。结果表明:各试验组日增质量(ADG)差异不显著(P0.05);(33~61 kg)猪只日采食量(ADFI)各组间显著差异(P0.05),试验Ⅱ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料重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试验Ⅳ组试验Ⅰ组;饲粮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粗蛋白(CP)含量,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Ⅳ组最高,试验Ⅰ组其次;钙(Ca)含量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生产性能及饲粮养分表观消化率2方面,试验Ⅰ组能获得较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蛋氨酸对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2.21±0.60)kg的9周龄健康雄性蓝狐10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6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蛋白质水平为30%的基础饲粮(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0(Ⅰ组)、0.2%(Ⅱ组)、0.4%(Ⅲ组)、0.6%(Ⅳ组)、0.8%(Ⅴ组)和1.0%(Ⅵ组)蛋氨酸的试验试粮。对照组(Ⅶ组)饲喂蛋白质水平为32%的基础饲粮(适宜蛋白质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Ⅴ组与Ⅵ组的末重(第45天体重)极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1),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第16~30天的平均日增重,Ⅳ组、Ⅴ组、Ⅵ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第31~45天的平均日增重,Ⅴ组、Ⅵ组极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1),且Ⅴ组还显著高于Ⅵ组和对照组(P<0.05)。Ⅴ组、Ⅵ组的干物质排出量极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1),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Ⅴ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Ⅲ组和Ⅳ组(P<0.05),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Ⅴ组、Ⅵ组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Ⅱ组和Ⅲ组(P<0.05),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的脂肪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Ⅴ组和Ⅵ组的胱氨酸排出量极显著低于Ⅱ组、Ⅲ组和对照组(P<0.01);Ⅵ组的胱氨酸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对照组的胱氨酸消化率与Ⅴ组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蛋氨酸添加水平的提高,蓝狐的蛋氨酸消化率相应增高,Ⅵ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Ⅴ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的总氮排出量显著低于Ⅰ组、Ⅱ组和Ⅲ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Ⅴ组的氮沉积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的净蛋白质利用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本试验的各项测定指标,在蛋白质水平为30%的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0.8%的蛋氨酸即饲粮中蛋氨酸水平为1.14%时能够满足育成期蓝狐对蛋氨酸的需要量,此时蓝狐的生长性能、蛋白质消化率和氮沉积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饲粮能量水平对荷斯坦育成牛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旨在研究饲粮能量水平对育成牛养分表观消化率、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的影响。本研究选取8月龄中国荷斯坦育成奶牛45头,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为3组,每组15头牛。Ⅰ组饲喂低能日粮(NEL5.64 MJ·kg-1),Ⅱ组饲喂中能日粮(NEL5.94MJ·kg-1),Ⅲ组饲喂高能日粮(NEL6.21 MJ·kg-1),各试验组的饲粮蛋白质水平基本相同(CP14.04%)。试验期110d。测定每组育成牛的生长性能指标(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乳头长度、乳头间距);采集粪样用于测定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采集瘤胃液样品用于测定瘤胃发酵指标(pH、微生物蛋白、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结果表明:1)与试验Ⅰ、Ⅱ组相比,试验Ⅲ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NDF表观消化率分别下降4.84%和7.03%,ADF表观消化率分别下降2.99%和7.50%。各组间干物质采食量(DMI)、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钙(Ca)和磷(P)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Ⅰ、Ⅱ、Ⅲ组育成牛平均日增重(ADG)分别为0.70、0.80、0.91kg·d-1,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分别显著提高了14.28%和30.00%(P0.05);各组牛体尺指标(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差异均不显著(P0.05)。3)与Ⅰ组和Ⅲ组相比,Ⅱ组牛前乳头平均长度分别高出4.15%(P0.05)和9.06%(P0.05),后乳头平均长度分别高出9.02%(P0.05)和11.54%(P0.05)。4)各组间瘤胃pH、微生物蛋白(MCP)产量、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及乙酸/丙酸(A/P)差异不显著(P0.05);氨态氮(NH3-N)含量以Ⅱ组最低,较Ⅰ组显著降低了3.56%(P0.05),与Ⅲ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丙酸含量分别比Ⅰ、Ⅱ组高4.99%(P0.05)、4.83%(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中,8~11月龄育成牛日粮适宜产奶净能水平为5.94MJ·kg-1,粗蛋白质水平为14.03%。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水平对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55日龄蓝狐1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20个重复(公母占1/2),每个重复1只。Ⅰ~Ⅴ组蓝狐分别饲喂铜含量为7.89、20.00、40.00、80.00、160.00 mg/kg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Ⅲ组公狐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Ⅴ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Ⅴ组(P<0.05);Ⅲ组母狐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Ⅰ组(P<0.05)。2)Ⅲ组公狐的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Ⅱ、Ⅴ组(P<0.01),显著高于Ⅳ组(P<0.05),Ⅲ组公狐的脂肪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1),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母狐之间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母狐的脂肪消化率极显著低于Ⅲ组(P<0.01),显著低于Ⅳ、Ⅴ组(P<0.05)。3)Ⅲ组公狐的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Ⅰ、Ⅱ、Ⅲ组公狐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Ⅲ组母狐的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Ⅱ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当饲粮铜水平为40.00 mg/kg时,饲粮营养物质消化率、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较为理想,且可获得较佳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胍基乙酸(GAA)对育成期公貂生长性能、脏器指数、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用65日龄体重相近的育成期短毛黑公貂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貂。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00、400、600、800和1000 mg/kg GAA。预试期1周;正试期10周,分为试验Ⅰ期(第1~5周)和试验Ⅱ期(第6~10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600 mg/kg GAA可显著提高试验Ⅰ期、试验Ⅱ期和试验全期平均日增重(ADG)(P<0.05),极显著降低试验Ⅰ期、试验Ⅱ期和试验全期料重比(F/G)(P<0.01),极显著提高试验全期体长(P<0.01);2)饲粮中添加600 mg/kg GAA可显著提高心脏指数(P<0.05),饲粮中添加800 mg/kg GAA可显著提高肾脏指数(P<0.05),饲粮中添加400 mg/kg GAA可极显著提高脾脏指数(P<0.01),饲粮中添加200 mg/kg GAA可显著降低肠体比(P<0.05);3)饲粮中添加200 mg/kg GAA可显著提高试验Ⅰ期粗脂肪(EE)和试验Ⅱ期磷(P)表观消化率(P<0.05),饲粮中添加200、400和600 mg/kg GAA可显著提高试验Ⅱ期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P<0.05),饲粮中添加400和600 mg/kg GAA可显著提高试验Ⅱ期钙(Ca)表观消化率(P<0.05),饲粮中添加800 mg/kg GAA可极显著提高试验Ⅰ期Ca表观消化率(P<0.01);4)饲粮中添加600 mg/kg GAA可显著提高试验Ⅰ期半胱氨酸(Cys)和缬氨酸(Val)表观消化率及试验Ⅱ期Val、酪氨酸(Tyr)和赖氨酸(Lys)表观消化率(P<0.05),极显著提高试验Ⅰ期精氨酸(Arg)和总氨基酸(TAA)表观消化率及试验Ⅱ期蛋氨酸(Met)、组氨酸(His)、Arg和TAA表观消化率(P<0.01)。综合分析生长性能、脏器指数、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建议育成期公貂饲粮中GAA的适宜添加水平为600 mg/kg。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饲粮对肉羊生长性能和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以确定肉羊饲粮中最佳NDF水平。试验动物为杜寒杂交(黑头杜泊羊×小尾寒羊)F1代肉用绵羊,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体重相近的50只母羊和25只公羊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10只母羊和5只公羊,每5只为1个重复,公母分圈饲养。5组试验羊饲喂粗蛋白质水平同为14.8%,而NDF水平分别为26.51%、33.35%、38.71%、43.51%、48.35%的试验饲粮,考察试验羊的生长性能,并在体重达到30 kg左右时进行为期4 d的粪袋全收粪试验,测定饲粮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试验期为48 d。结果表明:1)不同NDF水平的饲粮对试验羊净增重、平均日增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羊的性别对净增重、平均日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羊增重效果表现为33.35%组>26.51%组>38.71%组>43.51%组>48.35%组。2)试验羊的干物质采食量与饲粮NDF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R2=0.744 6),并且48.35%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6.51%、33.35%和38.71%组(P<0.05或P<0.01)。饲粮NDF水平显著影响试验羊的料重比(P<0.05),以33.35%组最低,48.35%组最高。3)饲粮NDF水平对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粗脂肪、NDF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各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均以33.35%组为最高。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和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在粗蛋白质水平为14.8%的肉羊饲粮中,最佳NDF水平为33.35%。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中性洗涤纤维(NDF)与淀粉比例饲粮对生长肉兔生产性能、盲肠发酵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相近的35日龄断奶新西兰肉兔20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50只,分别饲喂NDF与淀粉比例为2.3(NDF,336 g/kg DM;淀粉,145 g/kg DM;Ⅰ组)、1.9(NDF,306 g/kg DM;淀粉,164 g/kg DM;Ⅱ组)、1.4(NDF,273 g/kg DM;淀粉,192 g/kg DM;Ⅲ组)和1.0(NDF,250 g/kg DM;淀粉,250 g/kg DM;Ⅳ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饲粮NDF与淀粉比例对试兔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影响显著(P<0.05),对平均日采食量(ADFI)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NDF水平降低和淀粉水平的升高,ADG先升高后降低,以Ⅱ组最高,为23.59 g/d;F/G先降低后升高,以Ⅱ组最低,为2.93。试兔平均腹泻天数随饲粮NDF水平升高而极显著降低(P<0.01)。Ⅱ组试兔的胃重、小肠重、盲肠重以及小肠长度均为最高(长),且饲粮NDF与淀粉比例对胃重、小肠重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饲粮NDF与淀粉比例对盲肠内容物丙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pH、氨态氮浓度、乙酸含量和丁酸含量及乙酸/(丙酸+丁酸)无显著影响(P>0.05)。Ⅱ和Ⅲ组盲肠内容物丙酸含量显著高于Ⅰ和Ⅳ组(P<0.05)。饲粮NDF与淀粉比例对试兔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对试兔十二指肠隐窝深度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无显著影响(P>0.05)。以Ⅱ组试兔的十二指肠绒毛长度最长,达到851.02μm,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生长肉兔饲粮适宜的NDF水平为305.7 g/kg DM,淀粉水平为163.8 g/kg DM,NDF与淀粉比例为1.9。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营养水平精料补饲对海南黑山羊肥育羔羊的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择3月龄、体重相近的海南黑山羊24只,随机分成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只羊。设计2个粗蛋白质水平(15%和17%)和3个消化能水平(11.72、12.55、13.39MJ/kg)的精料补充料,自由采食,试验期90d。结果表明:日粮蛋白质水平对黑山羊日均干物质、能量、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消化能水平对黑山羊日均粗脂肪、粗灰分和钙、磷、NDF和ADF采食量影响显著(P<0.05);日粮蛋白质水平对黑山羊日粮中各养分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日粮中消化能水平的增加,能量、粗蛋白质、粗脂肪、ADF和NDF的表观消化率亦随之增加(P<0.05)。结果表明,日粮蛋白质水平对黑山羊日粮中各养分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而日粮能量水平对日粮中能量、粗蛋白质、粗脂肪、ADF和NDF的表观消化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氨基酸和过瘤胃脂肪(RPF)对饲喂低蛋白质饲粮滩羊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健康无病、体重[(22.00±1.00) kg]相近的3月龄滩羊27只,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9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饲喂基础饲粮+7.5 g/d过瘤胃赖氨酸(RPLys)+4.5 g/d过瘤胃蛋氨酸(RPMet),试验Ⅱ组饲喂基础饲粮+2.4 g/d RPF,各组饲粮营养水平相近。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试验Ⅱ组滩羊终末体重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各组间其他生长性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Ⅰ组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和试验Ⅱ组分别极显著提高了33.59%和51.91%(P<0.01);试验Ⅰ组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最高,并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3)试验Ⅱ组胴体重、骨重、眼肌面积和骨肉比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1),试验Ⅱ组净肉重和屠宰率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了50.27%和12.33%(P<0.05)。4)试验Ⅰ组羊肉pH<...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对和牛血液指标基本情况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测定并对比了不同月龄纯种和牛血液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月龄纯种和牛血清中β-胡萝卜素含量在1.29~2.64μg/mL之间,γ-谷氨酰转移酶(γ-GTP)含量在19.95~26.81UI/L之间,维生素A含量在37.00~56.74ng/mL之间。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4种不同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薯渣与大豆秸秆混贮发酵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密封塑料桶进行混贮,将薯渣与大豆秸秆按照1∶3的重量比混合,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设置对照组(不含微生物制剂)及试验1、2、3和4组(分别添加微生物制剂1、2、3、4),每组3个重复。贮存60 d后取样分析,采用实验室化学分析法测定混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采用半体内法测定48 h瘤胃降解率,同时进行有氧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1)各复合微生物制剂组的感官评定结果无明显差异,均为一级优良。2)经发酵品质的分析测定,各复合微生物制剂组的混贮饲料发酵品质均得到改善,以试验2组的pH最低(P<0.01),乳酸含量最高(P<0.01),氨态氮/总氮最低(P>0.05)。3)除试验4组外,各复合微生物制剂组的干物质损失率(DML)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复合微生物制剂组粗蛋白质(CP)含量提高(P>0.05),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各复合微生物制剂组的有氧稳定性较对照组均得到提高,其中以试验2组的效果最好(P<0.01),其次是试验1组(P<0.01)、试验3组(P<0.01)和试验4组(P<0.05)。5)各复合微生物制剂组的干物质(DM)48h瘤胃降解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P瘤胃降解率(P<0.05)、NDF瘤胃降解率(P<0.01)与对照组相比均以试验2组最高,且试验2组的ADF瘤胃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P<0.05),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复合微生物制剂组的淀粉瘤胃降解率较对照组均得到提高,试验2组的淀粉瘤胃降解率较对照组提高3.34%(P<0.01)。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经发酵处理后,薯渣混贮饲料质地松软,呈酸香味,无黏手现象,试验2组对薯渣与大豆秸秆混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疑似羊痘病毒(CaPV)感染的病例通过临床症状进行初诊后,采集病羊皮肤丘疹、脓疱等病料,接种于牛肾细胞(MBDK),盲传5代,观察细胞病变情况;同时将病料接种于9日龄鸡胚的绒毛尿囊膜,观察鸡胚病变情况;利用PCR方法扩增病毒的P32基因;扩增产物经测序后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细胞出现规律而明显的细胞病变;鸡胚绒毛尿囊膜观察到特征性痘斑;扩增的P32基因片段长度为972 bp;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本研究分离的CaPV与其他绵羊痘病毒(SPPV)聚集在一个分支,证明该病毒为SPPV。  相似文献   

14.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WL343HQ"为材料,对其幼苗进行150 mmol·L-1的Na2CO3和NaHCO3混合盐碱胁迫,采用iTRAQ技术结合反相液相色谱与液相串联色谱,分析盐碱胁迫叶片中蛋白表达的变化,并对获得的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在盐碱胁迫处理下共鉴定到318个显著差异蛋白,包括172个上调蛋白和146个下调蛋白,这些差异蛋白的功能涉及多种代谢途径,其中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蛋白质表达量总体下调,与苯丙素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和类黄酮生物合成相关的蛋白质表达量总体上调。通过蛋白组学分析技术可有效筛选紫花苜蓿叶片中差异表达蛋白,可为深入研究紫花苜蓿应对盐碱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后备母猪种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规模化猪场的非生产天数的多少,其中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对后备母猪初情期启动机制影响很大,因此可通过精准营养供给模式合理调控后备母猪初情期启动过程。本文对影响后备母猪初情期启动的因素以及分子营养对初情期启动机制的调控进行综述,旨在为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营养调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猪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对于生猪品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近年来猪配套系育种得到广泛应用,旨在选育出生产性能和肉质性能优的生猪品种,提高养猪经济效益,促进养猪业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主要围绕配套系的出现、配套系的概念、猪配套系育种的基本方法、配套系在联合育种中的应用以及国内外种猪配套研究进展等进行总结,以期为猪配套繁育体系在生猪养殖业的应用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利用现代分子标记技术探索了影响猪产仔数的候选基因CATSPER1多态性,并分析了多态性与产仔数间的相关性,为建立产仔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提供依据。试验采用PCR-RFLP(HhaI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分析了264头定远猪母猪的CATSPER1基因exon 1的c.A779G多态性,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CATSPER1基因多态性对产仔数影响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CATSPER1基因c.A779G位点在定远猪中存在多态性,AA、AG和GG型频率分别为0.030 3、0.272 7和0.697 0,野生型等位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0.166 7,经检验该位点在定远猪群中处于哈德-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AA型个体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GG型个体最低,AA型总产仔数均极显著高于AG和GG型(P<0.01),AA型个体的产活仔数均显著高于AG和GG型(P<0.05),而AG和GG型个体间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遗传效应分析表明,等位基因A为定远猪优良等位基因,A等位基因替代G等位基因的效应均为正值,因此选择AA型个体留种有利于提高群体的产仔数。  相似文献   

18.
旨在估计中国荷斯坦牛产后0~35d的繁殖疾病遗传参数。本研究收集了1993-2017年间北京地区27个场中国荷斯坦牛产后0~35d25 026条繁殖疾病记录,统计分析发病规律,采用阈模型和线性模型,以场年、胎次和产犊季节为固定效应,个体加性遗传效应和永久环境效应为随机效应得到遗传参数来探究中国荷斯坦牛产后0~35d繁殖疾病遗传规律,同时尝试单独对子宫疾病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显示,奶牛产后0~35d繁殖疾病记录占整个泌乳期繁殖疾病记录的54%;使用线性模型和阈模型所得奶牛产后0~35d遗传力分别为0.015 2(0.001 9)和0.094 4(0.01),使用SAS计算两个模型繁殖疾病EBV排名秩相关达95%(P<0.01);在繁殖疾病中,子宫疾病占48%,且主要集中于产后0~35d,利用线性模型估计得到产后0~35d子宫疾病遗传力为0.010 7(0.001 6)。根据线性模型得到的EBV计算繁殖疾病遗传趋势,发现自2000年以来,公母牛繁殖疾病、子宫疾病估计育种值均呈现下降趋势。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荷斯坦牛繁殖疾病的遗传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湟中县牦牛病毒性腹泻病原的流行现状,对湟中县内11个乡镇的138份腹泻牦牛粪便样品进行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肠道病毒(BEV)、牛轮状病毒(BRV)、牛冠状病毒(BCV)和牛星状病毒(BAstV) 5种病毒性腹泻致病原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BVDV、BEV、BRV、BCV和BAstV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44. 93%、21. 74%、8. 70%、5. 07%和6. 52%,5种病原中BVDV和BEV在所有乡镇均有流行,BRV、BCV、BAstV在部分乡镇呈散发性流行; 5种病原在1~6月龄犊牦牛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6月龄以上成年牦牛。138份腹泻牦牛中存在BVDV、BEV、BRV、BCV、BAstV的单独感染和混合感染,总单感率为53. 62%;共存在10种混感型,总混感率为15. 22%。表明湟中县牦牛存在BVDV、BEV、BRV、BCV和BAstV的感染,且混合感染情况复杂,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和乳酸菌对青年鸽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和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指标及与繁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80日龄左右的雌性青年鸽384只,将其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其中A组饲喂基础饲粮,B、C和D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0^8CFU/kg丁酸梭菌、5×10^9CFU/kg乳酸菌和5×10^9CFU/kg乳酸菌+1×10^8CFU/kg丁酸梭菌。预试期7d,试验期28d。结果表明:1)与A组相比,B、C和D组青年鸽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22.0%、32.0%和22.0%,但差异不显著(P>0.05)。2)与A组相比,C和D组青年鸽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与A组相比,D组青年鸽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降低(P<0.05),B、C和D组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4)与A组相比,B、C和D组青年鸽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C和D组青年鸽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 AOC)显著提高(P<0.05),D组青年鸽肝脏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5)与A组相比,C和D组青年鸽卵巢中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促卵泡素受体(FSHR)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乳酸菌能够提高青年鸽肝脏抗氧化功能并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从而提高青年鸽的生长性能,对青年鸽的繁殖潜力也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