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观察银屑平丸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静止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寻常型银屑病静止期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予以卡泊三醇软膏外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屑平丸口服,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皮损面积与严重指数(PASI)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PA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屑平丸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银屑平丸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STAT3(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和P-STAT3(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表达的影响,探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及银屑平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靶点。方法 21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予口服银屑平丸治疗,疗程8周。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治疗前后皮损STAT3、P-STAT3的表达,并与20例整形切除术后的正常皮肤相比较。结果 银屑平丸治疗组治疗前皮损STAT3、P-STAT3的平均灰度值与正常组相比,其表达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皮损STAT3、P-STAT3的平均灰度值较治疗前表达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STAT3、P-STAT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在寻常型银屑病中存在STAT3、P-STAT3的高表达,证实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与两者相关。银屑平丸通过降低皮损中STAT3、P-STAT3的表达水平,调节银屑病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凋亡,改善银屑病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银莱汤对发热大鼠体温和血清IL-1β、TNF-α、IL-6含量的影响。方法 90只SD大鼠连续测温3次,选取合格大鼠背部皮下注射20%干酵母混悬液10 mL/kg建立大鼠发热模型,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银莱汤高剂量组、银莱汤中剂量组、银莱汤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8只大鼠。分别于造模前0.5 h和造模后5 h两次灌胃给药,造模后每小时测温一次,于末次给药后3 h取血,通过ELISA和RIA方法检测血清中炎性介质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水平。结果 银莱汤各剂量组体温均低于模型组(P<0.01),银莱汤各剂量组血清中IL-1β、TNF-α、IL-6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银莱汤对发热大鼠具有明显的退热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减少血清中IL-1β、TNF-α、IL-6的产生或加速降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龙胆通窍丸治疗湿热型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湿热型慢性鼻窦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以龙胆通窍丸口服,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相关炎性细胞因子血清白介素-6(IL-6)、血清白介素-8( IL-8)变化及临床疗效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VAS、Lund-Kennedy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和IL-8水平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 龙胆通窍丸能显著提高湿热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作用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银屑平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L-8含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银屑平丸,对照组口服复方青黛丸,疗程均为8周,同时设立20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计算治疗前后PASI(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及检测外周血血清IL-8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PASI积分均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8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IL-8含量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结论银屑平丸能同时降低寻常型银屑病的PASI积分及血清IL-8含量,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猴头菌多糖(HPS)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肿瘤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小鼠50只均接种Lewis肺癌瘤株造模,随机分为HPS高、中、低剂量组、环磷酰胺(CTX)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HPS不同剂量组分别给予HPS 200 mg/(kg·d)、100 mg/(kg·d)、50 mg/(kg·d),连续给药10 d;CTX组给予CTX 40 mg/(kg·d),连续给药3 d;模型对照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0.1 mL/10 g。另选取10只健康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10 d后对各组小鼠眼球取血,分离血清,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分离瘤体,称质量并计算抑瘤率。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CTX组和HPS高、中、低剂量组的瘤重均显著降低(P<0.05),抑瘤率分别为73.52%、44.33%、29.65%和16.58%,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TNF-α显著增高,IL-2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CTX组和HPS各剂量组的TNF-α均显著降低,IL-2均显著增高(P<0.05),HPS各剂量组变化幅度显著小于CTX组(P<0.05),但HPS各剂量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S对小鼠Lewis肺癌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抑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清TNF-α和IL-2水平,进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加味参附姜苓汤对围月经期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4、IFN-γ和IL-8表达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实证依据。方法 将围月经期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加味参附姜苓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氨茶碱缓释片联合酮替芬片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采集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静脉血,经离心后,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4、IFN-γ和IL-8表达水平。结果 经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5%(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血清IL-4和IL-8表达显著降低(P<0.01),IFN-γ水平显著上升(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IL-4、IL-8和IFN-γ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 < 0.05)。结论 加味参附姜苓汤对围月经期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围月经期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IFN-γ的表达和抑制IL-4和IL-8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托里消毒饮联合象皮生肌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疗效及对创面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以象皮生肌膏外敷,观察组同时口服托里消毒饮。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的创面愈合率、治疗前后创面组织VEGF、TNF-α及IL-6含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创面愈合率为49.3%,对照组为3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创面肉芽组织TNF-α、IL-6含量降低(P<0.05),VEGF含量升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托里消毒饮联合象皮生肌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能降低创面组织TNF-α、IL-6,提高VEGF表达,促进创面修复,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药护卵汤对反复多周期促排卵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干预作用,为中医药辅治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方法 建立反复多周期促排卵小鼠模型(模型组),部分给予中药护卵汤治疗(中药组),以及未使用药物的自然周期小鼠为正常对照(空白组)。比较各组在孕2 d、孕5 d两个时间段的子宫形态及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蛋白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光学形态:与空白组和中药组相比,孕5 d模型组小鼠子宫内膜发育明显不良。子宫内膜ER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孕2 d和孕5 d中药组小鼠子宫内膜ER蛋白表达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相比,孕5 d中药组小鼠子宫内膜ER蛋白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PR蛋白表达:孕2 d和孕5 d中药组小鼠子宫内膜PR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和空白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西医多周期促排卵过程中辅以中药护卵汤,能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发育,增加子宫内膜ER/PR蛋白表达,改善多周期促排卵小鼠的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寻润肤保湿软膏对银屑病血虚风燥型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60例血虚风燥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使用润肤保湿软膏治疗,对照组30例使用尿素软膏治疗,4周后依据PASI评分法判定疗效;使用Soft5.5皮肤六参数测试仪,对用药前后患者皮损角质层含水量、皮肤中油脂水平及pH值进行测定,通过薄层层析、BIO-RAD Ge1Doc凝胶成像系统、Quantity One软件分析及RT-PCR、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分析治疗前、后皮损神经酰胺(Cer)、水通道蛋白(AQP-3)的含量;比较分析两组间及组内的临床疗效及各项指标变化,探寻润肤保湿软膏对血虚风燥型银屑病皮肤屏障功能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结果 两组治疗后均有一定临床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而pH值治疗组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pH值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两组水通道蛋白(AQP-3)、神经酰胺(Cer)的含量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皮脂含量、pH值、AQP-3、Cer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润肤保湿软膏对血虚风燥型银屑病患者皮肤的屏障功能有显著调节及修复作用,有可能是通过神经酰胺和水通道蛋白对皮肤屏障功能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1.
黄浩  王骁腾  洪军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9,39(10):1267-1270
目的 观察化痰脉通片对痰瘀型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ative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5例CA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痰脉通片口服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ox-LDL、IL-6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ox-LD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IMT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痰瘀型CAS患者采用化痰脉通片联合西药治疗可显著降低其血清ox-LDL水平,从而达到保护血管内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他汀类药物防治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造影剂肾病(CIN)的效果及对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行PCI术的194例CHD患者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各97例。对照组予以水化+阿托伐他汀方案,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肾功能损害指标[血清肌酐(SCr)、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ET)、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检测结果变化情况,比较其CIN发生率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血清SCr、ICAM-1水平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但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CCr水平则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但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ET、IL-6、IL-8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FMD水平则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CI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CHD患者PCI术后CIN发生风险,对减轻其肾脏损害程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竹黄颗粒干预IL-22/miR-330调控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 IL-22处理HaCaT和HKCs细胞,应用QPCR技术检测细胞中miR-330的表达变化;之后慢病毒感染HaCaT和HKCs细胞,实现miR-330的过表达和干扰,通过CCK8和BrdU技术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CCK8、Western blot、QPCR、ELISA实验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竹黄颗粒处理HaCaT、HKCs后细胞增殖能力,IL-22蛋白表达水平,miR-330表达水平及细胞分泌IL-22含量的变化。结果 IL-22处理后的HaCaT和HKCs细胞中miR-330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而细胞增殖能力显著提升(P<0.01);过表达miR-330后HaCaT和HKCs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5),干扰miR-330后HaCaT和HKCs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上升(P<0.05);竹黄颗粒处理HaCaT、HKCs后,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1),IL-2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miR-330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细胞分泌IL-22含量显著下降(P<0.01)。结论 竹黄颗粒可以通过抑制IL-22的表达,促进miR-330的表达,从而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外周血 4 种细胞因子(IL-2、IL-4、IL-15及IL-21)在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和正常人表达水平的区别及其与HIV RNA病毒载量和CD3+、CD4+细胞数量的相关性,分析其与HIV感染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40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 和31名正常人,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4种细胞因子(IL-2、IL-4、IL-15及IL-21),使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外周血CD3+、CD4+ T 淋巴细胞数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血清中HIV RNA水平。结果 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外周血IL-2、IL-15及IL-21水平低于正常人,而IL-4水平高于正常人(P<0.05)。CD3+、CD4+细胞数量和各细胞因子水平显示出一定的相关关系,IL-2和IL-15水平均与HIV-1 RNA载量呈负相关。结论 提示外周血4种细胞因子都可能参与了HIV感染的致病机制,并与HIV RNA病毒载量及CD3+、CD4+细胞数量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研究健肝消胀丸联合西药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期间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健肝消胀丸组和对照组,健肝消胀丸组给予健肝消胀丸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健肝消胀丸组与对照组比较,在肝功能改善方面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凝血功能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主要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肝消胀丸联合西药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在肝功能改善及主要临床症状改善较单独西药治疗的疗效更显著,安全性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三物白散对Survivin-RNA基因沉默转染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迁移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LV-RNAi 组、Survivin-RNAi-LV组、空白对照+中药组、LV-RNAi+中药组、Survivin-RNAi-LV+中药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细胞凋亡率:Survivin-RNAi-LV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LV-RNAi组(P<0.05);Survivin-RNAi-LV+中药组与空白对照+中药组、LV-RNAi+中药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Survivin-RNAi-LV+中药组高于Survivin-RNAi-LV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细胞的24 h迁移率:Survivin-RNAi-LV组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LV-RNAi组(P<0.05);Survivin-RNAi-LV+中药组与空白对照+中药组、LV-RNAi+中药组比较,其结果明显低于后两组(P<0.05);Survivin-RNAi -LV+中药组与Survivin-RNAi-LV组比较,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基因沉默转染,增强了三物白散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和抑制其迁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