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鞍带石斑鱼生长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为期5个月的养殖监测试验,研究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鞍带石斑鱼的生长特点。采用线性拟合、指数拟合、乘幂拟合的方法,分析了鞍带石斑鱼全长、体重生长与养殖时间,以及全长与体重的最佳拟合曲线。结果表明:鞍带石斑鱼全长生长与养殖时间以线性回归为佳(y=2.791x-15.716,R2=0.951 2);体重生长与养殖时间以指数回归最佳(y=2.432 3e0.32x,R2=0.996 5);全长与体重以乘幂回归为最佳(y=0.007 3x3.262 8,R2=0.945 3)。对鞍带石斑鱼全长与体重的幂函数关系分析,表明鞍带石斑鱼属正异速生长型(b=3.262 8),说明本研究条件下的循环水养殖模式适用于鞍带石斑鱼的养殖。  相似文献   

2.
棕点石斑鱼水泥池标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图见彩中插2),俗称“老虎斑”,是目前市场上公认的优质石斑鱼。我国目前主要养殖生产区域在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海南是主要育苗生产区,年生产种苗数量300万~500万尾,养殖老虎斑商品鱼8000~8500吨。由于该石斑鱼种苗生产技术尚未成熟,体长15厘米以内生长情况极其不稳定,是影响其产业链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将介绍在水泥池中对体长3.0~12.0厘米的棕点石斑鱼苗标粗方法。  相似文献   

3.
青石斑鱼隶属于鲈形目、箱科、石斑鱼属。青石斑鱼属暖水性鱼类,其生存的适应水温为15~35℃,适盐范围为11‰~41‰,青石斑鱼具有营养丰富,肉质鲜嫩、色泽艳丽等特点,是宴席上的名贵海鲜,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青石斑鱼还具有生长快、适应能力强,饲养成活率高,经济价值高等养殖特性。  相似文献   

4.
刘庆营 《水产养殖》2009,30(11):36-37
斜带石斑鱼,又名青斑、石斑鱼,是目前石斑鱼养殖最好的品种之一。石斑鱼养殖适宜盐度15~41,最佳盐度25~33,适宜水温6~38℃,最佳水温20~30℃,可以忍受6℃低温,但低于14℃不摄食。过去主要养殖模式为网箱养殖,池塘养殖较少。2005年进行池塘养殖斜带石斑鱼试验,采用人工配合饲料与冰鲜野杂鱼进行养殖比较,总结斜带石斑鱼池塘养殖技术及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石斑鱼类的人工繁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斑鱼(Epinephalus)属鲈形目能科,是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暖水性鱼类,在中国近海有31种,其中,南海有30种,东海8~9种,黄渤海仅1种。目前我国大陆沿海养殖的种类主要有:赤点石斑鱼、青石斑鱼、点带石斑鱼、斜带石斑鱼、鲑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等。  相似文献   

6.
龙胆石斑鲈人工育苗仔鱼开口及前期饵料转换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胆石斑鲈,学名宽额鲈(Epinephelus Lanceolatus),属鲈形目,鮨科,石斑鱼属,是已知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的一种。该鱼为新兴高档石斑鱼类养殖品种,其生长速度快,养殖两年可达3kg~6kg,上市规格越大价格越高。人工养殖在台湾得到迅猛发展,广东、福建等南方沿海地区亦开始引进养殖。我国不是龙胆石斑的天然苗种主要产区,人工育苗成为养殖苗种的重要来  相似文献   

7.
植酸酶在点带石斑鱼配合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植物性饲料含量分别为12.7%和32.7%的点带石斑鱼的配合饲料中按比例添加植酸酶,通过32d的养殖,与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添加植酸酶可以促进石斑鱼的生长,提高石斑鱼的相对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  相似文献   

8.
点带石斑鱼对盐度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均重7.20g的点带石斑鱼进行了兑淡养殖实验,30‰、14‰和9‰三个盐度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盐度越低,生长速度越快。当水体盐度从30‰突变至5‰时,点带石斑鱼完全可以很快适应这种大幅度的盐度变化。其结果对石斑鱼养殖产业远离海岸,深入到广大内陆地区生产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应松 《海洋渔业》1988,10(3):122-123
<正> 网箱养殖石斑鱼成败与否,取决于能否掌握实用养殖技术,笔者将几年来在南澳县猎屿湾石斑鱼网箱养殖实践进行总结,并把有关问题的探讨,提供给热心于石斑鱼网箱养殖者参考。一、鱼排规格与设置从本海区养殖实践,养殖石斑鱼的鱼排以12或15格网箱组成,每格网箱的长与宽以3×3米较为适宜。由于夏秋季水表层光照太强,为有利于鱼苗的正常生长,降低发病率,故网箱深度以2.7~3.5米为宜(应以最  相似文献   

10.
为规避水质污染及养殖病害带来的风险、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乐亭县姜各庄镇谢树田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合作,于2007年7月在南海滨村南建成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养殖场.开发循环水养殖青石斑鱼。养殖场面积3000m^2.车间净水面积1444m^2养殖过程中.利用地热水交换调节水温.泡沫生物包吸附过滤、蛋白分离器及紫外线杀菌消毒等处理水质.确保循环养殖用水质量。2007年8—9月从福建调入青石斑鱼苗6万尾,  相似文献   

11.
刘瑞棠 《河北渔业》2011,(10):28-29
美洲黑石斑鱼隶属艏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俗称鱼会鱼,是名贵的海水养殖鱼类。它具有抗病能力强、病害少、生长快等优点,是海水养殖开发理想的品种之一。美洲黑石斑鱼营养丰富、美味、市场经济价值昂高、极受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12.
美洲黑石斑鱼海水网箱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黑石斑鱼是名贵的海水养殖鱼类,隶属于艏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俗称鱼会鱼。美洲黑石斑具有抗病能力强、病害少、生长快等优点,且营养丰富、美味,是海水养殖开发理想的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3.
斜带石斑鱼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斜带石斑鱼(E p i n e p h e l u scoioides)(图见彩中插2),地方名青斑、石斑鱼,是目前石斑鱼养殖最好的品种之一,石斑鱼适应盐度15~41,最佳盐度25~33,适应水温6~38℃,最佳水温20~30℃,可以忍受6℃低温,但低于14℃不摄食。过去主要养殖模式为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很少。2005年  相似文献   

14.
珍珠龙胆石斑鱼、斑石雕鱼工厂化养殖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唐山市曹妃甸区会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于2014年8月引进7~8cm的珍珠龙胆石斑鱼12 000尾、斑石鲷3 500尾。经过一年的养殖,成活率98%,斑石鲷平均体长17cm,体重400g;珍珠龙胆石斑鱼平均体长25cm,体重750g,目前开始上市销售。珍珠龙胆石斑鱼,又称老虎斑或珍珠斑,是人工培育的龙胆石斑和老虎斑的杂交种,集父本龙胆石斑鱼生长速度快和母本老虎斑的肉质细腻、抗病能力强等优点于一身,其主要特点:一是生长速度快,养殖10月体重就能达到1kg,养殖两年可达到3kg。二是适应环境能力强。适  相似文献   

15.
龙胆石斑有在分类学上隶属鲈形目,鲈亚目,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近几年.广东、福建、海南等南方沿海地区开始从台湾省引进龙胆石斑鱼在池塘进行养殖。目前,龙胆石斑鱼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两种,这里只介绍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16.
淡水石斑鱼为慈鲷科鱼类,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是尼加拉瓜的主要淡水经济鱼类,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易捕捞、肉质鲜美等特点。为了探索该鱼的养殖技术,我们于2003~2004年开展了淡水石斑鱼池塘高产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俗称草斑、油斑,属鲈形目、石斑鱼属,为冷暖水性(适应水温5~32℃)礁栖鱼类,其肉味鲜美、是海水石斑鱼类中的极品。它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适应于池塘、网箱和室内水泥池工厂化等养殖。近年来已成为我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东南沿海的重要发展养殖对象。有关云纹石斑鱼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至今尚未见到报道。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云纹石斑鱼工厂化健康育苗技术的试验探索,取得显著的成效。现将主要技术措施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石斑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石斑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沿海渔民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病害发生和流行也日益频繁。为了从根本上防治石斑鱼病害,本文根据石斑鱼生活习性和生长周期,采取优化养殖技术、免疫药物预防和化学药物防治等综合技术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云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的杂交种云龙石斑鱼生长特性进行分析,本研究对工厂化养殖条件下云龙石斑鱼与云纹石斑鱼、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特性进行了对比。通过云龙石斑鱼家系与云纹石斑鱼家系建立和培育,对不同家系的受精率、正常发育率和畸形率进行统计;分别对45~245日龄的云龙石斑鱼与云纹石斑鱼的生长性状进行了测量;分别对云龙石斑鱼与珍珠龙胆石斑鱼在生长时间跨度为2~13月龄的生长性状进行测量,并于13月龄时统计成活率(苗种为2016年繁育);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多重比较分析对测定的生长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利用Excel软件拟合云龙石斑鱼、云纹石斑鱼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杂交种云龙石斑鱼受精率平均为55.5%±26.7%,正常发育率平均为33.9%±23.6%,畸形率平均为8.3%±0.9%。至245日龄时云龙石斑鱼体长、体质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2.5±1.7) cm、(316.7±57.3) g,云纹石斑鱼的体长与体质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6.8±1.3) cm、(123.2±30.2) g,云龙石斑鱼比云纹石斑鱼生长快,云龙石斑鱼的体长为云纹石斑鱼的1.3倍,体质量为云纹石斑鱼的2.6倍。云龙石斑鱼在45~245日龄阶段的生长曲线为W=0.039 2L2.891 2(R2=0.986 9),云纹石斑鱼生长曲线为W=0.025 5L3.021 6 (R2=0.990 8),在本阶段云龙石斑鱼为异速生长型,云纹石斑鱼为等速生长型。经过12个月的对比养殖,云龙石斑鱼成活率为97.2%,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成活率为93.2%~94.5%,云龙石斑鱼全长与体质量平均值分别为(35.3±4.1) cm、(700.0±247.2) g,珍珠龙胆石斑鱼全长与体质量平均值分别为(28.6±3.5) cm、(550.0±224.8) g,云龙石斑鱼体质量是珍珠龙胆石斑鱼的1.3倍,全长为1.2倍。研究表明,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杂交组合,杂交后代云龙石斑鱼具有生长快、畸形率低、成活率高的杂交优势,为杂种优势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同时也为新品种云龙石斑鱼的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是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鱼类,通过建立稳定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系统,分别施加100、200、300、500、800、1 000、1 500、2 000、3 000、5 000和10 000 Hz的正弦波声音刺激信号,并应用该系统检测20条体长为32~35 cm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听觉阈值。结果显示:该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系统获得的响应为听觉电生理反应,所有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听频范围为100~5 000 Hz,其中最适听频范围为100~2 000 Hz,最敏感声音频率为300 Hz,听觉阈值约为75. 8 d B。根据得到的平均听觉阈值,构建了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听性脑干反应听力曲线。研究表明:研究获得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听觉阈值及曲线对于研究噪声对不同养殖模式下石斑鱼的动物福利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评估噪声对石斑鱼影响的直接试验数据,也能为养殖环境的优化提供间接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