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4 毫秒
1.
采用温度休克方法诱导双斑东方鲀三倍体,在水温18-20℃条件下,卵受精后5分钟用40℃的水处理双斑东方鲀受精卵10分钟,三倍体诱导率100%,孵化率相对诱导量达25%;育苗采用前期室内工厂化培育与后期土池培育相结合方法,培育出全为三倍体(体长3 cm以上)苗种5.8万尾,对应孵出苗量,成活率为34.6%。  相似文献   
2.
中国沿海日本囊对虾 5 个地理群体间形态差异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应用多元分析方法,采用体质量和10个形态性状为指标对中国沿海陵水、北海、惠来、诏安、厦门5个地理群体的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日本囊对虾雌雄个体间形态差异显著(P0.05);而同一性别不同地理群体间的形态以陵水、北海群体间较为相近,厦门、诏安群体间较为相近,但各地理群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雌性个体的体长、头胸甲宽和雄性个体的体长、第六腹节宽分别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雌性日本囊对虾的体长(X2)、头胸甲宽(X4)对体质量(Y)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为:Y=-151.737+9.235X2+23.194X4,雄性日本囊对虾体长(X2)、第六腹节宽(X9)对体质量(Y)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为:Y=85.280+5.222X2+43.656X9。以上结果为日本囊对虾的选择育种提供了理想的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3.
中国6种经济鱼类的基因组大小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流式细胞术,以人(Homo sapiens)淋巴细胞DNA含量(7.00pg/2C)为标准,以鱼的红血细胞为材料,测定中国6种重要经济鱼类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基因组大小(C-值)。结果显示,这6种经济鱼类的单倍体DNA含量分别为:条纹斑竹鲨(4.91±0.24)pg;斜带石斑鱼(1.25±0.04)pg;赤点石斑鱼(1.23±0.11)pg;大黄鱼(0.76±0.03)pg;中华乌塘鳢(0.85±0.04)pg;大菱鲆(0.65±0.01)pg。研究结果可为这6种经济鱼类的种质鉴定提供依据。此外,根据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并结合其他鱼类的基因组大小资料,对鱼类基因组大小与其染色体数目及进化地位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对比分析显示,鱼类进化地位越高则DNA含量越少,同时鱼类基因组的大小差异存在复杂性,并不完全与染色体数目相关。本研究还就鱼类基因组大小的测定方法等问题提出建议,认为应采用流式细胞术和人淋巴细胞作为规范的检测方法和对照标准。  相似文献   
4.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是一种近年新发现的南美白对虾疫病,其病原为一种特异的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VP)。本试验根据文献建立的PCR方法,对福建省9家规模化南美白对虾养殖场进行了AHPND检测,分析不同样本处理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从90份样本的27份中分离鉴定出81株VP,表明该地养殖场幼虾具有较高的VP感染风险;经PCR检测,在23份样本中,检出阳性菌株72株,其中16份样本的所有受检VP均为特异性菌株,6份样本的部分受检VP为特异性菌株,1份样本的所有受检VP均非特异性菌株,表明患病幼虾存在不同基因型VP同时感染情况;以肝胰腺DNA进行PCR检测,在90份样本中检出8份阳性,而以肝胰腺增菌液进行PCR检测,在90份样本中检出25份阳性,表明直接以肝胰腺DNA进行PCR检测的灵敏性较低。本研究为AHPND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以养殖红鳍东方纯、黄鳍东方,饨为主,在南方江、浙、福建、广东一带主要养殖双斑东方纯,其养殖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为大型的海洋名贵鱼类,属鲈形目,石首鱼科,俗称金丝鮸 ,背部弧形,体背呈黑色,酷似鮸鱼,该鱼养殖一年可达2千克。我们于2003年5月份从广东购进双棘黄姑鱼双受精卵1.2千克,培育出3厘米以上的苗种18.2万尾,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双斑东方鲀三倍体的诱导方法、技术参数的筛选及生产性育苗的模式.采用温度休克方法诱导双斑东方鲀三倍体,在水温18~20℃条件下,卵受精后5 min用40℃的水温处理双斑东方鲀受精卵10 min,三倍体诱导率100%,孵化率相对诱导量达25%;育苗采用前期室内工厂化培育与后期土池培育相结合方法,培育出全为三倍体(体长3 cm以上)苗种5.8万尾,对应孵出苗量,成活率为34.6%.  相似文献   
8.
褐毛鲿人工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毛鲿(Megalonibea fuscea),俗称“网撞”,属鲈形目,石首鱼科,系近海暖温性鱼类,主要分布于东海中、北部和黄海南部。其体型大,生长速度快,第1年养成可达到1kg以上,通常成鱼体重35~40kg,由于体型与体色与兢鱼相似,故误称为“大鮸鱼”或“特大鮸鱼”。其加工的“网撞鲛”是一种名贵补品,有滋补肝肾之功效,具有较高的养殖价值。由于目前资源量衰退,鱼苗量较少,苗种人工培育成功与否成为推广养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龙胆石斑鲈人工育苗仔鱼开口及前期饵料转换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胆石斑鲈,学名宽额鲈(Epinephelus Lanceolatus),属鲈形目,鮨科,石斑鱼属,是已知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的一种。该鱼为新兴高档石斑鱼类养殖品种,其生长速度快,养殖两年可达3kg~6kg,上市规格越大价格越高。人工养殖在台湾得到迅猛发展,广东、福建等南方沿海地区亦开始引进养殖。我国不是龙胆石斑的天然苗种主要产区,人工育苗成为养殖苗种的重要来  相似文献   
10.
菊黄东方鲀人工繁育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尤颖哲 《水产养殖》2006,27(1):30-31
试验对20对菊黄东方鲀亲鱼进行了人工催产育苗,孵化仔鱼102万尾,孵化率71%,经过35 ̄50d的培育,培育出3cm以上苗种36万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